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睡觉都睁着双眼防止有人加 (第3/5页)
中长笋,是国家祥瑞之兆。井中有笋、有树,这本来是可能的,井壁有土,就能生根。但这样招摇,文武群臣都去观赏、祝贺,还上礼,这就大不一般了,为谁祝贺呀? 一听朱元璋看得如此明彻,徐达放下心来,说起福寿的事,徐达不免在气愤之余也担忧,他既已买通我的门人对我行刺,可见胡惟庸反心毕露。刘基一口咬定是胡惟庸唆使御医害了他,也不是空xue来风。他提醒陛下对他不能不防了。 朱元璋发现屏风后有动静,故意说:“好,我派人去把麻奉工传来,一问不就知道了吗?” 徐达说:“这最好。” 送徐达出殿时,朱元璋看见小太监二乙装模作样在擦桌子。 二乙的鬼头鬼脑,朱元璋早已有察觉,他密令云奇趁二乙不在时查验过他的箱笼,里面有不少钱,除了偷,就是受贿,想起有几次在殿上说的话都传了出去,朱元璋就疑心到二乙,今天正好试他一试。 二乙再也想不到皇上会对他起疑,还自以为得计,马上溜出宫去,直奔胡惟庸府上。他很特殊,一报宫中二乙的大名,府里上下都不挡他驾。 二乙报告了朱元璋要传讯麻奉工,追查刘基死因的消息。这还得了?万一麻奉工招了实情,胡惟庸就要人头落地了。 胡惟庸问:“皇上真的要找麻御医对质?” 二乙说:“我躲在屏风后听到的。” “皇上没发现你?”胡惟庸问。 二乙摇摇头,说:“他若看见我,我还有命吗?” 胡惟庸又给了二乙几锭银子,说:“好好干,日后我让你当内宫总管。” “谢丞相。”二乙千恩万谢地走了。 胡惟庸必须抢先把麻奉工弄到手里藏起来,让他永远失踪。这人存在一天,胡惟庸就有性命之忧;他后悔,早该把他处置了。 但胡惟庸又低估了朱元璋的心智和办事效率。当云奇来报告,二乙果然是到胡惟庸那里去了时,朱元璋意识到麻奉工有性命之忧,便令云奇亲自去请他,就说宁妃娘娘病了,抢先宣他立刻进宫。 云奇答应着出去。 麻太医家可以说是一夕数惊。云奇带了一伙御林军,不容分说,刚把麻太医“请”走,又一伙军士拥入麻家,不容分说破门而入,为首的人问:“麻太医呢?”其势汹汹。 一个老太婆战战兢兢地说:“宫里哪个娘娘病了,刚被接走啊。” 为首的人不信,对下面的人说:“给我搜,然后把住前后门,即使是老鼠也不让它溜出去。” “是。”如狼似虎的家丁们开始到处踢门,挨个屋子折腾。 搜了半个时辰,他们空手而回。 可怜小太监二乙还自以为得计呢,贼溜溜的眼睛四下张望着,此时朱元璋不在,二乙一边擦拭屏风中镂空部分,一边想找什么。他看见案上放着一些奏疏,正要翻,朱元璋进来了,二乙忙站起来。 朱元璋笑吟吟地问:“你在朕这儿当差,一个月多少月例银子啊?” “回皇上,半两。”二乙说。 “嫌少了点,是吧?”朱元璋用意颇深地问。 “不少,不少,”二乙说“这都是皇上恩典。” “不是有人恩典得更多吗?”朱元璋话里有话地说。 “皇上——”二乙预感大事不好,忙跪下。 云奇和几个小太监抬着大包袱进来了,抖开,里面全是银子。云奇奏报这是二乙藏在箱笼和埋在床底下的赃银。 朱元璋问是谁给他的? 二乙说:“是我偷的。”他明白,兜出胡惟庸来,死得更快,救他的人都没有了。 朱元璋说:“后宫规矩你忘了?你偷一两银子也是死罪;你若不是偷的,是别人给的,也许能活命。” 二乙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宫中小当差的,要银子什么用也没有,谁会给他这么多银子呢?请皇上圣裁。 “照理说,是这样。”朱元璋好像一点也不生气“不过,有时候你的用处大着呢!你可以躲在朕的屏风后偷听,再把消息卖给要买的人,这是很值钱的。” 二乙索性咬紧牙关不承认:“奴才冤枉,奴才不知皇上说的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说:“胡惟庸现在救不了你了,也不想录你什么口供。云奇,把他弄到城外去,照从前处置马二的办法,去吧。” 二乙这才哭叫:“皇上,我说,我说,都是胡惟庸叫我干的呀…” 朱元璋早失去了兴趣,只摆了摆手,二乙被蒙上头拉走了。出殿了,还听得见呜呜的声音。 四 麻太医的失踪令胡惟庸心惊rou跳,他找人透信给达兰,约她出来到胡惟庸的外宅里一见。 达兰很快就来了,一进屋就抱住胡惟庸的脖子又亲又吻,她恨不能马上上床。胡惟庸可没这个闲心,他说先等等。 达兰太高兴了,她说,再过几天,她的皇儿朱梓就要到封地长沙去了。 这是胡惟庸的功劳,他们一起密谋过几次,胡惟庸经多见广,认为长沙是最富庶的地方,所以叫达兰在朱元璋那里要长沙为潭王封地,胡惟庸则敲边鼓,这事真的成了。 胡惟庸顺着达兰说,当了长沙王,土沃民丰,不愁税赋不丰,尽管朱元璋明令“列爵不临民”不准被封诸王设卡收税,但毕竟鞭长莫及,有了钱就能养亲兵,有了军队便有了本钱,到了羽翼丰满时,朱元璋不禅位给潭王,起兵杀向金陵也不失为最后的选择。 达兰自从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