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雪耻_第三百一十八章:锄抗日之雪耻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锄抗日之雪耻三 (第3/3页)

的还是交通和武器装备。而八路军发动群众到处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只要让日军的交通线瘫痪了,那么日军的快速推进的优势就彻底丧失了。最让韩云华认为八路军高明的就是,日军他没有经过长途奔袭的习惯,所以只要丧失了交通的优势,八路军那些从长征路上跑出来的传统足以给日军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抗日战争期间,美军观察组分两批抵达延安,对八路军敌后战场进行了考察访问。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曾经在延安,向美军观察组做了《八路军七年来在华北抗战的概况》的谈话,介绍八路军通过军民结合,破坏敌人的“囚笼政策”发动“交通战争”所取得的成就:“总计抗战第3周年,八路军在华北共破坏铁路2660公里,公路8200公里,毁电杆42220根,收电线第4周年,计破坏铁路1082公里,公路5242公里,毁电杆234501根,收电线703266公斤。平均每天破坏铁路3公里,公路15公里,桥梁1座半,差不多每7天炸毁1个火车站,9天炸毁1个火车头,每天炸毁敌人1辆汽车,每天毁电杆64第4周年破坏铁路的长度,就相当于一条平绥路,或一条半同蒲路,三条胶冀路…”

    所有这些战果,绝不是、也不可能仅仅通过部队在几次大规模的会战中取得。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引起质变,这正是毛泽东对于游击战精髓的领悟。当然了这种对精髓的领悟韩云华现在已经达到了,所以韩云华才会在塞北取得如此巨大的战绩,韩云华深深明白频繁的袭击让日军永不愈合的伤口持续失血,每天各地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胜利,让越来越多被日军视为猪狗的中国人成为日益坚强的抵抗者。每个击毙十几名、几名,甚至是一名日军的难以记录的小的战斗,却由于其无处不在、频繁的发生,竟然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上百万日伪军的伤亡。如此一来,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在事实上竟然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伪军的95%,而后者的数量先后曾高达百万之多!

    日军大军压境,韩云华说不担心是骗人。毕竟日军不是伪军,日军的战绩在那里摆着,数十上百万中队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况且山东还有日军最最精锐的第五师团,最让韩云华感到担心的是这个第五师团的师团长可不是一个草包,安藤利吉中将尽管还是一个刚刚上任的师团长,但是他对中队尤其是八路军的重视是在整个日军中出了名的。

    也许现在安藤利吉中将还没有对韩云华所部进行关注,但是当韩云华所部进一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韩云华就不相信安藤利吉还会让他那样顺利的发展下去。打击是必然的,而且还会是那种狂风暴雨般的打击。

    当然安藤利吉中将对于八路军的重视完全是有道理的,而且对于八路军另眼相看的日本军官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固然有八路军本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封关于八路军的奏折引起的连锁反应。

    这封奏折是韩云华的老对手寺内寿一大将和日本特种战专家柳生俊联名写的,寺内寿一根据自己在华北担任司令官时候收集的资料以及柳生俊对八路军的暗中侦查得来的信息联名向日本天皇上呈了一封奏折。

    这封奏折出于对华北战场上的八路军这个主要对手的尊重,寺内寿一大将和柳生俊少将这样写道:“…从去年10月(1937年)到今年10月,大日本皇军与共产军交战次数为3524次之多,动用兵力385412余人,但是作战效果甚微。据可靠情报显示,八路军其兵力总数已经突破40万人,为了应对大日本皇军的勇士们的进攻,八路军共出动其兵力达567424人之众。”与此同时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司令官彬山元大将也在1938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军(八路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6524次中,和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5。9万具敌遗体中,军也占半数。但与此相比较,在我所收容的7。5万俘虏中,军所占的比例则只占一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军交战意识的昂扬…因此,华北皇军今后的任务是更增加其重要性了。只有对于伪华北致命伤的军的灭绝性作战,才是华北皇军今后的重要使命。”

    连续多位日军的高级军官对领导的八路军发出了警惕的呼声,日本国内也不得不重视这些军中元老的声音,因此很快前线指挥官就接到了大本营关于对侵华战略调整的命令。当然了由于八路军的隐患还是比较隐蔽的,比起盘踞在西南地区的国民政fǔ,还真的只能算得上是一小块牛皮癣,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所以日军大本营也就只是对对华战略作出了一小点更改,并没有将主要进攻方向转向八路军,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是就是那么一小点的转变也了不得,也是让八路军倍感压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