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一章:渡江战役 (第2/3页)
的。中国海军不是没有现代军舰,有是有少量的海军舰艇,不过有没有舰艇和有没有海军是两回事。海军可不像陆军,陆军是可以速成的,但是海军却不可以,海军是一直需要历史的军队。中国的海军虽然历史同日本海军同样有将近百年,当然这指的是真正的现代海军,使用的是铁甲舰,而不是那些木制的战船。 但是同日本海军不一样的是,中国的海军出现了断代,自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海军便一蹶不振,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仅剩的几十艘舰船也都被日军赶到了长江上游,要不是第一次武汉会战的时候韩云华巧计夺了日军三十多艘舰船补充进中国海军的话,恐怕现在中国海军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 不过就算是如此,原国民zhèng fǔ的海军也只剩下22艘小型舰艇了,最大的战舰不过是排水量5467吨的轻型巡洋舰。人员更是不足两万人,而且极其缺乏有经验的海军士兵,这还是原国民zhèng fǔ方面留下来的老底子。就方面而言就更差劲的可以,整个领导下的武装除了韩云华所部拥有几艘海军舰艇以及部分海军外,其他几百万部队中没有一只适用于水面作战。而韩云华所部的那支海军也只是徒有海军之名,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士兵和干部都没有系统地经过海军训练,尽管现在基本上已经学会了怎样cāo作铁甲巡洋舰,但是真正的战斗力却不行。 1944年1月初,中中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日伪军的政治经济中心。随后,中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东北方面、zhōng yāng方面军、中原方面、西南方面军迅速向指定地点集结。并且成立了以韩云华、刘伯承、彭德怀、阎锡山等人为主要指挥官的渡江战役的总指挥部。渡江战役总指挥部指挥官由朱总指挥担任,副总指挥由韩云华、刘、彭以及阎锡山担任。韩云华另外兼任参谋长,负责总体作战计划的制定。 结合前一段时间zhōng yāng的大体规划,韩云华连同zhōng yāng的几位高级军官一起制定了关于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的作战计划,韩云华本人以及整个东北方面依据中中军委的意图和日军的部署以及长江中下游地理特点,特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以东北方面军为主力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于1月15日在江苏江至安徽省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尔后向南发展,夺取南、上、杭等城,占领江苏、安徽省南部及浙江全省。 而南京、上海杭州地区的作战是这次渡江战役的重点,所以韩云华特意下了很大的心血来制定作战计划,其具体的兵力部署是:以陈赓的第一集团军和左权的第二集团军为主力,指挥第1、第2、第3、第4军,第5、第5、第7、第8、第9、第10野战军以及炮兵第一旅、第二旅、第四旅、装甲1师、2师、共75万人组成第一突击集团。 由粟裕指挥的第六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进攻瓜、浦、浦,吸引和牵制南、镇地区日军;主力6个军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实施渡江,成功后向宁沪铁路挺进,控制该路一段,阻击南、镇的日军东逃和上海方向的日军西援,并向长、吴方向发展,会同中突击集团切断宁杭公路,封闭南、镇地区守军南逃的通路,完成战役合围,尔后协力歼灭被围之敌。这路军被韩云华称为第二突击集团,全军8个野战军总兵力55万。 另外韩云华还亲自指挥李定国的第八集团军以及许世友的第7集团作为总预备队协同各部作战。计划确定以后各方面军积极备战,并且迅速调动部队。 1月15日,在计划确定之后的第10天,韩云华所部率先到达指定位置,紧接着阎山指挥的zhōng yāng方面军也到达了指定的位置,而彭老总的西南方面军也到达了预定攻击位置。 但是由于渡江战役需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因此个部队就地展开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侦察日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长江水情、两岸地形;在地方zhèng fǔ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到渡江前夕,共筹集各型木船12300余只,培训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等。在zhōng yāng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的船工即达5万余名,临时民工达600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33个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