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雪耻_第六百六十二章:开国大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二章:开国大典 (第2/3页)

这个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恐怕没个7、8万人很难完成。

    不过既然中央首长们已经提出了要求,那么韩云华也只能照办,还是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韩云华立即制定了参加开国大典阅兵仪式的名单,从之前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等老红军部队,到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抗联等每一支部队都没有落下,最后又加入了原国民zhèng fǔ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第二集团军、参加过淞沪会战的第88师以及中国远征军等,此外韩云华又提出了要炮兵、骑兵以及通信兵、特种兵、海军陆战队等等部队都参加阅兵仪式。

    如果说以前那些部队是对历史的一种纪念的话,那么后面的那些技术兵种就是韩云华向世界宣告中国崛起的一个信号。他要让美苏英等国看一看,中国现在虽然军工技术还不发达,甚至于还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但是中国人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甚至是几年前的中国人了,中队已经有实力保卫自己的领土领空以及领海。

    韩云华制定的这个阅兵计划有点大,单单参加受训的部队就超过了8万8千余人,各种火炮、战车、强击火炮800多辆,战斗机120架。中央看完韩云华上报的阅兵计划后商讨了一番之后,最终决定全力支持韩云华的阅兵计划。

    5月28日,中央给各部队下达命令,让他们按照韩云华的要求抽调部队到张家口参加训练,受训部队务必于6月10日之前到达张家口,训练一个月之后便到北平参加开国大典,另外zhōng yāng还向各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就在中国人民和军队积极筹备开国大典的时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西线的盟军已经无限接近于德国首都柏林,虽然他们遭到了德队的顽强阻击,但是以盟军强大的实力还是将战线稳步向柏林推进。

    在东线,苏联军队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苏联的最后两场反击战役之一的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战役。参加这次战役的主力部队是苏联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目的是粉碎布拉迪斯拉发和布尔诺地区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所属11个师,完全解放斯洛伐克。参加这次战役的苏军有:第40、第53集团军、近卫第7集团军、近卫骑兵继机械化兵第1集群、空军第5集团军各兵团、多瑙河区舰队以及作战上隶属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的罗马尼亚第4、第1集团军。

    希特勒早就预料到苏军要进攻斯洛伐克,因此他命令德军在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方向依托河流、山脊等有利天然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防御阵地。主要防御地带沿赫龙河西岸,第二防御地带和各后方防御地区分别沿尼特拉河、瓦赫河、摩拉瓦河构筑。

    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乌克兰第2方面军所属42个师当面德军是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的“南方”集团军群的11个德军师。同苏德战争前夕不一样的是,现在的苏军已经全面超越了德军,苏、罗军队人员比德军多0。7。火炮和迫击炮多2。4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倍,飞机多3。3倍。

    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战计划,苏军第53集团军、近卫第7集团军和近卫骑兵机械化兵第1集群由赫龙河地区向布拉迪斯拉发、马拉茨基、布尔诺方向并肩实施主要突击。北面,第40集团军由兹沃伦地域向汉德洛瓦、普列维扎、特伦钦方向发起进攻。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的行动,由空军第5集团军予以支援,该集团军编成内还包括1个罗马尼亚dú lì航空兵军。多瑙河区舰队应配合近卫第7集团军和第46集团军的翼侧兵团沿多瑙河两岸前进。

    5月24日夜间,第53集团军、近卫第7集团军的12个先遣营在17公里正面上,出敌不意地强渡了泛滥的赫龙河,夺取了数个登陆场。两集团军的主力于进攻第一日即被输送到这些登陆场。5月26日进入突破口的近卫骑兵机械化兵第1集群开始向战役纵深迅猛推进。至5月28日前,突破口正面已扩大到135公里,纵深达40公里。方面军右翼军队紧随zhōng yāng军队发起进攻。德军防御在整个进攻地带内被突破。

    16月4日,近卫第7集团军经激烈战斗和实施深远的迂回机动后,占领了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德军退守摩拉瓦河对岸。由维也纳附近赶来的党卫军坦克第6集团军的部队在摩拉瓦河地区阻住了该集团军的前进。6月7日,近卫骑兵机械化兵第1集群进抵该河,并在布热茨拉夫地域夺取了一个登陆场,但也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