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葬礼上的命案)_三十一一段典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十一一段典故 (第1/2页)

    三十一、一段典故

    尾随吴庆的车子眼见吴庆进了韩冬家的门后,稍停了一会,便调头离去。

    韩冬闻车声出来迎接,一见吴庆就打着哈哈说,吴大律师,我正准备找你呢,你就来了。

    吴庆哦了一下,问:你破解藏宝图了?

    韩冬摇摇头说:非也,老夫这几天潜心研究彩石玉杯的故事呢,想着也许能找到些对你解密有用的信息,要说解密这样的苦差事,还是你大律师逻辑推理能力更强啊。

    吴庆笑了,说:那么,大专家是研究出了些道道了?所以要找我。

    韩冬说:也不是,不过这些天我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理出一个蛮有趣的故事来,或者说是传说吧,所谓无风不起狼,传说往往也正隐匿着某些真相呢。

    吴庆点头同意,找地方坐了下来,等待着韩冬讲故事。

    韩冬这些天的确翻阅了大量的古藉图书,无意中找到了一个与彩石玉杯相关的记载,是关于刘基(刘伯温)与徐达之间的一段趣闻。话说徐达平生侥勇善战并且多谋果断,是明朝开国第一元勋,封爵国公,官至丞相,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是“一贯不骄不傲,女色无所爱,财宝无所取,公正无私,像日月行天一样光明磊落”那么,这样的人喜欢什么呢?史料记载他平生只好象棋,水平还很高,当时的满朝文武包括皇帝老儿统统不是他对手。朱元璋就曾经将南京莫愁湖作为赌注,结果把莫愁湖输给了他,还在湖边修建“胜棋楼”以示表彰他的棋艺。

    有一次,刘伯温送了一副翠玉象棋给他,徐达第一反应当然是推却,说此礼过重,受之不安。刘伯温笑了,告诉他,不是送你象棋,是想和你交换一物。徐达问你要换什么啊?你家可比我家有钱多了。刘伯温说,将军早年从元顺帝宫搞到一个五彩的石头杯子,可否与我交换?

    徐达对那个杯子没什么兴趣,对这副精美的翠玉象棋倒是爱不释手,于是马上令人去取杯子,没想到家仆回报,杯子没有了,库房帐本登记是早两年被徐达送给龙姓游医。徐达一听只好对刘伯温摊摊手耸耸肩,刘基无奈,取回象棋又觉小气,不取回心又不甘,便心生一计,说:将军,既然杯子没有,那我出个上联,将军能对出,象棋归你,否则,象棋我带回,将军再输我在胜棋楼上酒席一围,如何?

    徐达本性豪爽,一口应允。

    于是,一副千古闻名的对联便由此产生了。刘基的上联是: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徐达可能是受了翠玉象棋的刺激,竟然灵感有如天助,一辈子没写过诗的老粗,眼睛正好瞄到大厅挂的一幅中堂,上画龙腾半空,虎跃山花,下联便脱口而出:古画一轴,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在刘伯温的吹胡子瞪眼中,徐达笑纳了翠玉象棋。不过,后来据说徐达还是在“胜棋楼”为刘伯温摆了一围酒席。

    “胜棋楼”经数百年依然巍然屹立在莫愁湖畔,正是:风流人儿去,佳话传至今。

    讲完这个故事,吴庆虽然觉得甚是有趣,却也不解,问韩冬先生,这故事有什么秘密吗?

    韩冬笑答,没有。不过是再次证实了彩石玉杯的确被龙家收藏而已。但是下面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有些意味深长了,虽然都是来自野史传说,但其中意义值得玩味。

    韩冬道来:正史记载,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徐达病逝于南京,享年54岁。朱元璋为徐达辍朝以表哀悼,并亲临灵堂祭奠,伤心欲绝。朱元璋下诏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其三代皆封王爵,赐葬于钟山之北,徐达的碑文也是由朱元璋亲自写的,称赞其为“开国功臣第一”

    然而野史却不约而同有这么一句话“达病疽,甫痊,赐蒸鹅,流涕食之而卒。”这句话也是一个故事,说朱元璋登基后,想的头等大事就是江山永固,子孙后代永远做皇帝。所以,他对当年立过汗马功劳,出生入死为他打江山的功臣特别猜忌,担心他们哪一天会谋反夺权。另外,太子朱标性情仁善宽和,朱元璋怕他将来驾驭不了功劳卓著的元老重臣,于是下定狠心,大开杀戒,滥加株连。仅“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牵连而杀掉了几万人。史书称其“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对这个杀红了眼的皇帝,徐达的下场算是少有几个好的了,起码没被抄家诛九族。

    后来徐达患了背疽(一种恶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