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_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第6/7页)

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种情感也有诗为证: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明确:“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有陶潜的诗为证:

    

    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cao,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

     (1)归去来兮!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明确:(1)归去:字面意思是返故里回家乡;从感情看又有对官场的排拒感“世与我而相违”说的就是同世俗对立;从述志的角度认识“归去”陶渊明是在确立自己的精神归属,同官场的格格不入终于使他彻底明白自己是属于自然的。(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3)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4)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仕宦和辞官情形的写照。“无心”不是开脱而是反省和自责。“倦飞”当然不是生理而是心理,一个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要用多大力气才能抵御官场的玷污啊,他安能不倦!(5)前一句表白动摇了陶渊明为谋生而做官的说法,后一句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现实中遭到了重击。陶渊明深感出仕一无所获,而生命却已耗损,尽管田园生活可以给他安慰,但是面对残生,他不可能不忧伤。

     ------------------------------------

     1、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2、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