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
苏洵的《六国论》把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于“赂秦”尽管文章在论证上、语气上给人势如破竹的感觉,但今天看来显然失之偏颇。因为从本质上讲,六国灭亡是由于不思改革进取,不采取富国强兵之策,从而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被历史所淘汰。当然也有战略、策略(包括“赂秦”)等方面的种种具体原 因。单从某种视角看到了某些事实,便以为抓住了事物的全部,这是人类很容易陷入的误区。(节选自《应用写作》2006年第5期《事实论证——雄辩与僭越》)
简介
苏洵(公元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