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4/10页)
生存竞争,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男人总是佯装坚强。他们潇洒、豪放的面具下,掩饰的是一颗伤痕累累、孤立无助的心,女人适逢其时的崇拜和赞美,则能够帮助他们疗养伤口,梳理心情,能够激起他们的爱火和yuhuo,满足他们被欣赏、被崇拜的英雄感,激发他们勇往直前的征服欲。 男人都渴望当英雄,渴望被人围着转。可以说,崇拜之于男性,就像赞美之于女性一样。女人希望别人夸自己聪明、漂亮,男人,则追求掌声和呐喊,而用崇拜之情渲染的赞美之意,对于男性来说,则比单纯的夸奖更货真价实。因此,倘若有谁对他们猛戴高帽、猛忽悠,绝大部分男性也不会追根究底,而是照单全收,在自鸣得意之余对于该女子的好感也会水涨船高。 对于男性的这种心理,女性有时是很难理解和践行的。女人的崇拜只献给名副其实的“强者”,以及那些风流有魅力的男人,对于“失败者”和平庸者,还是回去修炼个十年八年再谈受封吧。 于是乎,社会中常出现这种情况:成功者独享了太多的尊贵和崇拜,以至于麻木不仁、得意忘形,而“失败”的男性则备受冷落、心灰意懒。冷热不同的待遇,如同刀刃直插人心,让人在感叹世态炎凉的同时也对爱和温暖动摇了信心。 失意男人于是拖着负伤的心灵开始了情感的流狼,那种冷冷的,不被肯定、不被关怀的感受,使得他们看不到回归的家园,就算身边已有红颜在卧,如果她带给他的只是不屑和轻视,那么,她就只是他沿途的驿站,绝不会是最后的归宿。 作为女性,虽然现在地位越来越高、经济也越来越独立了,但也应该重视男性的这种心理需求。如果你真正爱一个男人,就学会多赞美他,多尊敬他,毕竟,男人从骨子里来说是一种好面子的动物。不要总挑剔他身上的缺点,要多发现他身上的优点,适时的赞美和容纳,会让他更加依赖和宠爱你,哪怕再苦再累,他也会力争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男人的强悍,令女人神魂颠倒 电影《锦衣卫》中,赵薇扮演的乔花,在被劫持为人质的过程中,竟鬼使神差地爱上了绑匪青龙,还主动为青龙提供帮助。青龙知道自己给不了乔花幸福与保障,便让乔花去找她的未婚夫。乔花含着眼泪问道:“你已经利用完我了吗?”青龙说:“是,利用完了。”乔花怅然若失地离开了青龙,最后还是为他放弃了婚姻。 乔花的精神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所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人质对劫匪产生感情,甚至反过来帮助劫匪的一种情结。 斯德哥尔摩情结实质是某种程度上的施虐和受虐倾向,是“受害”者对于伤害的某种程度的心理依赖感。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luanlun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现象。 记得我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他小时候的一家邻居,妻子脾气暴躁,丈夫瘦小懦弱,他经常能看见妻子劈头盖脸地训斥自己的丈夫,而丈夫则唯唯诺诺一声不敢吭。邻居们都非常反感妻子蛮横粗鄙的个性,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这位妻子不仅凶悍,还经常偷情,有人在隐秘的稻草堆旁发现过。 终于,有一次这位妻子在菜地里与人偷情时被人发现暴打,大家喊来妻子的丈夫,让他狠狠地打她,而这位妻子的一句话,令我朋友记忆犹新,她说:“我这样做就是想让他打我!” 这位妇女为什么会这么说,多年来这个疑惑一直盘旋在他心底,直到这个偶然的机会,他终于揭开了这位妻子心底的秘密:原来,她只是渴望被征服! 这个结论他刚开始说给我听时,我不以为然,经过几年的沉淀与思索,我终于认可——言之有理! 我的一位女友谈及她的初恋,总有一种刻骨铭心无法释怀的悲痛感。但其实,这位男友对她压根不好。她是在大二时恋爱的,当时班里一位英俊潇洒、聪明机智的男生对她穷追不舍,刚开始她对于这样的男子怀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后来经不住他“死缠烂打”的追求,她彻底沦陷了。 她喜欢他飘逸的秀发在球场中随风飘舞,迷恋他磁性阳刚的嗓音,享受他野蛮无礼的“sao扰”,崇拜他旁征博引的滔滔雄辩……在对他充满迷恋的日子里,女友幻想着与他双宿双飞、长相厮守…… 然而,两人热恋一年后,男生的控制欲越来越强,有几次,因为她单独外出没向他交代,男友竟然干脆对她动用了武力。 毕业时,男友说要去别的城市,跟她提出分手,她不同意,待她查到他的去处,连行李都没带飞扑过去时,才发现他居然跟另一个女孩同居了!现在,女友已身为人母,丈夫为人忠厚温和,比之初恋男友不知好过多少倍。但作为闺中密友,她如实相告,其实她过得并不幸福,她依旧怀念初恋,怀念被那个花心男人控制和暴打,觉得那样才过瘾。 我说:“你也太不地道了吧?” 她说:“我也没办法,我实在克制不住!他们俩给我的感觉太不一样了,一个让我激情如火,一个令我心如止水。我心乱如麻,我很空虚,空虚得快要窒息了!我清楚地知道,他就像鸦片已经让我吸上瘾了,我挣脱不出来,没有他的日子我心里虚得发慌!我就是喜欢他像大山那样压在我的心上的感觉……” 为什么她这样“犯贱”呢? 我想起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的一段话:“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