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部牺牲之美01-05章 (第7/7页)
攻击”血战之后,大东沟被攻陷。事发在同治十年岁末,正是西北哲合忍耶主战场——金积堡道堂毁灭的周年。 马圣麟因此获得了哲合忍耶教内圣徒的资格。还在他被开花炮弹炸死的当时,东沟教众已经在拼死救护他的遗体,《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卷四十四载:“首逆马成麟中炮死,其弟马自新、马文裕等藏尸清真寺,意存叵测。初八日,复派将弁围攻三昼夜,生擒马自新、马文裕、张体宽、合士成;率队进寨,攫获马成麟尸身,戮以示众。” 但是教内有不同说法。据无名氏稿本“其尸首是小东沟人偷葬于沟溜鸽子箐,后奔告大东沟人迁回。” 东沟就这样被残酷地毁灭了,除了它不死的精神。今天,沿着东沟美丽险峻的风景,满目疮痍,都是哲合忍耶舍西德的坟茔。无名氏抄本中写道:事隔一百多个春秋,而今屋内村外的坟冢还历历在目。清真寺以下至南栅门,由南栅门围墙至山麓,一排排坟茔都是沟壑:内用土基分隔小间,每小间垒满尸体,再铺盖树枝泥土。多为五层,因名“大坟”挤满大坟的这片土地名“大坟地”;大坟地向西南抬升,延伸到山顶都挤着没有空隙的坟冢,名为“大坟山”——都是反围剿大战中舍西德的寝园。 马圣麟的拱北坐落于烈士们遗骨的正中,一片栽满松树的山坡台地上。他死后被尊称为云南三太爷,永远地享受着尊敬。与他被公家流放他郎客死的父亲一样,他也走完了哲合忍耶英雄前定的道路。冤屈和鲜血是拱北的根源。同治十年以后,哲合忍耶教派才真正在云南扎下了根,他郎和东沟两处拱北象征着他们,也吸引着他们结成一个坚固的集体。 贵州——关于十九世纪回民大起义中贵州哲合忍耶的作为,教内记述远远不能与史事相匹。一九八一年,贵州兴仁县张正兴写作了一部章回体小说——《咸同年间盘江回民斗争史记》,保存了贵州教内的口碑传说。作者的祖父当年曾亲身参加起义,作者又亲耳听过祖父的反复叙述,因此这部小说具备着一定的教史性质。 云贵两省回民起义无法区分,云贵两省哲合忍耶的行动也无法区分。贵州境内哲合忍耶基本上是按照东沟道堂的口唤发难的,两代领袖——张凌翔和金万照,都接受过东沟云南三太爷马圣麟的指示。 章回体《咸同年间盘江回民斗争史记》开卷第一回,便饶有意味地描述了张凌翔去东沟跟穆勒什德忌日尔麦里(但小说把忌日九月初六误写为九月初七,把船厂误记为平凉),东沟“三爷”为他痛说教史、指示他归省举义的故事。作者在文中叙述的几辈导师,几乎无一辈写得准确;如说“船厂率领造船工人起义”、“道光年间外姓掌教、张格尔回民反”等等。这种差误深刻地反映了宗教组织对于被压迫平民的意义。东沟人仅仅战于一山一寨,声名却传于半个中国;贵州人虎踞数座县城,裹拥了彝苗诸族,却默默无闻,原因只在于缺乏宗教对历史的补充。贵州回族等族起义中,首领以哲合忍耶最醒目,但战争性质更接近于各族对腐败满清的颠覆。战事平息后,哲合忍耶南方中心又偏重东沟——这些原因都曲折地表现在这部章回体小说中,使之不能充分保存当年贵州哲合忍耶的面目。 但是这部小说丰富地保存了回苗布瑶彝黎汉七个民族的反清面目。义军俗称白旗军,这段历史俗称白旗斗争史,小说对于诸如义军拒降等事件,叙述得可以和其它公私文牍互证。 小说尤其准确地保存了金万照的事迹:金万照,东沟马家亲戚,早年求学甘肃,云贵知名阿訇。贵州乱后,公家措手不及,求金万照出面去贵州议抚,并赐予“议抚游击”金万照被召到云贵总督衙门后一一接受,暗中却去东沟道堂,请求口唤。 云南三太爷马圣麟指示金万照,到贵州后要“好好地掌握哲合忍耶”小说中的这一句话,经得住推敲分析。金万照入黔,标志着教派意识朦胧的贵州哲合忍耶即将与东沟组成一个潜伏的大局势——而这一点无论是对紧急的战局或是对日后的出路,都十分紧要。 金万照的事迹非常动人。他没有一丝一毫犹豫,就放弃了一种机会——河州马占鳌和滇东马现不惜残害同类疯狂攫取的叛变机会。他日能霸占一方威风八面的前程,似乎根本没有被他考虑过。他风尘仆仆走进云贵边的大山,见到白旗义军首领张凌翔后,立即宣布了东沟热依斯的口唤。 同治年是一个大时代。是英雄和叛徒都辈出不穷的时代,是国家显示极权、人性恶到极致的时代。在遍及全国的回民起义中,很难数清究竟是英雄多还是叛徒多。即使在哲合忍耶这个最单纯、最勇敢的集团里,投降和出卖也在恐怖的持续中屡屡出现了——东沟就曾应官军要求献出过三十三颗首级。杜文秀曾经先被他的女婿出卖、后被他的大理战友送到官营。 金万照情愿以官身作罪民,不远千里投奔叛乱的壮举,直至很久以后也没有再次出现于中国史。 金万照面对着曾国藩源源发来的新式官军,李鸿章为这些刽子手装备了洋枪和洋官,——中国虚弱有名,但残民之力无穷。金万照按西北战场上十三太爷马化龙的榜样,兵败后请以一死为同胞求赦。 同治十一年十月十七日,金万照被清朝公家解至贵阳,以骑铜马刑炮烙杀害。在哲合忍耶的忌日单上没有这一天,但是贵州回民常在十月十七日诵经悼念他。 云贵两省各自实现了自己前定的束海达依追求。哲合忍耶的悲剧精神已经实现了它在全国教众中的弥漫。圣教死了,苟活者忍受着一种负罪感,苦苦地呼吸着这种末世空气。 同治十一年腊月廿六日,杜文秀大元帅换水后念了讨白(忏悔词),宰了所蓄的孔雀。 他嘱咐留城的人:“满城百姓交代与你了。”然后胸挂孔雀胆,坐轿出城。出大理北门,把孔雀胆掺毒药服下。轿至清军大营,药力发,渐渐气绝。他在如此的就义前夕,一定已经听说了东沟哲合忍耶的殉难;也一定听说了侧翼贵州金万照的就义。我想,杜文秀一定曾感慨过,一定曾经在一刹那琢磨过哲合忍耶这个教派;因为在他的大理两翼的云南与贵州的大地上,凡是哲合忍耶都牺牲了,都支持他直至最后一刻。 ①E·罗舍,P。97注:“战事延长至如此之久,是因为马成林虽然是回教徒,但是属于称为新教的一派;这派在近几年才成立的,马成林被尊举为这派的首脑。而马如龙则为旧派的回教徒,因此在他们两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教派的仇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