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九三章大结局 (第3/3页)
溢的演讲。 ―――― 大人物们傻了,呆了,木了,整个西方世界都傻了,呆了,木了。 卡扎菲疯了。 就在演讲台下,就卡扎菲的脚下,摆放着一排又一排的尸体。 尸体都是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 尸体中,有数百具女人的尸体,很明显,她们死前被残忍地轮jian过,然后又被虐杀。 恐怖,尚不止此。 高台下,在尸体的前面竖立了四十几根大柱子,柱子上,绑着一些人。 这些人,除了成年男子,更多的是妇女和孩子,他们是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大使和他们的家人。 卡扎菲神色狰狞。 在世人惊恐的目光里,卡扎菲走下高台,手里提着一支步枪。 一枪一枪又一枪,卡扎菲冷静又疯狂地杀戮着。 “你们会把我看成魔鬼,但他们是人,是孩子,我的孩子就不是人,就不是孩子吗?” “我的家人,我和孩子因为我而死,你们认为是正常的,那么,他们因为你们而死,是不是也是正常的?” “谁是魔鬼?!” “如果我是魔鬼,那也是让真正的魔鬼给逼成魔鬼的!” ―――― 这下彻底乱套了。 打叙利亚?还打个屁! 利比亚,卡扎菲隐藏的装甲部队在飞机的配合下,起了全线的大反攻。 七天,利比亚重现统一在了卡扎菲旗下。 在没有北约支持的情况下,其他的部落根本没办法抵抗,卡扎菲的部队出不久,这些部落领就投降了。 卡扎菲没有真的疯,相反,一如既往的精明,他用“疯狂”吓坏了很多人,然后,又以相对温和的条件接纳敌对部落的投降。 对此,不论是美国的大人物,还是欧洲的大人物,全都一筹莫展。 卡扎菲手里有近两千他们的人,这些人全都成了卡扎菲的人质,卡扎菲放言,西方再有任何敌意行动,他就一天烧死一个人质。 现在,自然没人怀疑卡扎菲的话,所以,不管北约的飞机大炮有多么厉害,都成了无用的摆设。 ―――― 西方世界很凄惨,但西方世界之外,人们却很是兴奋,很多人都预感到了,新的世界秩序就要诞生了。 中国一向主张建立公平的世界秩序,而这对除西方世界之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有极大好处的,所以,对此热心的人有太多太多。 北京,成了世界的瞩目之地,各国领袖不断捻地来。 ――――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最后一名北约士兵撤出了阿富汗。 与此同时,宇宙大国思密达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及丢了无尽的脸之后,作为人质的思密达光荣归国。 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一日,中国以最大的展中国家的身份,召开了世界展中国家峰会。 在峰会上,中国政fǔ宣布了关于世界新秩序的政治、经济、军事方方面面的构想。 这个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中国政fǔ完全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来阐述的。 世界新秩序的核心是货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fǔ提出了以龙凤币、美元、欧元、俄罗斯卢布等十三个国家的货币为核心建晾界货币。 如果真是以中国政fǔ提出的模式建晾界货币,那么,不要说像美国那么公然抢劫了,就是铸币税也可忽略不计。 总之,就是一句话,小国弱国必将从这个世界新秩序里获得极其巨大的好处。 实际上,按照正常人的逻辑,中国这么做纯粹是二傻子,不仅自己损失了巨大的利益,还把美国、欧盟给得罪死了。 当然,中国也不是没有得着好处,中国得到的好处就是终结了西方的话语权。 ―――― 欧洲,现在的情势是焦头烂额。一句话,就是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境。 老百姓和媒体关注的是利比亚的人质事件,但对大人物们来说,人质事件已经微不足道,大人物们关注的是中国,是中国提出的世界新秩序。 这事儿,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确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了,中国人是铁了心这么干了。 中国人真是太狡猾了。 中国人这是一战定乾坤。 中国现在的势头虽然很猛,但论实力,依然比不上西方,可中国人提出这个世界新秩序之后,力量的天平就生了逆转。 如果中国趁着这个机会真把这个世界新秩序实现了,那他们就再没有翻盘的机会,就是整个西方,包括俄罗斯,都联合成一个整体也无济于事。 到时候,虽然中国放弃了很多利益,但是,在这个世界新秩序之下,获益最大的仍旧是中国。 中国的国势还处在上升的通道,而西方则处在下行的通道,仅此一点,就决定了很多东西。 实际上,最实质的问题是中国人勤奋,而他们,则是太懒惰了。 就在西方世界的大人物们不停地密谋协商的时候,二零一三年,九月十七日,天安门广场。 这一天,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金碧辉煌。 天安门广场正在举办黄金展览,三十公斤一块的金砖码成了一道道黄金墙。 整整一百二十万块巨大的金砖砌成的高墙,真是太壮观了! 大人物们全都傻眼了,他们清楚中国人这是干什么?中国人这是在警告他们,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如果他们继续拒绝中国提出的世界新秩序,那么,中国人就会宣布龙凤币与黄金挂钩。 三万三千多吨黄金,在目前的形势下,足以让龙凤币把美元和欧元都给打趴下。 ――――- 井冈山,巨大的陵墓前,一位白苍苍的老人沐浴着夕阳的余晖伫立。 老人是韩立洪。 陵墓不是一个人的,所有**的高层大都葬在这里。 晚风拂过,韩立洪眼里闪过一丝泪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