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谋发德川家康1德川家 (第1/3页)
第二十九章 谋发潮见坂 雨刚停,天已经黑了。侍女们捧着灯悄无声息地走了出来。户田弹正少弼康光弯着腰,对坐在一旁的儿子五郎政直招了招手“平安到达了吗?” 五郎点了点头,突然问道:“父亲,这样一来,又会发生战事吧?” 康光以为他是在说劫持竹千代一事,答道:“难道来了那么多人?” 五郎焦急地摇摇头。“我是说,将竹千代送至尾张后…” “那不必担心。” “您如何断定?” “今川义元和甲斐武田的岳父产生争执,美浓的斋藤道三又是织田的眼中钉。我们大有可为。” “孩儿还是不明白,父亲能否说得具体些?” “广忠的叔父藏人信孝、松平三左卫门和安祥城的织田信广举兵时,我们便要趁机攻打冈崎城。那时,吉田的残余势力会聚集起来,情况紧急时,说不定尾张也会派来援兵。如此一来,今川义元就奈何不得东三河。”康光似乎对自己的计划颇为得意,抚摩着丰满的下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五郎则歪头陷入了沉思。先前兄长的一番话,已让他感到担心,现在父亲又这么说,他越发不明。康光哈哈大笑,似乎要消除五郎的疑惑“这都是以后的事,不用过早担心。现在最重要的是,竹千代一行是否平安到达了潮见坂?” 五郎点了点头。 “那么,有多少护卫?应该不会超过今川的约定吧?” 五郎再欢点点头,道:“有七个贴身侍童,都是些不更事的孩子。” “不是问你有几个孩子。我想知道有多少护卫护送他到潮见坂。” “大概有二十一人。他们一到,哥哥就把他们带到了别的房间…” 康光笑道:“哦?我想知道的正是这些。好了,如此万事大吉。你立刻传令下去,让自己人负责保护竹千代,就说是为了保证他的安全。” “父亲。” “何事?” “jiejie恐怕…” 康光放声笑了“你是因为这个才闷闷不乐吗?哈哈…不必担心,不必担心。” “不必担心?请父亲告诉孩儿一个理由。” 康光猛地挺直身子,看了看四周,才道:“你想想看,五郎,我们只是将竹千代送给织田,而那些千挑万选出来的小侍童却仍在我们手中。只要有那些侍童,广忠便不敢杀掉真喜。此事我已考虑周全,绝无问题。好了,你快去帮帮你哥哥。我也必须准备准备了。”说完,他拍了拍手,叫来侍女。 户田康光学着今川义元,偶尔也会描眉染齿。现在,他也依然假装对今川氏忠诚,城中的生活也模仿骏府的风尚。他的卧房几乎不让男子进去,常常让四五个妙龄少女服侍左右,每人手里拿着香气各异的锦囊。“真是人间天堂呀。”他得意地说。休息时,便让手持香囊的少女睡在身边,说那是长生不老的秘诀。“实际上,那只是…为了德用。” 他拍手叫着侍女,如平常一样款款说道:“我曾对你们提过的竹千代,已经平安抵达潮见坂。想必你们也知道,潮见坂是个临时住所,谈不上风花雪月,所以今晚将竹千代召到此处,让他和外祖母相见。我马上将他接过来,你们赶快去准备一些饮食。”这话一半是说给五郎听的。侍女们恭恭敬敬施礼后,下去了。 “明白丁。那么…”五郎也站了起来。 很快,饭食便端了进来。 “他是我心爱的外孙。年龄尚小,你们一定要尽心服侍。” 然后他便开始安排竹千代、夫人、自己、宣光以及五郎的座位。但端上来的饭菜却十分简单。 理应如此。照康光父子的计划,这不过是在故作姿态。假意称要将竹千代迎接至这里,实际上等他出了临时营房,便强行把他塞进准备好的船中,直接送到尾张。 食物准备好后,康光不禁心烦意乱起来。松平人不懂风雅,相反,他们是一群出了名的亡命之徒。那些精心挑选出来的武士们会顺从地把竹千代交给户田的家臣吗? “若是五郎,可能有点麻烦…但宣光在,应该一切顺利。”他自言自语着歪躺下,凝视着烛光。这时,一个他宠爱的侍女进来禀道:“大人,竹千代离开了潮见坂临时住处,正向这边赶来。” “已经离开了营房?同行人数有多少?” “贴身侍童二人,还有金田与三左卫门。” “哦,只有金田一人?” 康光脸上终于浮现出放心的微笑。 潮见坂的临时住处像模像样,根本不像是临时拼凑的土堡。这是一座二进的方形建筑,竹千代临时居住的寓舍后面,甚至还有眺望台。从大津下船直到这里,一路都有全副武装的户田家臣护卫,迎接他们的宣光也是极其殷勤。 “果然是田原夫人的娘家,考虑真周到。”这一切让始终不敢大意的金田与三左卫门也不知不觉中放松了。 户田方面提出请求,说户田弹正少弼康光之妻,即竹千代的外祖母想见竹千代一面。 “无论如何,毕竟是人质…” 三左卫门本想客气几句,不想宣光在一旁劝道:“今川家的人还未到,你就不要多虑吧。” 其实三左卫门也想让竹千代好好休息。而且,虽说这里比预想中要好,毕竟只是临时住处。今夜到城中去应该无妨,三左卫门心想“恭敬不如从命。” 雨时下时停,从临时住处望出去,海面上烟雾弥漫,感觉不到一丝风意。金田与三左卫门内心深处忽然生起元限的乡愁。“何时才能再见少主?”在这个变幻无定的乱世,他完成此行后,战事又在等待着他。自己会不会战死?还有竹千代…想到这里,他渐渐觉得,让竹千代在此与其外祖母相见,是一件好事。 上灯之时,宣光之弟五郎政直从城中迎了出来。“父亲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