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火烧南山3 (第4/5页)
都高。领导得哄着他做事,哄着他用钱,哄着他创收,哄着他给财政增加收入。低的时候,领导一不高兴,不换企业换人,或者是,由培植对象改为非培植对象。不是培植对象,不是重点企业了,贷款少了,项目少了,优惠政策少了,再往下,就是效益少了,生存的机会少了。所以企业家们一方面横着像螃蟹,一方面却顺着像王八。 李重庆陪着宋雄和章风在集团主厂区内转了一圈。这主厂区规模不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这片南山脚下的土地,曾是国家三线工程的所在地。现在所能看到的机械集团的主厂区,是原三线工程的地面部分,主要是办公区和宿舍区。而真正的三线工程,都在从这片厂区往西的南山山洞里。"南山是一座空山。"这是上世纪很多人对南山的印象,其实那些印象,谁也不知道真伪。只是传说部队和三线厂在南山山区钻了上百个深洞,有的洞深达一公里,里面可以起飞飞机。较为可靠的说法说,当年南山市区几乎每天都能听见飞机起降的声音,但是没有人看到过南山有飞机场。三线工程迁移时,这些洞被全部封死了。一九九八年,南山机械集团成立时,市里就同有关方面协商,将三线厂的厂区划归集团,作为机械集团的主厂区。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建设,现在这里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了。不过,一圈下来,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得到,人气是有些低落。很多车间处于半停产状态。宋雄一直没说话,只听着李重庆介绍,偶尔点点头。在快到办公楼时,他突然拦住了一位正急匆匆走着的工人,问道:"师傅,一个月收入多少啊?" 这人一愣,望了宋雄一眼,接着目光就转向了李重庆。李重庆说:"宋书记问你话,就实说吧。" "一千多一点。"有点怯生。 "啊!没别的了?" "没了。前两年要好些,今年最差,这个月我只拿了八百多。"这人说着,就有点兴奋了,"厂里最少的,只拿了六百多。有些工人嫌工资太少,离厂出去打工了。" "出去打工的工人大概有多少?" "三分之一吧,我也没统计过。" 李重庆补了句:"不到三分之一,十有二三,差不多。工人流动,也不仅仅是今年,以往也有。只是今后更快了,流动面更大了。" 宋雄伸出手,工人却没接,望着李重庆。李重庆一笑,工人赶紧接着宋雄的手握了下,然后憨笑着跑走了。 回到会议室,大家坐定,李重庆详细地介绍了机械集团的发展情况,谈到当前的困境,他认为主要是资金和出口。章风补充说:"还有内需。" 宋雄边喝着茶,边道:"到南山之前,我就知道李总的机械集团。声名在外啊!南山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出自这里,了不起,为南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到南山后,我也一直想过来看看。今天看了,谈三点印象:一是气势还在,大企业大集团的架构基本建立起来了;二是状态不佳,整体上正处于低迷时期,工人大量流失,产品大量积压,回款大量减少,效益正在降低;三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亟待调整。我想先问李总两个问题:一、南山机械集团是否建立了一套人才储备与开发机制?现有人才的基本状况怎样?二、集团的新产品研发达到了怎样的一个水平?" 章风朝李重庆望着,这三个印象和两个问题,都显得尖锐。这说明宋雄书记来集团调研,不是一般的走过场,而是想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而事实上,章风心里更清楚,南山机械集团今年出现这种下滑的情况,市场是一个方面,但人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李重庆经营南山机械这十几年来,头七八年算是真心在干,为着企业,他奔波劳碌,企业的效益也不断攀升。他也因此成了江南省人大代表,南山市人大常委。但这四五年来,李重庆竟完全像变了个人,虽然人在南山,但心似乎早已离开了南山。曾不断有机械集团内部举报,说李重庆将机械集团的大量资金转移到了南方,搞房地产开发,致使机械集团资金周转严重困难,企业长年处于半停产状态。而他开发房地产的资金,只是出去,不见回来,集团也未获得房地产开发的利润。在集团管理层会议上,面对众多集团高管的质询,李重庆一言以蔽之:"所有关于房地产开发的消息都是传言,机械集团资金的流出,是正常的资本动作。只是因为这几年资本市场不景气,因此套了进去。但这不影响机械集团的整体推进!最多…"李重庆用到的最后的杀手锏是,"最多,我退出机械集团,带走我个人的股份。"要知道,在当年盲目的中国特色的企业大改制过程中,作为机械集团的法人代表,李重庆获得了机械集团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而这股份,事实上李重庆自己没有出一分钱,而是以机械集团当时所有资产折抵的。现在,李重庆如果带走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机械集团只有一条路:彻底破产。而这不是这些高管所愿意看到的。一次次上访,一次次写举报信,但按企业法的规定,法人对企业资本行使支配权,谁又能干涉得了?市场经济,就是不干涉经济。不干涉经济,说穿了,就是企业家个人经济。企业家个人经济是危险的,要么走向繁荣,要么就走向了沦落。李重庆正踏在这边缘上,章风也曾侧面地提醒过他,包括花怒波,还有李同,但是,他没听。或者说表面上听了,内心里根本就没有执行。这背后,是有人在替李重庆扛着的,没人扛着,李重庆真的敢这样? 李重庆点了支烟,他抽的是雪茄。粗大的雪茄,气息沉重而浓烈。他抽了一口,然后将雪茄放在烟灰缸上,不紧不慢道:"宋书记果然一眼就看出了南山机械集团的症结。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这些年,我也只顾看市场了,市场需求不错,就忽视了人才的培养和新产品的研发。虽然从去年开始,我也在这方面下了点工夫,但收效不大。南山地方太小,留不住人,更留不住那些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整个集团有博士两人,都是兼职的。硕士六人,也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