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各显神通1 (第2/4页)
他坐下,桌子上除了台历和一只装了笔的笔筒外,什么都没有。茶杯放在墙边的茶水柜上,刚才他回来时,那个自称小希的女秘书进来替他泡了茶,他没来得及细看,小希就出去了。他起身端起杯子,正要喝水,李谈进来了。他昨天下飞机,就是李谈到机场去接的。因此,李谈也算是他到南山见到的第一个官场中人。李谈问:"王市长,都安顿好了吧?有什么事尽管说,我让他们办。" "都安顿好了,没事。"王岳说的是实话,在国大住着套间,条件是五星级标准,还能有什么不满意?除了应酬外,吃饭都是在国大吃自助餐。昨天下午,政府这边就将专车配好了,司机姓张,年轻,也老实。 "莫市长请王市长过去,可能有事吧。"李谈这才转到正题。 王岳随着李谈到了莫大民办公室,莫大民站起来笑着说:"王司长到南山来,是南山的大事。今后,还请王司长多关心南山哪。" "莫市长这话…我现在是南山的副市长了,是莫市长的下属,请市长多关心,多给我机会。" "哈哈,有机会的。基层工作不比北京,千头万绪,慢慢来吧。"莫大民坐下来,李谈退了出去。莫大民说:"王市长,我跟宋雄同志商量了下,对你的工作有个初步安排,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就协助花木荣副市长分管经济工作,主管招商引资和宗教工作。怎么样?" "行,服从安排。" "那好。秘书这一块,暂时也没人,就小希同志吧,虽然是个女同志,但也很能干。在政府办也干了七八年了,对南山的情况熟悉。" "行!" "王司长在上面时,对南山十分关心,下来了,还得多支持。南山经济发展正处在瓶颈时期,亟待破解难题。王司长是学者,可以在这方面多做些文章。" "学者谈不上,但我来之前,也对南山地区经济作了简单的了解。南山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多年来,一直依靠两大集团和外贸出口,依赖性强。这种依赖性强的经济内生模式,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王岳果真是学者,一打开话头,就停不住了。 莫大民一直听着,虽然他心里在说:这真是个书呆子。但却在不断地点头。这点头鼓励了王岳,他继续道:"要改变南山经济发展现状,就必须对南山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对原有的已形成优势的产业要继续优化,不但要做大,更重要的是要做强。我这次下来,也就准备着对南山经济发展状况作系统的研究,也作为一个课题,已经申报了。" "这好!要将南山市的发展作为课题来研究。有什么需要你可以跟我和其他市长说。特别是部门协调,你可以最近下去走走,包括两县三区。"莫大民说着,手机响了,他拿起来,却没接,只望着王岳。王岳知道这是因为他在,莫大民不太方便接这个电话,便说下次再汇报,就出来了。莫大民掩上门,接了电话,是西平市的水利局长钱照。钱照声音很急促,说:"莫书记,纪委正在查那件事,您知道吧?" "哪件事啊?" "就那件事啊,海角水库。" "啊!"莫大民其实一接钱照的电话,就知道钱照要说什么了。如果说离开西平后,他还有什么顾忌,钱照就是其一。另外当然也还有,比如市委接待处的那个女孩子,不过他已经跟她说开了。钱照当了两届水利局长,原来是底下的县委副书记。这人与莫大民家有些亲戚,莫大民到西平后,两人自然就走得近。钱照五十五了,很快就要到处级干部切杠子的年龄。前年,水利局争取了国家水库维修资金一千二百多万,主要用于海角水库的大坝加固与下游防洪。在工程招标中,省纪委的程风副主任介绍了其弟弟程雨过来,这程雨本身也是搞水利工程建设的。莫大民就给钱照打了招呼,工程就拿下了。程风特地跑到西平,喝酒之后,塞了一只信封,具体多少莫大民也没注意,只是回家后就交给了妻子。程雨承担的工程去年夏天验收,可是到了秋天,一场秋汛后,大坝竟然出现了裂缝,下游防洪设施也多次出现险情。钱照为此找到莫大民,说:"这不是小事,得赶紧想办法。"莫大民正要想办法时,组织上调他到南山了,这事也就搁置了。不想最近西平那边有很多老百姓联名上访到了省政府,甚至惊动了水利部,引起了省纪委的注意。早在两周前,莫大民就得到内部消息,说纪委可能要到西平查海角水库的事。他只问了这次查是查到什么程度,对方说是领导批的,具体怎么查也不清楚。他便给钱照打电话,让他找程雨,把事情做得光滑些,另外,在调查级组到西平前,就大坝和防洪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同时,他回家问妻子当时带回来的信封里到底是多少,妻子说:不记得了,太多了,哪记得?他让妻子再细想,最后妻子说:大概是两万的现金和四十八万的支票。现金当时用了,支票上的钱存了。他吓得瘫在椅子上,骂妻子:这么大数额你竟然不说,你这不是…唉!赶紧将钱凑齐了,我交给钱照。可是钱照不接钱,说我也还正在找程雨,他也送了我一个信封。莫大民只好将钱直接交给了程风,并且嘱咐了一番。程风说这事我也听说了,程雨糊涂,放心,我会全权处理好的。 现在,调查组来了。调查组来,说明程雨在工程上确实出了问题,怕就怕他经不过折腾,胡说一气。但更让莫大民担心的不是程雨,而是西平的那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西平待了快十年。十年之内,他不可能没得罪过一个人。官场上得罪人,不像商场。商场上是明的,官场上是暗的;商场上是你知我知的,官场上却往往是你知我不知。很多官员直到出事,才知道自己在官场上的对手那么多,本指望着他们来替自己说几句好话,却不承想他们说出来的都是石头。这一点,让莫大民有些忧虑。调查组最后要征求的还是市委的意见,如果市委之中有人… "莫书记,你看这事…到底怎么办呢?"钱照急了。 "怎么办?你们自己拉的屎,自己去擦屁股去。慌什么?搞得真像有天大的事一样。其实能有什么事?有事,也是工程建设方的事嘛!把握住这个原则,不要乱跑乱说。" "这…好,我听莫书记的。" 莫大民重重地坐下来,身在官场,他自我感觉在官员中,他不算最好的,但一定不算最不好的。廉洁谈不上,腐败也谈不上。他从来没有向任何人任何单位开过口,即使有时候收受一点,也是年节和十分不外的关系。包括程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