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有喜_第一章女警穿成小县太爷有喜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女警穿成小县太爷有喜娃 (第5/5页)

勺。”至少不会毒死自己。

    “什么,你掌勺”明慧更加惊讶,瞧了瞧那没灶台高的小身板,很明白的表示“别逗了,到时是你塞柴火,还是柴火烧你,别说锅子扳不动了,连拿铲子都困难。”

    “不试试怎知成不成。”为了她可怜的肚皮,她愿意一试。

    原本rourou的小圆脸已然消瘦,只吃素不开荤的庵里一点油腥也没,三餐吃得尽是青菜萝卜,幸好她本身适应能力强,加上她前一世的父母开的是素食餐厅,所以吃素对她而言并不难,她也非无rou无欢的人,再说素食做得好有如食rou般美味。

    只是由于某些人的固执,她的胃口时好时坏,因此rou团子似的小脸如今都快看不见几两rou,五岁的身形看起来像四岁,不但瘦了一圈,个头也没长,她自己看了也叹气。

    “明真师姊,挪个位置让我剥剥菜叶子好吗?”不顾明慧师姊的劝阻,季薇薇直闯厨房道。

    明真一低头,见是不到腰高的小师妹,她面无表情的点头。

    这头在做菜,那头真的在剥菜叶子,季薇薇将菘菜、苦菜、荠菜的菜叶子全洗净晾在一旁,然后拿起最小的刀切起萝卜和芜菁,同时将一把板栗放在火中烤,再将香菇切丝。

    都弄好了以后,她将醋、油、盐、半颗蛋白放入碗里打均匀,打得起白沫才停手再加入少许的糖,充分拌匀备用。

    此时明真师姊的素菜弄得差不多了,正在收尾,收拾灶台,她便搬张板凳,小腿肚往凳上一站,一颗小脑袋刚好高出灶台多一些些,她将腌过的菘菜、荠菜和川烫过的苦菜摆在盘中,再切了几个油豆腐一起摆盘,盘子四周摆上煮熟的青豆仁,再将她先前打好的乳白色酱汁淋在上头。

    而后她又做出“翡翠雪豆腐”豆腐拍碎拧挤去水分,油下锅,事先切好的萝卜丝、芜菁丝同香菇丝炒,然后下明真师姊用剩的菜叶子,倒入碎豆腐,搅拌均匀再加入煮汁,一煮沸便抽些柴火出来让火变小,边煮边搅直到汤汁收干。

    最后她又弄了一道素什锦,也就是灶台没用完的菜蔬依熟成度一样一样往锅里去,灶肚抽风使火变大,快炒,下盐,下酱油,加少许的糖,洒上刚烤好的板栗,盛盘。

    一共就三道菜,她也没打算与人食享,准备独自吃食。

    谁知嘴馋的明慧师姊一闻到扑鼻而来的香气,忍不住伸出两根手指头偷食,她一放到嘴里立即两眼放亮,喜孜孜地直喊“好吃,好吃。”差点整盘都端走,不留一口给她吃。

    当然这三道“油豆腐色拉”、“翡翠雪豆腐”、“素炒什锦”都上了桌,没人开小桌,这三盘菜被抢得盘底见空,连汤汁都有人拿来拌饭,而辛苦下厨煮菜的人因手短而抢输人,吃不到三口,被迫吃师姊吃剩的渣渣。

    “没想到小师妹年纪小小就有煮饭天分,以后我们有口福了。”抢得最狠的明音抚着肚皮,打了个饱嗝。

    不会吧!她只是被“荼毒”得无法忍受才被逼动手,可不是要当一群尼姑的厨娘。季薇薇汗颜地想着,别太指望她,她只是爱吃,并非立志当个煮饭婆。

    “你们嫌我做的菜不好吃?”

    明真的话简直是季薇薇的救赎,她的话一出,全场冷飕飕,每一个人都用力的摇头,直指她的素菜一样是美味,她们百吃不厌,口齿留香,再也没有更令人满意的菜肴了。

    这马屁拍得太过了,接下来庵里的大小尼姑们都面临惨不忍睹的黑暗月,少有表情的明真竟扬起一抹叫人惊恐的笑容,她宣称要连煮一个月的饭菜,让其他师姊妹偷个闲。

    尼姑们面发白,惊吓过度,连着几日勤念经,求佛祖保佑。

    “对了,师父,我今日下山到牧民陈老三家送药时,听说有人在找一个四、五岁大的女童,身边还跟着三十出头的奶娘,陈老三说咱们山上都是女子,接待女香客要更小心点。”要是惹上不该惹的人容易惹祸上身。年纪最长的明圆没将最后这句话说出口。

    静慈师太转着刻有六字真言紫檀木佛珠时略微停顿,沉静的慈目中微闪流光。“那些人的长相如何?”

    “很凶,都佩着刀,对人很不客气,连对小孩子都一把推倒。”她偷瞄了一眼,觉得不是善荏。

    静慈师太低吟了一会。“嗯,我晓得了。”

    “小师妹她…”看起来就像是他们要找的人。

    “明圆,这件事你不知情,知道了吗?”他们居然找上门了,连个稚幼的孩子也不放过。

    想到放在禅房内的那物,静慈师太的眉头微微一蹙,她想着该怎么做才是对薇儿好,那孩子吃了太多的苦了。

    “是的,师父。”她也不想小师妹受到伤害。

    三日后,静慈师太做了个叫人震惊万分的宣布。

    “为什么?师父,都入秋了,你不等来年开春吗?等地上的雪化开了才好行走。”

    “是呀!师父,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叫人措手不及,好歹让我们准备准备,别在外头冻着了。”

    “呜…师父,你别走,不要离开,外面有什么,没得吃、没得住的,你们会生病的。”

    即使有众弟子的挽留和不舍,静慈师太还是坚持己见,一只包袱,一件袍子,旁的再无其他长物。

    “为师只是四处云游,到处走走看看,体会佛祖说的大千世界,得悟天机,缘来是聚,缘去是散,挂怀成罣碍。

    “薇儿,你还小,尘缘未了,就带发修行随为师的去吧!我们先往济州、淮阳一带往南行,南方温暖,我这老寒腿才不易再犯。”

    静慈师太带着季薇薇,一大一小往南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