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卷景云间尾声完 (第3/3页)
这不是苛政、恶政又是什么?他不是大jianian臣、大贪官又是什么?”“呀,办到孙儿辈了。” 苏无极抱歉地对蓝眉真人道:“我得赶紧过去磕头,请仙长和师伯稍候片刻,怠慢了。” 哪知道十年前指定的日子开始,这个世界突然就变了,天地元气仍在,偏偏我们修仙者再也无法吸取它,随后不到半年时间里索性彻底失去对天地元气的感应,一身的道法修力全数都作废,从一介修仙变成彻头彻尾的凡人。 没有道法仙术傍体,不光生老病死袭来,门中逆徒也不再听管束,仗着年青力壮将值钱的东西全数霸占,将我们这些老家伙赶出来。 “这不是张兄吗,怎么也肯屈身俯就跑到这儿来啦?”一个同样四十岁左右的布衣男子从对面走来向他打招呼。陶骥和易含雨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那边是孤云山高大的身影,他们的视线忽然间便穿越几十里的距离落在大山中的某地,两个熟悉的人影正跪在地上冲他们磕头拜寿。 堂前多出来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和一个三岁左右的男童,在场的人居然都不知道三个小家伙是怎么出现的。 两个小姑娘是生就的美人胚子,一看就知道长大后必定是祸国殃民级别的绝世美人,男童略胖,细目厚唇、粉嫩可爱。 景园一角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临时搭起个芦棚,苏无极一身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立在门口,警惕地打量着人来人往。 他如今已是朝廷正式任命的锦衣厅副都指挥使,这次奉命保护陶勋回乡。 一名正夹在人群里往施粥铺挪去的老叫花子忽然停住,半转身看过来,看清蓝眉真人师徒后脸色大变,慌里慌张地扯起破衣烂袍挡住脸部扭头就跑。 “哼,一群趋炎附势的小人!”张姓儒士愤恨地道:“陶勋贬损圣人,唆使皇上搞什么新政,妄改祖制,沐猴而冠,天下被他搞得乌烟瘴气,这种人该千刀万剐打进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生!”“呵呵,一晃三十年,小无极都变成老无极了。” 蓝眉真人打趣他,拉过贺千臧道:“这位是贺前辈,他碰巧听见和看见百十个打算在寿宴上闹事的家伙,你可以安排人请贺前辈指认一下。” 陶晨紧接着又是三个响头磕下:“这次是孙儿自己给爷爷、奶奶磕头,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锣声很快将城门口附近的人吸引过来。 万户春归我未还。 男童爬起来,回过身指着南边:“爹爹、娘亲在那边呢。” 不过府城今天的热闹并不完全因圩集的缘故,北边的老城区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来车往进出的尽是衣着光鲜华丽的人。 “两个道士,一个乞丐,其中的老道士生得古怪,眉毛是蓝色的。” 那仆人扯开喉咙大叫:“府城某区某某大老爷给父老乡亲请安,因陶老太爷百岁寿诞,我家大老爷特地在南城门某街某铺设粥庄,施粥送红包,任何人都可以去领,只求诸位拿到粥米、红包后能替我家大老爷向陶老太爷念佛祝寿,祝他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我的张兄,新政、新学提倡的就是百工技艺、格物致知之学,你以后若打算走新学的路子做大官,切莫再讲这样的话了。” “哼,斯文扫地。” 张姓儒士话虽这么讲,神情却有些松动了。 李姓布衣羡慕地看着马车道:“你看看,从西洋学来的马车,四个轮子的,四个轮子的车子居然能转弯,你说神奇不神奇。 我今年搭过伍大老爷的马车,那车厢宽敞舒适,走在路上还不怎么震,又快又舒服,比坐轿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真是种享受呐。” 工商展带来百业繁荣,尤其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又逢圩日,府城附近的乡村农户拉着车带上收获的产品进城赶集,新城区热闹繁华、行人如织。 瑞圣二十四年八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景云府城热闹异常。 苏无极颈下锁骨部位的的三朵莲花印记如今已经消失一朵,还有一朵的从九瓣减少到七瓣,推行新政以来十余年间他已经有过十一次必死的经历,足见新政推行之艰难。 这时陶勋等子辈子弟已经拜完起身让开,孙辈的子弟正要上前来。 “呵呵,我可不比张兄高才,年届不惑却仍只是个秀才,走正考之途怕是终生无望仕途的,倒是这副考,我去观察过,多是只识得些字的普通人,我的才学放在那儿算是拔尖的,后年的副考定能上榜。” 李姓布衣之人露出几分得意。 十五年前朝廷推行新政,大力展工商业,景云府城的工坊、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少无地、失地的农民被吸引进城进入工坊、店铺务工,还有更多的匿籍流民选择进城落地归籍,这些既为工商业的展提供庞大的人力,也使得府城的人口大增,户籍人口由十四万七千余猛增到三十二万余,官府将城池扩建,原来面向孤云山的南城区往外推出去七里多成为新城区。 贺千臧臊红着脸道:“蓝眉真人,当年千机门的确攻击过峨嵋派,可那是随大流,一晃十几年过去,您不要追究了吧,况且我早已经不是掌门了。” “哦。” 幼童听话地应了一声,老老实实地、略显笨拙地向陶骥和易含雨跪下“呯、呯、呯”就是三个结结实实的响头,口中奶声奶气地祝道:“孙儿陶晨代爹爹和娘亲给爷爷和奶奶磕头,祝爷爷长寿,祝奶奶也一样的长命百岁。” 陶骥的百岁寿宴在主宅举行,主要接待外面的贺客,陶家的亲属集中在后面的景园办宴。 全书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