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归宗 (第2/4页)
速报春知。百花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故事吗?” 知府闻言一惊,知道这是讲的女皇的典故,当时隆冬季节,女皇一纸诏书就令上宛百花一夜齐放,只有牡丹不肯开放被贬到东都洛阳。只是两件事间有何关系呢?他疑惑地问:“莫非甫先生以为景云府的这两件异象跟大逆有关么?” 甫师爷道:“学生记得圣朝龙兴之后,有位朝廷重臣旧宅桂树上忽然开出九色花朵,还有人说他家住宅之上每晚都有火光冲天,开始的时候邻居们以为他家着火了,带着水桶跑过来救火,到了屋前发现什么事也没有,一晚上要折腾好几回。当时的人都说那是祥瑞呀。可是后来他竟心生异谋,幸亏天佑圣朝,及早发现了他的阴谋,他未及做乱便伏诛,此案可是牵扯进了几万条性命。” 知府经此提醒,心里恍然大悟:“太祖皇帝年轻时也曾有天降祥瑞、神仙护持,因此圣朝对于符瑞之事看得最紧。难怪我总觉得陶府的事有蹊跷。” 甫师爷见知府没有说话,知道他已经被自己的话打动了,便进一步说道:“当今圣上好仙道,宫中有不少仙长侍候,圣上如此虔心向道,犹没有见到祥瑞,而咱们远在千里之外的景云府难道…”甫师爷接着把话锋一转“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内阁的大人也颇有与宫中仙长交厚的。东翁的折子递上去了,恐怕有的人怕被大人抢了风头,故意隐匿下来,没有呈到圣上面前。但若是东翁查实了有大逆的征兆出现,这样的折子递上去,谅也没人敢隐匿不报了。” 知府听后只觉得豁然开朗,萦绕心头多日的阴霾一扫而光,脸上露出喜色。甫师爷趁热打铁地劝说:“请东翁下令,学生愿效犬马之劳,办理此案。” 知府虽然急盼着升官发财,但总算没有被冲昏头脑,心里转了一下,说:“大逆之罪非同小可,牵连甚广,非有实据不可妄动。现在没有任何证据,只凭他家里的百花同放就拿人,恐怕无人肯服,要是被御史参了一本,就难善了了。” 旁边甫师爷见知府犹豫不决,不由得心急:“东翁,将陶骥交给我审问,不怕他不招,只要他签字画押了,谁人能不服呢?” 知府颇是心动,但反复权衡,还是打消了立即拿人的念头,说道:“陶骥到底中过举人,并非寻常百姓可比的,在乡境士林中颇有些声望,多年经商交游广泛,对他还须慎重些好。你先派人盯着陶家,有什么异常举动,立即报我。” 甫师爷一心想要立功,便派差役轮番盯着陶府,暗中记录出入陶家的人员,只待露出形迹就行处置。 陶骥得知景园的花草惹下了无妄之灾后心中惴惴不安,可是景园百花同放的事也不是他能控制的,想要将园中花草尽行铲除,一来这些花草是亡妻生前亲手所植、珍爱非常,自己于心不忍;二来在有心人眼里看来也有些欲盖弥彰的味道,因此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自处。连续几天晚上,他都在家祠里看着亡妻的灵位呆坐到深夜,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向亡妻倾诉。 陶勋很快就发现了父亲的异样,因为最近几天父亲跟自己说笑得少了,晚上也没有象往常一样照顾自己睡觉。小孩子的心性是最好奇的,到了第三天晚上陶勋等伺候的丫环睡着了,一个人悄悄地爬起来,穿着件睡觉的贴身衣服轻轻地出了门到祠堂里找父亲。他的耳朵很灵,走到祠堂门外时听到了陶骥正喃喃地说着什么,声音很低、很模糊,显然不想让别人听见。陶勋把脑袋伸进门里,看到陶骥呆呆地看着神台上的灵位,背对着大门,没有听到有人在门口。没了门窗的阻拦,陶勋渐渐听得清父亲的话了,虽然有好多听不懂,可是也大概明白了,心里想:“原来花园里的花都开了,惹得一个叫官府的家伙不高兴,而且那个叫官府的家伙还很厉害,爹爹很怕他会伤害家里人,所以这几天才没有跟我玩,没有来哄我睡觉。这个官府真坏呀,我天天在花园里盼着花儿都开花,盼了好久才盼到,爹爹、许爷爷、家里的哥哥、jiejie还有外面的好多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婶婶、阿姨都喜欢花园里的花都开呀,我亲耳听到他们都在夸那些花漂亮,为什么只有官府不喜欢呢?为什么他还要害爹爹和家里的许爷爷还有哥哥、jiejie呢?”想到这里,陶勋跨进门,叫了一声“爹爹” 陶骥听到呼唤转过头来,看见儿子只穿着贴身的内衣不由得脸色一跌,一把将他抱到怀里,脱下自己的外衣给他披上,然后责备道:“你怎么不睡觉跑到这里来啦?穿得这么少,会生病的。” 陶勋小脸立即变得可怜兮兮的样子,怯生生地说:“爹爹,你怎么不过来陪我睡觉,我睡不着。” 陶骥听后心里一阵感动,这个孩子虽然来历不明,但是自从进了陶家之后对自己十分亲昵,就算是亲生的儿子也不过如此,于是声音一软:“乖,爹爹睡不着正在跟你娘说话,你一个人先去睡觉吧,过一会儿爹爹就过来陪你,好吗?” 陶勋眼珠一转,说:“爹爹,我知道你跟娘说些什么话。” 陶骥诧道:“哦?你知道我跟你娘说些什么吗,讲出来听听。” “你是在跟娘说,有一个叫官府的人欺负你,不准娘种的花都开花,还要害我们家,对不对?” “你刚才偷听了吧?这可不对,子曰‘非礼勿听’,偷听别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