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又闻橙眉 (第1/3页)
第一章 又闻橙眉 景云府陶府比平日要热闹许多倍,陶骥的亲朋好友济济一堂,前来参加陶勋的冠礼仪式。 冠礼是男子的成*人仪式,其实在先秦举行冠礼只专属于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士大夫阶层,后来在平民百姓间也渐渐推行开,各朝各代都制订了详细的礼仪制度,从各级官员到平民百姓各有差别。不过朝廷虽制订出冠礼制度,但真正按礼制举行仪式的人家少之又少,一旦照做反倒是件新鲜事。 陶骥特意跟家族里的故老商量之后才决定按朝廷礼制为陶勋举行极正式的冠礼,主要是考虑到陶家是商人出身,虽然富有却受世人的轻视,家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有望在仕途上大有作为的子弟,按制为他举行正式的冠礼,既可展示陶勋的突出身份,又可向城中乡亲宣示陶家地位已经随着一门两举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为了办好此次冠礼,陶家全体动员作了精心准备。 按礼制,陶家先到府里请礼官看黄历择定吉日良辰,然后算卦按卦象的要求延请礼宾。 到行礼仪式这天,家中要做布置,厅内支起围帐,家里人卯时起床,都穿上盛装,正厅冠礼所需物品如盥洗用具、新袍服、礼器须放于指定位置,冠礼所需幞头、头巾、帽子分别放于三个盘子由三人捧着。 陶骥及陶家族人、傧相各就其位迎接宾客到们。呆在围帐内的陶勋外衣衣襟的两根衣带必须松开,穿白色的鞋子。 待宾客到齐,陶骥回厅中正位端坐,冠礼开始。 冠礼的仪式比较繁缛。先在冠席上经历解发髻、梳头、洗盥、戴头巾、戴帽、戴幞头等程序,期间陶勋须分别换上深衣大带、襕衫腰带、公服。 然后撤掉冠席换上酒席,宾客们斟上酒上前祝词,陶勋需跪下拜受。 执事人送上的食物,陶勋吃完离开酒席,走到厅堂西阶梯之东向南面站立等待宾客给他取字。 给陶勋取字是族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当年极力赞成陶骥将陶勋继为子嗣,看到陶勋也成了举人此老心中得意与有荣焉,今天又担当最重要的职责自是分外高兴。关于陶勋的字,陶骥早已和族中老人们商量过,此刻他只需将商量的结果宣读出来即可。 老人按捺下心中的喜悦,清了清嗓子,先依礼讲了一番祝词,之后高声道:“忠义之士,非礼不动,渊亭岳峙,字曰亭渊,陶家列祖列宗望你心志坚定、cao守高洁,切切。” 陶勋拜谢道:“孙陶勋谨谢。”起身后走到陶骥身前,跪拜父亲。 陶骥将他扶了起来,笑呵呵地道:“孩儿终于行冠礼,正式长大成*人,以后光耀门庭、延嗣香火的重责就须靠你了。” 陶勋心里感动,眼里已经有泪,点了点头,转身走到父辈亲族面前依次向他们拜见,再出门向早已围观在院外的邻居乡亲以及父亲的朋友行礼,他们皆答礼并纷纷向他祝贺。 众宾客离开席位,陶骥起身请礼宾,礼宾推辞再三才进内厅,陶骥早已准备好了酒席款待。 众宾客要离开了,陶骥先是发表了答谢词,然后命人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酬银每人五两一一赠送,随后父子两人进到家祠向祖宗祝祷,到了这时,冠礼才算结束。 陶家的冠礼忙了一个上午,众亲友尽兴而去。等宾客都散尽,陶骥将儿子唤到自己的房中,取出丁崇的回信给他看。 陶勋看了信后,忿忿地道:“这靖宁侯真是无法无天。” “这是世间常情,哪一朝哪一代都免不了出现。我所担忧是你是丁家的未来女婿,丁家跟靖宁侯结怨,此贼当道于你前途大有妨害。” “靖宁侯虽然势大,却到底不能一手遮天。孩儿所料,此次恩师能够顺利外放湖广,可知靖宁侯有所顾忌不敢急切下手陷害于他,看来恩师在朝中也是有些人脉的,而且靖宁侯此时恐是遇到些麻烦腾不出手来对付恩师一家。” “你猜想的也有些道理。为父以为,丁家已经搬往武昌府,京城无人知晓你是丁崇未来女婿,你今年赴京大比,到京后切不可自己将这层关系捅出去。据我所知裴恺这个人在京城的势力非常大,其亲信耳目遍布各处,尤其朝廷的钦卫所正、副都指挥和他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你在京城务必谨言慎行,免得为人所乘。” “这个孩儿省得。孩儿在外游历几年,再不是那种读死书、意气用事的懵懂少年,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有害分辨得清楚,请父亲放心。” “你能这样想我也就放心了,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不要让我失望呀。还有,丁大人信中所说的秋闱后送女儿过来完婚的事,你怎么看?” “婚姻大事自是全凭父亲大人做主,孩儿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