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节新规 (第2/3页)
此类战法。uuuu1017机动步兵师、第9轻装甲旅…这些部队首次运用新战法的时候,多少有些陌生不习惯。然而数以万计的变异生物被歼灭,这比任何宣传更具说服力。各个参战部队很快运用娴熟,收集到大量数据和经验,合肥周边的变异生物据点被一一拔除,进而占据城市的部队才能一步步逼近,进而展开合围。 这些战斗与苏浩已经没有任何联系。无论战功还是战利品,都与他无关。据说,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军官对苏浩的遭遇愤愤不平,认为仅以发明新战法的功绩,苏浩完全有资格晋升为将军,而不是现在上校。可这种说法被军部高层否认,参谋联席会议也不断抛出“创造非实际运用”“任何事物都必须以战功为依据”之类的言辞。 刘江源的517师同样属于围攻合肥的部队序列。第十一dú lì部队与他的防区不算远,有空的时候,刘江源经常会开车过来看看,顺便带来一些烟酒、糖果之类的东西。每当这种时候,他总会跟苏浩就战斗方法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由于身份和消息来源不同,苏浩也能够从刘江源那里探听到一些只在小圈子里流传的秘闻。 病毒摧毁了文明世界,却没有毁灭那个时代令人厌恶的官僚体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圈子,都有需要照顾拉拢的人群。他们当然不会承认苏浩是新战法发明人之类的说法——身为军人,想办法杀敌本来就是分内的事。何况,这种战法就算你不提出来,早晚也会被人们发现。既然你已经有了“创造者”这个头衔,也获得晋升,那么以后的事情就与你无关。战绩和战功可不是专利,在战场上,只有变异生物的尸体能够算作功劳。至于所谓的人情和关系…这个,是要看具体对象的。 庐江之战拉近了刘江源和苏浩之间的关系。对于苏浩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刘江源只能尽量劝说。他毕竟不是军部的要人,无权参与上层集团的权力角逐。对于这些宽慰性的话,苏浩也总是抱以微笑。 他的目的在于扩大“蜂群”获取更多的战略物资。至于军衔高低和实际权力…苏浩对此兴趣不大。 通过实战练兵,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短短两周时间,第十一dú lì部队已经战死了两千余名士兵。 以三人小队模式为主,配合武装卡车展开搜索,这在未来世界已经被无数次战例验证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一时空同样有效。然而,刚刚换上军装的新兵根本谈不上什么配合。对变异生物的恐惧,想要报仇的狂热心理,晶石银骨产生的诱惑…很多人死得不明不白,甚至可以说是无谓的伤亡。 相比之下“工蜂”的损失轻微的几乎可以不计。 早在昆明的时候“工蜂”就接受过不同类型的战斗训他们以团队模式相互配合,不断猎杀变异生物。无论战斗力还是战场判断能力,都要远远超出从基地市外招募的难民。尤其是在黑色颗粒的神秘联系作用下,彼此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三人攻击模式被发挥出最大威力。在“工蜂”看来,合肥城里的战斗其实难度不大,充其量不过是变异生物的数量多少罢了。 苏浩放下肩膀上的单兵机炮,举起望远镜,遥望着远处林立着无数高楼大厦的城市,长长呼了口气,对守候在旁边的黄河等人吩咐道:“走天快黑了。” 晚餐时间,第十一dú lì部队的阵地上,只能看到寥寥无几的留守人员。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丨所有仓库和交通要道均由“工蜂”把守。苏浩不会再同样的错误。没有士兵可以就地招募,没有资源和武器装备…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夜幕很快降临。 临时指挥部里灯火通明,军官们在地图和各种电子仪器前忙碌,一张张记录信息的文件来回传递。它们被归拢、整理,分析出其中有价值的情报,再进行重点评判,直至被采用。 现在的情报收集工作大多由空军负责。情报分析也要比历史上任何战争时期都要简单。毕竟,对手不再是敌**队,而是变异生物。战斗情报不外乎以下几点——数量、位置、地形。 黄河一直盯着电脑。 从上个月开始,按照军部的最新规定,每个分战区都必须对当天战斗结果整理上报。这些数据以每周更新一次的方式,在战区内部公开,各个参战部队可以通过卫星联网,看到自己和友邻部队人员伤亡、物资损耗、猎杀统计等数据。这种信息透明化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激起了部队之间的比拼心理。就在前天,军部再次发布新命令——从即日开始,各大战区将设置“击杀战功排行榜”根据各部队的实际击杀数字,对有功人员予以奖励和晋升。 在未来世界,差不多也是在相同的时间段发布了这个榜单。这是参谋联系会议针对士兵战斗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