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马疤子以及1948年 (第2/2页)
,日本人强制成立的维持会在绝大多数地方已经不存在了,良民证也不用了。只是他们消息闭塞,还是老规矩办事,还用着“维持会”的名称,可能让后人听了以后还是一头雾水 (3)张家坊竹子开花那年。 张家坊有一片好竹子,一九四八年碰上大旱,田里颗粒无收,倒是竹子全部开出一种白色的花,结出了籽。人们采下籽来,舂去籽壳,发现竹米粗,微红,煮成饭以后清香扑鼻,味道同红粳米差不多。竹子开花以后就死掉了,附近的人们靠着这一片竹子度了荒,感其恩德,就把这片竹子叫作“义竹”这个事情给马桥人印象很深,用来记录年份。一般来说,这种办法倒不会错,只是外人一般不知道这一段,查户籍的时候,征兵的时候,报考学校的时候“张家坊竹子开花的那年”出生的人以及他们的父母,得花很大的功夫,比比划划,才能向外来人士说清楚当事人的真正年龄。 (4)光复在龙家滩发蒙的那年。 发蒙就是开始读书识字。马文杰家的光复天资不算高,小时候也贪玩,光是一个初小就读了七年,一再留级,留得他很不好意思,长大以后也不愿承认这一段劣迹,便在履历表上把发蒙的时间向后推了三年,改为一九五一年。如果一个不知底细的人,仅仅根据光复的履历表或者光复的说法来推算时间,会使整个马桥的历史向后错位三个春秋。因此,这也是一个极有危险性的时间概念。 (5)马文杰招安那年。 马文杰招安是一件远近闻名的大事,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用这件事来定位时间,在马桥人来说当然很方便,最容易让外人明白。 当然,说到招安,在这里可以多说几句。 那一年本来气氛非常紧张。腊月里好多乡下人都在编草席往县城里送,准备裹死尸。据说平江那边来的杆子,归顺了省军,以“彭叫驴子”为大帅,号称有一万人,有三门大炮要同马文杰以及罗江两岸的所有杆子决一死活。马文杰是不打算活了,把自己的家产分给了众人,准备了自己的棺材。他只向彭叫驴子提了一个要求:仗,不要在城里打,免得老百姓吃亏,最好到罗水下游的白泥塘那边去打。彭叫驴子根本不听,把马文杰派去的信使割了头,挂在白沙镇东门外的桥头。那里的乡下人上街不敢过桥,只好从桥下淌水过。 消息传来,县城里的老百姓呼啦一声都跑光。过了一段,没听见炮响,也没见彭叫驴子省军压境,倒是马文杰发了布告,说不打了。而且他还有了新头衔:县长兼暂编十四师师长。他带着人在长乐街吃狗rou的时候,人们还看见他手下的人都穿了国军服,还有几枝油亮亮的洋式连珠枪。 在后人看来,马文杰在国民党大失败的年头,居然靠上了国民党,是做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对此,光复向我反复解释,他一本来是要投靠共产党的,阴差阳错才投错了门。他爹当兵吃粮在外面混过几年,模模糊糊知道一点共产党的事,听说共产党杀富济贫,能征善战,没有什么恶感。他被省军逼急了的时候,派他的结拜兄弟王老么去找共产党。王有一个姐夫在浏阳当木匠,跟共产党走得很熟。但事情偏偏不巧,王老幺刚刚上路就碰了鬼,背上发了个大疖子,贴上草药,痛得在客栈里多睡了两天。等他赶到浏阳时,姐夫刚刚去了江西。 “两天,就是两天!王老么当时要是没生疖子,接了令箭流逝就去,我爹不也成了共产党?” 光复喝下一口酒,瞪大眼睛对我这样说。 光复当然有理由痛惜。正是那短短的两天,改变了马文杰以及手下一百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他光复的命运。王老么没找到共产党,后来在岳阳经一戏班老板介绍,见了国民党B系军阀的一个副官。B系军阀招安马文杰,一切安排就是从那次见面开始。 这已经到了一九四八年的年底,正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上开始全面溃败的时候———只是乡下人在冷寂的冬季里,不知道这一点。我猜想,也许B系军阀当时心知大势已去,四处招安四处发枪,只是想给即将南下的共军增加一点sao扰和破坏。或者,就像后来一些历史资料上披露的那样,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军属国民党H系,与B系有隙,双方明争暗斗摩擦不断。B系企图在H系的地盘上网罗散匪,扩充自己的势力,牵制H系。不管怎么样,B系的招安和慷慨支援使马疤子这个乡下人喜出望外,欣然接受了对方给他的一纸委任状,还有八十条枪,以及罗水两岸一时的平安。他完全不知道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也不知道B系长官的真实用心(我们现在也不一定完全知道),还以为只要穿制服的就是官军,都被他打怕了,不得不向他求和。 他和手下人喝酒庆祝的时候,不知道他走出的这一步,正在把自己引人地狱。 一九四八年在罗江干枯而暴露的沙洲上流逝而去,把一场历史上巨大的变化悄悄推移南方。但对于马疤子及其手下人来说,他们山窝子里的一九四八年与国民党B系或H系军阀们公文包里的一九四八年不是一回事。这正像几年之后,红色的县武装大队用机关枪对马疤子手下数十名“暴动未遂犯”进行突然袭击的时候,他们记忆中革命胜利排山倒海的一九四八年,与马疤子山窝子里的一九四八年同样不是一回事。 这是一种时间的错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