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2/4页)
对意见吗?” 一个刚才一直在谈论的人说:“哦…我还是要说那是个垂悬分词,不过也好,就让它先悬那里吧。” “就这么定了!”教授说,小石槌应声落下。 然后,我们一个接一个走上前去,在“亚当办公室送来的”一个卷轴上签名——我看见亚当已把名字签在上面。我把名字签在黑兹尔的下面。黑兹尔现在会写字了,不过仍然没读过几本书,她的字歪歪斜斜,却写得很大,很醒目。克莱顿同志在上面签下了他的政党名、真名、日本名,互相重叠。两位同志签上“X”由别人作证这是他们的署名。那天晚上(或者说清晨),所有政党领导都在哪,都签了名。那些喋喋不休、高声抱怨者大多已经离开了,留下的只有十几个。但他们同样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历史上,宣誓奉献出“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财产和我们神圣的名誉” 队伍慢慢地移动,人们在交谈,教授重重敲了一下小石槌:“现在我们需要一些志愿者去完成一个危险的任务。这个宣言会在新闻频道持续播放——但必须有人亲自把它送交地球政府。”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教授看着我,我咽了下口水,说:“我愿意。” 怀娥马上附和:“我愿意!” 小黑兹尔也说:“我也愿意!” 一会儿工夫,从芬·尼尔森到“垂悬分词”先生(除了有点死脑筋之外,他其实还算是个好同志),有一打人报了名。 教授记下名字,小声交代了几句与地球交通恢复后马上联系之类的话。 我把教授叫到一边,说:“教授,我看你是累得糊涂了,你知道7号的班船已经取消,现在他们正讨论对我们实行禁运呢。下一艘到月球的船只会是艘战舰。你计划怎么去地球?作为囚犯去?” “我们不会用他们的船。” “不用他们的船?难道我们自己造一艘船?就算真能造出来,你知道那需要多长时间吗?而且我很怀疑能不能造得出来。” “曼尼尔,迈克说造船很有必要——船已经设计出来了。” 我知道迈克说过造船是必要的。一获悉理查生天文台的那帮狡黠的科学家已经把消息偷偷发回地球,迈克马上重新计算了一遍几率。他现在给我们的成功几率只有一比五十三…前提是教授立即出使地球。但我并不是那种——想着不可能的人,我一整天都在努力,希望那个五十三分之一的机会会成为现实。 “迈克会提供船,”教授接着说“他已经完成了设计,现在正在制造。” “是吗?从什么时候起迈克成了工程师了?” “难道他不是吗?”教授问道。 我正想回答,又闭上了嘴巴。迈克没有学位,但他却拥有比任何活人更丰富的工程学知识,或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或是谜语,或是历史,几乎无所不知。 “再告诉我一些具体情况。”我说。“曼尼尔,我们要被当作谷物运往地球。” “什么?‘我们’是指谁?” “你和我。其他志愿者只不过是点缀一下。” 我说:“教授,我这个人是很投入的。一直努力工作,从整件事看起来还荒唐可笑时就开始埋头苦干。因为万一要去那个可怕的地方,我一直穿着这些重物——现在还穿着呢。但咱们说好的是乘飞船去,而且至少有一个电子人飞行员帮我安全着陆。我可没同意过像颗流星一样直飞下去。” 他说:“很好,曼尼尔,我一向尊重自由选择。你不去的话,你的替补会去。” “我的——谁?” “怀娥明同志。据我所知,除了你和几个地球人以外,她是惟一经过培训准备搭乘那班飞船的人。” 所以我只好去。但我必须先找迈克谈谈。 他很耐心地讲:“曼,我的第一个朋友,你根本不用担心。你乘坐的是2076年系列驳船,你会安全到达孟买的。为了保险起见——为了让你放心——我特意选中了那艘驳船,因为它会从驻留轨道①中脱离出来,等印度正对着我以后再着陆…我已经加了一个超驰装置,这样一来,如果我对他们cao纵你们的方式不满意的话,我能把你们从地球控制中脱离出来。相信我,曼,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消息走漏之后为什么还要向地球发送粮食,就是为了这个计划呀,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①驻留轨道:指宇宙飞船的临时绕地轨道。】 “你该早点告诉我。” “我不想让你担心。教授却必须知道,所以我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你之所以去,完全是为了照顾教授,也是他的后备——如果他死了,你就要接替他的工作。他的生死是我不能提供保证的一个因素。” 我叹了口气,说:“行。可是迈克,你能能保证这种远程cao控会让驳船成功软着陆吗?光是这么高的速度就是个极大的障碍。” “曼,你以为我不懂弹道学吗?就轨道的位置而言,从提问到回答到接到命令,这个过程四秒内即可完成…相信我,我一微秒都不会浪费。在四秒钟内,你在驻留轨道最快只能行驶三十二公里,接着逐步减到零速度,然后才着陆。我的反应时间比飞行员手动着陆的时间更短,因为我不会浪费时间来掌握情况、研究怎么正确行动。所以,我最多只需要四秒钟。我的实际反应时问其实还要短些,因为我在不断预测,一旦预见到就马上运行——事实上,我的行动会一直比轨道上的你领先四秒钟,完全可以即时回应。” “那个钢罐子甚至连个高度测量器都没有!” “它现在有了。请相信我:我考虑得非常周密,我附加了这个设备就是为了保护你。浦那的地面控制过去的五千次负载中没有一次失误。对于一台计算机来说,浦那那台机器相当出色。”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