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书记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2/3页)

人感到给公家干不过瘾的时候,就依靠自己在集体企业时形成的原始积累,另起炉灶,干起了个体私营经济,灌河镇的个体私营经济就这样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其三,山区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是萤石矿、白云岩、滑石、银矿和铅锌矿,还有一道岭上出煤。

    萤石矿主要集中在鲤鱼岭、马冲、青石沟这几个村,早在1958年就开始开采了。开采的时间,与地下的资源成反比,时间越长,地下的矿藏越来越贫乏,几个村的群众越来越富裕,当然最富的还是少数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几个矿口已经向地下挖了好几公里深,开采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基本上成了贫矿。

    滑石矿与黄金矿大约有伴生的特点,从地表可以看到整个灌河有两大滑石矿脉,这种矿藏属于低价位品种,从开采到加工的利润都不很大。所以,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东北的滑石矿资源枯竭时,我们范城县的发集镇和灌河镇才开始开发这一资源。本镇滑石粉加工厂一下子发展了六个,其中属镇政府所有的三个,分别是滑石粉一厂、二厂和农修厂,西关村一个、马冲村一个和卧牛坡村一个。灌河千好万好,就是交通条件不好,运输距离远,比不得临近公路的发集镇,生产出的滑石粉与人家卖同样的价格就赔钱,即使不赔钱效益也不好。因此,这几个厂子都是时开时停。凡是公家的厂,在保证厂长喝酒吃rou的前提下,全部处于亏赔状态。

    黄金矿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滑石矿周围,属于鸡窝矿。有些小矿洞,从古代就已经开采,不过仅限于小打小闹。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有人开始大打黄金的主意。镇里把这些矿发包出去,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虽然国家的黄金政策规定不允许私营开采。但这些鸡窝矿并没有大工业开采的价值。所以上边不让开采就偷采,镇里也就变通着让他们以探矿的名义开采。县矿产管理部门也插手这里,同样收不少管理费,他们睁只眼闭只眼,瞒上不瞒下,默认镇里的发包行为。市黄金局不断派人到镇里三令五申,扬言要查封这些小矿口,并且处理镇领导。但是,只要书记、镇长陪着喝上一场,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世上本来法无定法,非法法也,十几年里经常是了犹未了,到最后不了了之。不过,开金矿毕竟是“暴利加风险”的项目,搞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亏赔的人不在少数。尽管这样,受着暴利的诱惑,人们仍然甘愿冒风险,一听说开金矿就耳朵发直,一看见金矿石就眼睛发红,一挖出金矿线就不要命。在这样的环境下,灌河人倒是学到了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很多人都会用“红汞碾”、炼金炉提取黄金,这些土办法用的药物主要是汞,有一定毒性,污染了好几条小河流,所幸没有听说毒死过人。

    银矿和铅锌矿规模太小,在选矿技术不具备的条件下,没有开采价值,所以一直没有人开采。

    煤矿虽然从地表上看就有裸露的矿脉,都是些颜色发黑的煤矸石,质量太次。1958年大炼钢铁时,趁着大跃进的革命形势,曾有人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到这道黑岭上乱扒了一气,终因点不着火没有进行大型开采。近几年,锡都市有人来投入几十万元,找了一个富集区向地下挖了几十米,也打出了含硫很高的煤泥,就是矿线太窄,挖出的矿藏不够给矿工发饷,投资打了水漂。

    白云岩是生产金属镁的主要原料,在灌河储量很大,品质优良,露天开采,唾手可得。平时谁也不懂得这些满山遍野的石头还是矿产,兴办金属镁厂时,一下子成了宝贝。镇里出现的四个金属镁厂因此成于斯,败于斯。

    广远兄来灌河上任以后,脑子要比他的前任好用得多。那时,正是邓小平南巡以后不久“东方风来满眼春”各地发展经济的呼声一狼高过一狼。各级领导都知道,对于农村来说,老百姓在几亩地上已经抠不出四两油来。通过对广东、江浙一带的发展经验进行浓缩,总结出“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于是,也不管乡情如何,只管压下指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广远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乘风破狼,抢抓机遇,真的干了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他这个人,很有福气,步入灌河不久,就走上了经济发展政绩和个人进步业绩同步迅速提升的轨道,一举跃到了副县级的领导岗位上,由一名基层干部变成了地方官员。正因为如此,给我这个下任留下了很高的工作“茬子”在审定镇人代会的报告时,我专门把镇长的工作报告上关于成绩部分的数字抹去,因为上面赫然写道:截至1995年年底,乡镇企业产值达到六亿四千多万元。灌河镇总共才不到六万二千人,这个产值意味着,仅乡镇企业一项,灌河的人均产值一万多元!除非不懂,谁要是信这个数字,那他肯定是个白痴。

    广远的其他政绩不再多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