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节新人新谋弃霸统 (第3/5页)
至少三国联兵的实力,就当稳妥采取守势,待实力具备时再鱼跃而出。然则,司马错的过人之处正在这里,他不想让秦国装备精良的五万新军三年无事,空耗大量财货粮食!对于秦国这样方兴未艾的强国,又在刀兵连绵的大争之世,精兵闲置三年是无法忍受的。对于一个名将,三年无战也是无法忍受的。他要谋划一条出路,出奇制胜,打能打之仗,缩短积聚国力的时间! 犀首入秦之前,他的思路已经大体上酝酿成熟。但是他多谋深思,不喜欢在“大体有致”的时候和盘托出。犀首一番慷慨长策,激发了他更加认真的揣摩自己的方略。 别出心裁的司马错,在国尉府后园修造了一大片缩小的秦国边境地形,整天站在这片“山川”前凝神发怔。国君的诏书送到他手里时,他的思路已经到了用兵的细微末节。直到国君限定的第四天午后,他才开始坐在书案前动笔上书。书简送走,他又来到后园对这些细微末节做最后的核查。司马错的稳健,正在于清醒冷静,深谙再宏大巧妙的谋兵方略,如果没有细微末节的精确算计,同样会招致惨败这样的基本道理。 “禀报国尉:国君驾到,已进大门!”一名军吏匆匆走来急报。 司马错一惊,却是来不及细想,丢下手中丈杆便向外迎去,尚未走到后园石门,却见国君只带着一名老内侍迎面走来。 “国尉司马错,参见国君!” “免礼了。”嬴驷笑着虚扶了一把:“灯火如此明亮,国尉在做灌园叟?” 司马错不惯笑谈,连忙答道:“臣何有此等雅兴?臣正在度量‘山河’。” “噢?度量山河?”嬴驷大感兴趣,大步走到风灯下,略一端详便惊讶的“啊”了一声:“国尉,这不是秦楚边界么?” “国君好眼力。这正是秦国商于与楚国汉水地区。”司马错从军吏手中接过丈杆指点着。 嬴驷心中一叹,此地使他饱受磨难,焉得不熟?仔细再看:“西边呢?” “这一片是巴国,这一片是蜀国,这道横亘的大山是南山。” 嬴驷目光炯炯的盯住司马错:“国尉揣摩这片奇险边地,却是何意?” “臣想谋划一场秘密战事,可立即着手。”司马错语气很是自信。 “秘密战事?尚能立即着手?”嬴驷不禁大为惊讶。 “君上,臣虽不敢苟同犀首上卿的大战方略。但秦国数万精锐新军,亦当有所作为,不能闲置空耗。为此,臣欲在两年之内发动两场奇袭,拓我国土,增我人口,充实国力。”司马错显然深深沉浸在既定思虑之中,竟忘记了请国君到正厅叙话。 嬴驷却更是专注,盯着一片“山川”头也不抬:“奇袭何处?这里么?” 司马错手中的丈杆指向秦楚交界处:“君上请看,这条河流是楚国汉水,南与江水相距千里。江汉之间,虽是山地连绵,然却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比我商于郡富庶许多了。汉水之南二百三十六里,便是房陵,楚国西部重镇。更要紧者,房陵的房仓储粮三百六十余万斛,几于魏国的敖仓相匹。臣以为,第一战可奇袭房陵,夺过这片宝地!” “有几成胜算?”嬴驷的声音都喑哑了。 “八成。”司马错硬生生咽回了“九成”两个字,坦然道:“其一,房陵与我接壤,用兵便利。楚国向来畏惧魏齐两国,而蔑视秦国,其最大的粮仓,不敢建在毗邻魏国的江淮之间,也不敢建在毗邻齐国的泗水之间,甚至也不敢建在江水下游的姑苏地带,只因东南的越国虽已成强弩之末,却素来与楚国不和;这房陵地带,僻处两江之间的山谷盆地,与郢都所在的云梦大泽相距仅六百余里,水路运粮很是便利。房陵北面是秦国的商于郡,穷山恶水,多少年来不驻守军队。楚国认为这里最安全,便在这里修建了最大的粮仓。” 嬴驷怦然心动:“家门有大仓,好!再说。” “其二,房陵守备虚弱,是楚国弱地。”司马错长杆一圈秦楚边界:“天下皆知,秦国的用兵路子历来是东出函谷关。楚国从来没有想过秦国会打到房陵,所以军备松懈之极,房仓只有五千辎重兵,只是用于协助粮食吐纳,几乎没有任何战力。其三,时间对我军极为有利。郢都大军要驰援房陵,山地行军,至少须十日方能到达。旬日空余,对于秦军来说,足以占领房陵所有关隘要塞。其四,楚国援军不足惧。楚国没有新军骑兵,车兵与水军又无法施展,能开到的只有步兵,而楚国的步兵恰恰最弱,战力与秦国锐士不可同日而语。有此四条,臣以为胜算当有八成。” 这一番透彻实在的侃侃论述,嬴驷立即掂来了分量,不禁大喜过望。但他素来深沉,面上却是振奋中不失冷静:“两成不利,却在于何处?” “举凡战事,皆有利弊两端。”司马错的丈杆又指向了那片连绵山川:“其一,山地不利于骑兵驰骋,须得步兵长途奔袭;若遇急风暴雨、山洪爆发等紧急险情,我军兵员可能锐减。其二,奇袭贵在出其不意,若有泄密,大为不利。” 一言提醒了本来就很机警的嬴驷,笑着拉住司马错的手:“还是到厅中说话,墙太薄。” 司马错恍然:“臣粗疏无礼,君上恕罪。”趁着拱手做礼很自然的抽出了手,恭敬的将嬴驷让在前边:“君上请。” 来到正厅,嬴驷坚持让司马错与自己一案对坐,灯下咫尺,促膝相谈,直到雄鸡高唱东方发白,犹自意兴未尽。司马错又详述了第二场奇袭战,目标是巴蜀两个邦国,方略是夺得楚国房陵后就地屯兵休养并训练山地战法,一旦准备妥当,立即轻兵奔袭。嬴驷本来不谙兵事,但他素来细心多思,竟一连串提出了十多个具体困难,询问司马错如何解决?司马错虽然谋划缜密,还是对国君的细致入微深感惊讶,便一一对巴蜀国情、巴蜀地形、道路选择、兵士装备、粮草供应、作战方式、双方兵力战力对比、占领后如何治理等等,做了详尽回答。嬴驷听得极为认真,很少插话,更没有点头摇头之类的可否表示。 “此两战若开,需要多少兵力?”这是嬴驷的最后一问。 司马错知道国君的担心所在,明白答道:“两场奔袭战,臣当亲自为将,只需两万步兵锐士足矣。新军三万铁骑,分驻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只做相机策应,重在防备北地胡人南下掳掠。至于山东六国,臣以为彼等自顾不暇,两三年内绝然无力觊觎秦国。” 嬴驷一阵大笑,登上轺车辚辚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