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赵氏五媳 (第4/5页)
潮汐声。 这时,海上已有数只船开航,正颠簸在小丘似的大狼上,看来好不骇人。 四人看罢,不觉齐将眉头一皱。 银龙游目一看,蓦见七丈外的一堆木箱上,高高绘著一支金烟袋,袋锅正是指向南方。 娴华、丽君、小温侯,三人也都看到了,四人一抖马缰,同时驰了过去。 萧银龙仰首望着标记,剑眉一蹙,道:“看来老哥哥他们,的确已经先渡海了。” 牟娴华小嘴一嘟,满不高兴的咕噜著:“真气人,我们还没有过海,他们倒先走了,为什么不在此地等我们呢?” 摩天玉女似有所悟的道: “我想这中间一定发生了重大事情,不然富老前辈便不会先行过海!” 小温侯觉得有理,立即爽快的道:“既是这样,我们也过海吧。” 说著一顿,看了看海面,又道:“今天风大狼高,我去定艘大船,这样比较安全。” 说著,拨转马头,就要离去。 银龙有了上次经验,凡事比较谨慎了,立即急声道:“六哥请回来!” 小温侯一勒马缰,茫然不解的问:“还有什么事吗?” 银龙略一沉思说: “我想先到镇上探询一下,可能有人看到云鹤仙长和龙女老前辈,以及老哥哥几人也未可知…” 牟娴华心中也有此意,立即插口道:“龙弟,我和君姊姊去镇上打听,你在渡口附近询问,德俊扮自去定船,这样在时间上就快多了。” 银龙、丽君,俱都连声应好。 小温侯一听娴华呼他“德俊扮”心中又惊又喜,又甜密,剑眉一轩,立即愉快的笑着道:“华妹这样安排太好了。” 说著,一抖马缰,向著海边如飞驰去。 牟娴华粉面一红,幽怨的望了银龙一眼,拨转马头和丽君并骑驰向镇内。 银龙见三人走了,缓步轻驰,直奔渡口人群。 来至近前游目一看,在候船的人群中,竟有不少是武林人物。 人们见银龙英姿勃勃,坐骑骏马,黄绒披风银劲装,肩露红丝剑柄,显得俊逸不凡,俱都纷纷让路。 银龙骑在马上,左顾右盼,缓缓前进,希望在喧嚷的人群中发现云鹤仙长和龙女老前辈。 前进中,凝神一听,蓦闻吵杂的人群中,传来一阵低微的议论声:“…武林至宝,有德者居之,这老人满手血腥,实不配持有‘地镜’…” 萧银龙心头一震,觑目一看,只见不远处围立著六个武林人物,个个一身劲装,肩佩兵刃,发话之人,正是一个五旬劲装老者。 又听一个浓眉环眼的大汉,洪声接道:“近一个多月来,死在老人手下的黑白两道高手,实在不少了,听说在大石桥又一连震毙邛崃派的‘无尘真人’和崆峒派的‘无双剑’两人…” 萧银龙听得又是一震,心中大急,不知马大刚是否仍在大石桥,如果马大刚也死了,那天九曲洞前的情形,势必等到返回冷云寺才能知晓了。 继续前进中,发现左侧人群中,也有几个武林人物,同样谈论著带镜老人的事。 一个身背长剑的中年人道: “…老人如此变换场地,不知他的用意何在?离开大石桥两日两夜,如今又跑到对海的福山了。” 萧银龙听了此话,心中也有些不解,不知这位枯瘦老人究竟为何如此神秘?是为了寻觅宝藏,抑或是故弄玄虚?… 又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道: “这件事已惹起各派掌门人的注意,纷纷派遣高手,跟踪老人,观察底细,据说,久不历江湖的‘宇内七奇’,也有人暗暗默察此事了。” 萧银龙心中一动,暗忖:老哥富多鹏先行过海的原因,莫非即是为了这位带镜老人不成? 心念间,远处蓦然响起一声烈马长嘶! 萧银龙循声一看,只见六哥小温侯此刻正坐骑著‘枣红’由一里以外的船场上,如飞驰来。 渡口人群,闻声骤停喧哗,纷纷转首,循声看了一看,但,瞬即又恢复了沸腾的人声。 银龙坐在马上,在人群中四下寻视,一目了然,并未发现有与云鹤仙长和龙女老前辈相似的影子,觉得只有过海,亲赴蓬莱岛,叩见仙长,领回兰师妹后再共赴苗疆了。 因,拨转马头,缓缓挤出人群,向著小温侯迎去。 这时,丽君、娴华,也飞马由镇内驰回,挟著如雨蹄声,扬起滚滚尘土,看来,两人神色俱都有些焦急。 银龙挤出人群,一抖马缰,直向丽君两人奔去。 小温侯坐在飞驰的马上,也向著这面挥手奔来。 四人几乎是同时到达一起,娴华坐骑尚未停稳,立即焦急的道:“不错,大师兄和疯、醉两位老哥哥俱都过海了。” 说著一顿,又望着银龙道:“客栈的一位店夥说,四天前的早晨,确有一位身穿艳红衣裙,肩披红绒大风氅的艳美少妇,由店前经过,直奔渡口,也没有住店打尖,不知是不是蛮荒龙女前辈?” 萧银龙一听,心头一震,连连点首道:“是的,是的,正是龙女老前辈。” 说著一顿,剑眉紧蹙,神色戚然中,显得异常焦急的道:“真想不到龙女老前辈的行程竟然如此之快,看来她的确是在日夜兼程,赶返苗疆了。” 摩天玉女见银龙万分焦急,立即关切的慰声道:“龙弟,宽心些,过海后我们先接回兰meimei,再连夜追赶几程,不怕追不上龙女前辈…” 小温侯未待丽君说完,立即催促道:“既然都过海了,我们也上船吧!” 摩天玉女接著问: “船雇好了吗?” 小温侯连连点首道: “好了,好了,正是返航船,渡资仅要十两白银,膳食在内。” 说罢,四人拨转马头,直向一里外的码头驰去。 只见前面,船只聚集,桅杆林立,不下百艘之多。 四人来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