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咔嚓咔嚓 (第5/6页)
了大霉,为了还贷款把所有地皮全都贱卖出去。两街重建的时候,地皮分散在许多人手里,当然就再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划,江南水乡的设计也成了泡影。 现在的南北街上,头尾两端有火灾残存下来的仿古建筑,中间多是现代风格的平房或小楼房,也间杂了些后来新造的中式建筑。无论哪个建筑师到这儿来,都会觉得乱糟糟的。 就这样乱糟糟的两条街,却热闹成今天这个样子,大家都说是那把大火把风水烧旺了。 最初是一些在附近乡镇里收古旧的贩子在街上租了房子临时落脚,然后渐渐有人来从这些贩子手里淘旧货,时不时传出捡到漏的消息。于是来捡漏的人和卖古董的商人越来越多,滚雪球一样,规模越来越大,南北两街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重新建造起来。 现在,南街和北街成了这座城市里最大的古玩市场,每天成千上万的人揣着钱来这里,盼望收到一件被埋没的珍瓷或无人识的名家字画。而画廊、私博、拍卖行、典当行、书店等相关的文化行当也随之而起,更养活了许多餐厅、茶馆和旅社。 裘泽当然不是第一次逛南街,许多古玩铺子的老板都已经认得这个少年了。这里每天每时每刻都是新鲜的,随时都可能有新发现、新故事。 “小泽,这次没挑得中的吗?看看这些,我藏着的。”面前的老板从柜台后面拿出个小布包,展开露出里面的几件东西。 那是几块天青色的碎瓷片。 裘泽的眼睛亮了一下:“这是…汝窑的碎瓷?”① 老板不说话,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 裘泽用手捡起其中的一片,在他手指一碰到冰凉瓷片的时候,眉毛就皱了皱,抬起头看老板。 老板见他这副模样也愣了,试探着问:“怎么?” 裘泽看出老板不是装的,低下头重新研究起碎瓷。 这瓷片开片密布如鱼鳞状,釉色莹厚,像碧玉一样,看上去柔和温润。侧过来看断口处的瓷化程度,浅灰中带些许微黄,夹杂着些细空洞,正是汝窑为了有好釉色而特意低温烧制的特征。 一时之间,裘泽竟然看不出手上碎瓷的破绽在哪里,但拿着它的感觉又分明不对。裘泽放下这一片,用手分别摸了摸其他几片,细细体会着那股传入心田的滋味。不对,这是新东西啊,可这假造的要不是自己有这种难以言说的能力,根本看不出来。 老板有点急了,他知道面前这少年年纪虽小,却是极有本事的,一看一个准。 “东西不对?”老板瞄了瞄四周,低声问。 裘泽点头。 “打眼了,打眼了。”老板恨恨地说,仔细拿着碎瓷瞅,却又狐疑起来“这假造的…你给我说道说道。” “你…再找其他人看看。”裘泽没回答老板的问题,告辞离开了这家小店。 要是能跟着俞绛学几年,大概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无言离去了吧,裘泽心想。这就是他渴望有名师指点的原因,虽然能知道答案,但那种近乎作弊的方式,让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心里堵得难受。 不宽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有人脸上有忍耐不住的兴奋,那是自以为淘到什么宝贝了的;有人面色阴沉,那或许是发现自己吃了亏上了当的;更多的人兴冲冲地还在寻找他们的目标,或是用新鲜好奇的目光打量这条收藏了无数历史碎片的街道。 裘泽在一家凉茶铺子里歇脚,喝了碗凉茶。说是摊主祖上传下的方子,能堂吃也能封好带走。裘泽要老板加了勺蜂蜜,苦中带甜。 “好吃吗?”瘦得像竹竿的中年女老板问。 “嗯。”裘泽吓了一跳,连忙点头。女老板每次都会这样问客人,通常大家都很给面子。有一次裘泽看到有客人回答说太苦,女老板直愣愣瞪着他,两个眼珠鼓出一半到眼眶外,很吓人。然后她突然就开始流泪,嘴里只是不停地说:“苦点好”所有的客人都被吓跑了。 所以裘泽知道,最好的回答是“很好吃,一点也不苦”但他每次还是只能挤出一声“嗯”勉强过关。 这一带已经是南街的中心区域,也就是当年被大火烧得最干净的地方,除了先前经过的砖土残骸,什么都没留下来。据说那原本是一座城楼,大火把能烧的都烧去了,只剩下土坯。两边地皮的主人都造起了各自的房屋,没人愿意答理中间这摊麻烦,直留到今天,看上去就像是个经历了战火的破城门,反而和南街的文化蕴涵呼应起来了。 又向前走了一段,就到了虹桥,由此可去北街。这桥下没有任何支撑,彩虹一样飞架两岸,因此得名。当然也不是原本的那座木桥了,地方政府出钱照原样修的,砖石结构要比原先的木头便宜许多,但还是不能通车,只供行人往来。 这虹桥是现在南北街最出彩的景色,新建起来的中式民居也多集中在虹桥两侧,所以总是有人以桥为背景,拍照留念。裘泽走上虹桥的时候,就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人举着硕大的相机遮住了大半张脸,拍个不停。 看见这拍照人,裘泽不由得停下脚步。虽然他的脸被挡住了,但才见了不久,裘泽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圆领老头汗衫加上老式相机,这分明就是扯着拍卖行经理的胳膊非要他负责任的那位。 相机从脸上移开,露出只有一个镜片的眼镜。果然是他。 裘泽从拍卖行出来一路走走停停,老头赶到了他前面也不奇怪。可是老头之前不是心情很差地和经理纠缠不清,怎么现在倒有闲情倚着栏杆拍照了,难道他从“三道横线”那儿把画要回来了?这显然不可能。 裘泽心里对假画存着些疑惑,而老头如此着紧那幅画也令他有些好奇。可他不是有点疑问就非要弄清楚的好奇宝宝,打量老头几眼后,就准备过桥逛北街去了。 放下相机的老头脸上没有半点懊恼或焦躁,看起来他已经把一个多小时前的坏心情抛到脑后。此时他吧唧着嘴,眼珠转动。由于残存的镜片实在太厚,让他的两只眼睛看起来不一般大,旁边的几个路人忍不住面露微笑。 老头对自己是否可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