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一章反响 (第3/3页)
道哪个多事的,竟然认为这是造反的反贼。这么一来,事情可就闹大了,皇上亲下旨意,让兵备商洛道刘应遇出兵剿匪。 这简直是在胡大人心头添堵啊! 刘应遇剿匪,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反正胡大人“治下不绥”这个罪名总是担定了的。 这不,前线刚传来消息,刘应遇竟然战败了,他带领的一万大军被流匪们杀了个片甲不留。 “看吧!看吧!我都说了,这流匪是征剿不得的。如果王嘉胤一伙要是算流匪的话,那全省所有饥民都是他的兵,你能杀的光吗?那些流匪们之所以闹事,就是因为没有饭吃。但凡有口饭吃,谁肯跟着他们胡闹啊!非得要费事派出军队征剿,这下可好,一万大军,白白牺牲啊!”胡廷晏连连叹息,又在说着他的那套理论。 “大人,现在各地的官员对刘应遇都有怨言,他这一败,直接向皇上上奏章参他的人可不在少数啊!”旁边师爷见机说道。 胡廷晏闻言两眼一瞪: “参!参死他!别说各地官员了,就是本官,也要上道奏折,把这件事情好好说道说道。想本官治下,哪有什么反贼了?都是一些吃不上饭的可怜老百姓,在各地流狼,只是要口饭吃而已。那刘应遇却不分青红皂白,逼反百姓…” 胡大人洋洋洒洒地开始说他的理论,师爷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一副受益匪多、敬佩不已的模样,其实心里早就对这种说了几百遍、几千遍的话反感不已… … 北京城,皇宫。 几位大臣战战兢兢地跪伏在地上,崇祯帝咆哮着在屋子中走来走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嗯?朕自登基以来勤勤恳恳,可曾懈怠过一日?陕西大旱,朕记得几天食不甘味,召集众位爱卿连日议事,减免其赋税…” “…那些敢于玩忽职守的大臣,朕该杀的杀,该撤的撤。为了百姓的安宁,朕连内阁的首辅都换了六个。短短一年的时间啊!朕换了六个内阁首辅,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宁?” 崇祯满脸委屈的表情,躬身伸出手指来在几人面前摇摆着,吓得几个大臣赶紧俯低身子,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生怕这个皇帝迁怒于自己。 “一年换六个首辅大臣啊!这可是我朝自开国以来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可见朕是多么的勤政。” 崇祯这句话让下面几个大臣心里咯噔一下,同时一阵苦笑,难道自家皇帝勤政的表现就是把手底下的股肱之臣换着玩儿吗? 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已经使得手底下众臣人心惶惶,大家人人没有安全感,都在思虑着自保吗? “…首先是黄立极,他是万历朝的老臣子了,但没有什么气节,在魏老太监的yin、威下竟然不知道挺身抗严,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得首辅?” 崇祯开始历数他换过的六个内阁首辅。 “…然后是施鳯来,也是一样的毛病…” “…朕本对李国寄予厚望,没想到他也负了朕,让他落个致仕的下场,已是朕的恩惠…” 听到这句话,众臣赶紧叩头歌颂道: “皇上仁慈!皇上英明!” 崇祯帝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丝笑容,但很快就一闪而逝: “…然后是来宗道,原本看着还可以,没想到一坐上首辅的位子,竟然连连出错,真是老糊涂了。朕一样恩赐他致仕…” 崇祯满脸不耐烦的表情,使劲儿地挥挥手。 “…周道登是仁慈长者,可惜才干不足担任首辅,所以去下面历练一番…” “…最后,换上了韩爌韩爱卿你。朕对你可是寄予了最大的希望了,韩爱卿一定不要再让朕失望。” 崇祯满脸希冀地看着跪在最前面的一个大臣。那个可怜的老头自然就是韩爌无疑。 “臣惶恐,臣定然竭尽全力,辅助圣上成就千古英明!”老头赶紧表决心。 “嗯!”崇祯满意地点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脸色又是一转: “朕宵衣旰食,为国事尽心尽力,自认为所作所为绝对无愧于天地,绝对是对得起子民们的。可那些百姓呢?他们可曾安守本分?只是稍微有些苦难,不说在家等待朝廷的救援,反而出来打家劫舍,甚至揭竿起义!真是刁民!一伙刁民!” 崇祯的咆哮声震得窗棂“嗡嗡”直响,周围几个大臣都是俯伏在地上,谁也不敢出声。 “咳咳咳…”许是咆哮的太厉害伤了嗓子,崇祯帝一阵猛咳。 旁边大太监曹化淳见状赶紧向身后的小太监使个眼色。 那小太监自然明白自家公公的意思,浑身一个寒战——在这时候端茶上去,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皇帝脾气喜怒无常,大家都是知道的,自从他登基以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二十六个宫女太监因为小错被活活打死了,他可不想成为第二十七个。 但是,大公公的命令,他哪敢不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