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三箫_第二十四章父母之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父母之心 (第2/5页)



    大头怪人也是一阵激动,正色道:“贤母子一片天心,深明大义,老夫先代故友谢过二位了。”他站起身来,即欲行礼。

    慌得慈航玉女忙道:“老前辈千万不可如此,否则晚辈母子于心难安。”

    大头怪人一笑收势,然后又接了说下去,道:“其实,应氏父子最后还又给了我一件东西。”

    他边说边从怀中取出一只褪色的香荷包来,道:“他们请我在应成伦怙恶不悛,回头无望之际,将这只香荷包交给应成伦,如果应成伦稍有人性,仍请老夫转请下手之人,稍留余地,再给他一个机会。否则,但请痛下杀手。”

    话毕,将那个褪色香荷包交给沈元通,又道:“老夫为了故友之托,数十年来,内心难安,那逆子一天不死,我的责任一天难去,我遍历了天下,才发现了少侠,少侠天纵奇才,将是应成伦执罚之人,是以有心协助少侠扫除邪恶,并请少侠为我完成这个心愿。”

    沈元通接过那褪色香荷包,杂念纷陈,惶恐地道:“晚辈尽力而为!”

    当晚一夕无话。

    第二天,大头怪人叫过沈元通和罗惜素、覃英三人,要他们各将白、碧、紫洞箫取出,试行合奏“天籁之音”又指点了他们许多奥密难懂的诀窍,由他们自去练习。

    同时,更在暇时将“飘香步”传授了玉箫仙子,玉箫仙子宿愿得偿,自是无比的高兴。

    慈航玉女和罗惜素亦同样得了此一奇学的传授,甚至阴煞黄彩霞亦未例外。

    转眼又是七天过去,三箫合壁的“天籁之音”在沈元通领导之下,已经练得纯熟无比,能发挥最大的威力了。

    大头怪人见三箫合奏已达至美之境,便有了去意,临走时,又取出一本薄薄的手抄本,送给沈元通道:“此书乃是老夫百数十年来,勤修武功的一点心得,对你而言虽无多大助力,但天下武功,分门别类,各有所取,你不妨收下,留作参考之用好了。”

    沈元通与大头怪人袁逢异数日相处,已知这位前辈异人一身功力高不可测,自己纵是悟澈了“百字真经”因为修为有限,只怕也很难超得过他,于是恭敬的收下书册,含笑谢道:“晚辈自认福薄,不能承受老前辈道统,但愿尽心精研老前辈厚赐,并为老前辈觅一绝世人才,发扬老前辈所创奇学。”

    大头怪人乐嘻嘻地道:“老夫无门无派,一切听任小侠安排!”

    说罢大头一晃,人影顿失。

    次日,沈元通请得慈航玉女和玉箫仙子的同意,六人一路,齐向武陵山奔去。

    他们也明知,无法逃过应成伦的耳目,是以并不掩饰行装,但尽求在速度上加快,以争取时机。

    又因有了食物中毒的经验,深虑应成伦心思险恶,防不胜防,于是沿途一切饮食,均由阴煞黄彩霞亲自准备。

    一天傍晚时分,他们安然进入了武陵山区,趁着夜幕掩护,沈元通率先领路,六条快似电的人影,不停的急驰飞奔。

    峻巍之中,间或也有出声阻喝之人,但怎当得起沈元通的绝世神功,他只不时地屈指微弹,暗椿伏卡无不立时寂然。

    他们到达“武陵别府”外围时,距离黎明拂晓,仍有两个时辰左右。

    他们选择了一处隐密之地,各自运功调息,养足精神,以备应敌。

    沈元通功力最厚,六人之中最先恢复疲惫,他运起天视地听的功夫,暗中严密警戒。

    忽然听出有人越树而过,当时也未在意。

    第二天清早,他们一行六人走到“武陵别府”洞前。

    沈元通曾在这里被正式迎接进入府内,是以这次的来,他相信别府中人,必定也是早已发现了他们。

    沈元通在洞口站了片刻,洞门紧封如故,显然洞中无意以礼相待,他冷笑了一声,正待禀告慈航玉女必须从洞顶越过石壁进入之时,忽然就在他身侧有人也冷笑了一声。

    沈元通猛然一惊,回头喝道:“是谁?”

    以沈元通目下的功力,竟然有人在他身身发出冷笑,而不知来人何时接近,叫他焉得不惊。

    他喝声出口,更是惊骇不置,因为他竟未能发现冷笑之人藏身何处。

    其人功力之高,不由沈元通不深具戒心。

    所谓弄巧成拙,那人要是不笑第二声,沈元通便将永远留下一个的可怕的疑团,偏偏那人得意忘形,接着又在沈元通转身的后面,也就是他原来方位的前面发出了一声同样的冷笑。

    沈元通这次是有备于先,在他神功笼罩之下,万物难逃,当然不难发现笑声的来源。

    沈元通一声讥讽的冷笑发自唇间,跨前三尺,朝地上单掌轻拂,掌力所及之处,泥土飞扬,露出一根空心竹竿来。

    那两声冷笑,显然便是从竹竿之中传来。

    这种竹竿前后左右埋有多根,要不是沈元通心思细密,神功奥妙无俦,真还被“武陵别府”中人作弄唬住。

    此时沈元通发现了秘密,遂利用竹竿傅音对别府之内道:“这次你们敢请我沈元通入内么?”

    竹筒之中,传来答话道:“你要真有本事,难道不能越岩壁而入么?”

    显然,洞门不会为他而开了。

    沈元通深知石府之门,如不自动迎宾,万难从外攻入,就是利用三箫合壁奏出“天籁之音”也透不过这百数十丈深厚的山壁。

    于是剑眉一扬,带着玉箫仙子等人,另行绕道,向山峰之颠,火山口上驰去。

    沈元通等人退走不久,缩了进去。

    走出四个蒙面黑友人,接着,那石洞之门又缓缓的回复了原状。

    四个蒙面人望着洞门关好,同时发出了一声阴毒冷笑。

    其中一人,更意得志满的哈哈笑道:“山主神机妙算,沈元通小子果然送死来了!”

    另外一人,想起沈元通同来的五个女子,竟有四个是美绝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