嫤语书年_第26章旅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旅途 (第2/5页)

安有些不好意思,看向我:“长嫂,你的伤好了么?”

    我微笑:“差不多了。”这个小叔虽然常常有些奇怪的举动,却直率单纯,魏氏的许多人里面,我也最喜欢他。

    魏安点头:“等到了洛阳,我给长嫂做推车,长嫂就不用兄长抱上抱下了。”

    我闻言,面上一哂。

    “什么推车?”魏郯睨他一眼。

    魏安认真地解释:“推车就是推车,将胡床旁边加两个车轮,后面加个靠背,长嫂坐在上面,阿元能推着她走。”

    我了然。

    阿元却笑起来,道:“四公子想得好是好,可夫人脚伤已经快好了,等到了洛阳,别说走,跑跑跳跳都不在话下。”

    魏安一愣:“哦…”那样子,竟是很失望。

    “歇息吧,明日还要赶路。”这时,魏郯对我说。

    我点点头。

    “那长嫂要拐杖么?”魏安仍在思索,又道“我明日做一根三足的,长嫂拄着不用人扶…”

    “明日一早就要启程。”魏安话没说完,已经被魏傕拎着的手臂拉出门外去。

    夜里,我和阿元睡在一起。

    外面偶尔有低低的说话声,那是守夜的军士在交谈。

    我虽然在车上颠簸了一整日,此时却入睡不得,躺在榻上不时翻身。

    “夫人睡不着?”身旁,阿元问“是伤足疼么?”

    “不是。”我说,片刻,问“你也未睡?”

    “嗯。”阿元说,过了一会,她的声音低低“夫人,我总在想一件事,说出来,夫人可勿恼。”

    我转向她:“何事?”

    “夫人,”黑暗中,阿元似乎犹豫了一下,道“其实,大公子很照顾夫人。”

    “嗯。”我说。

    “那夫人现在与大公子算是如何?夫人回了雍州,就是正经的大公子夫人了,是么?”

    我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算是如何。

    魏郯曾说过,如果我愿意留下,仍然是魏氏冢妇。他说话算话,这一点我倒是毫不怀疑。

    倘若我当初不曾来淮阳,而是离开雍州去了别的地方,因为钱财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又回魏府,我往脸上涂粉死充脸皮厚,也许还能再继续当魏郯的妻子。可是现在,我已经知道了魏郯娶我的原因,魏郯也亲眼看到了我与裴潜的纠葛,恐怕谁也没有办法若无其事了。

    阿元说得对,一路上,魏郯待我不错;而出于将来的考虑,我能继续留在魏府当然最好。可是魏郯其人却最是不好揣测,他为了帮裴潜连跟我假结婚都愿意,谁又知道他心里怎么想?

    或许,等到了洛阳,魏郯就会跟我说出妇的事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明天恢复正常更新,呵呵…除了淮南往北走,地势越来越平。

    由于北方战乱,一路上,我们遇到了不少南下避乱的流民,携家带口,好些的有牛车,落魄的就只能靠着两腿,一路乞食,衣衫破旧。

    阿元也曾流离在外,见得这些,很是不忍心。她把自己的糗粮都施了出去,待到用食的时候,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我。

    我把自己的糗粮分些给她,说:“流民那么多,你以为你带着太仓么?”

    阿元低头擦擦眼睛:“可我看不下去,夫人,那老丈没了妇人,还要带着两个小童…”

    我知道她想着以前的事,又牵挂着去江南的李尚父子,安慰地拍拍她的肩膀。

    正说话间,魏郯走了过来。

    “怎么了?”他瞥一下双目发红的阿元。

    阿元本来就对魏郯畏惧三分,听得这话,连忙擦擦眼睛,低头站到一旁。

    “无事。”我说“要上车行路了么?”

    “再休息片刻。”魏郯道。

    我点头,看看站在面前的他,又问:“有事?”

    魏郯在阳光下半眯着眼睛:“无事不能来?”

    我:“…”魏郯在我身旁的一段枯木上坐下,双目相对。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跟他对视。他的脸本来就有些日晒的麦色,浓眉深眸,眼底藏着锐气,又总教人摸不清他想做什么,让我觉得事情全不在我的掌控之内。

    我首先转开目光。

    “军士说你这边分了糗粮给流民?”魏郯道。

    阿元缩了一下。

    “嗯,”我说“我见他们太可怜。”

    我以为魏郯会像我刚才说阿元那样说我,可他只字不提,只问我:“糗粮还够吃么?”

    “够了。”我说,过了会,岔开话“谭熙那边,打得很凶么?”

    “但凡战事,岂有不凶。”魏郯道“等打完了谭熙,朝廷会发令安民屯田,彼时必无流民之事。”

    先打败了谭熙再说吧。我心里道。面上,却莞尔点头:“如此甚好。”

    魏郯看着我,眼睛半眯。

    那种仿佛就要被人窥破心事的感觉又来了,我装作看头顶飞过的一只小鸟,转开头去。

    天气多日晴好,进了河南,道路平直。四日以后,一行人到了颍川。

    一路上,我发现魏郯似乎并不着急赶路。能够到郡县里走上一遭,他就绝对不会为了省去费时的应酬而宿在乡邑。而每到一郡一县,魏郯也会跟当地长官细谈,政事百务,态度谦和;而那些长官也颇为受用,宾主皆欢。

    颍川是个大郡,人杰地灵,出过许多望族。正是由此,此地多豪强,养部曲筑高墙,即便经历乱世,颍川也并没有像别处那样荒芜萧败。

    颍川的郡守姓范,名悦,先帝时就在任。

    此人在我看来很懂审时度势。先前何逵乱政时,天下联名讨逆,范悦默不作声。后来谭熙与董匡相争,范悦表面投了董匡,要钱要粮通通奉送,却与董匡背后虎视眈眈的魏傕暗通款曲。

    后来董匡三子争业,魏傕乘势进攻,一月之内将大半河南收归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