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落花落叶 (第1/6页)
第11章 落花落叶 回顾之二,汪精卫的一首词。 动身的前夕,陈公博在他的新欢穆小姐的香闺中,为何炳贤饯行;陪客都是跟汪精卫接近,而态度与陈公博相同的朋友。这顿饭倒也并非只是寻常送往迎来的酬酢,有的有意见托何炳贤转达;有的有信件托带,所以席间的话题,不脱汪精卫夫妇,以及眼前围绕在他们夫妇左右的人。”汪先生组府的班子,说汪家班倒不如说陈家班还来得贴切些,但就是陈家班亦不见得每一个人都同意汪夫人的做法。像她的弟媳妇——。” 此人所谈的是陈璧君的弟妇,也就是陈春圃的妻子,本来家住澳门;由于不愿跟陈春圃到上海,夫妇之间,大起勃谿,最后竟至要闹离婚。 陈春圃与他的妻子,感情本来很好;儿女亦不愿父母比离,苦苦相劝。民族大义,儿女私情,未尝不震撼陈春圃的心地;无奈有陈璧君在,不能不舍弃而随姊夫;很美满的一个家庭,就这样破裂了。 但有位言先生却多少替陈璧君辩护,他说,有革命历史,历居高位的毕竟是汪精卫,不是陈璧君,衡诸修齐治平的道理,汪精卫若连妇人干政的害处都不明白,根本就不够资格作为一个政治家,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事实上在家庭之中,汪精卫真的要发了脾气,陈璧君亦总是退让的。所以这一次”组府”虽说出于陈璧君的主持,何尝不是汪精卫内心所默许?真有愧他的”舅嫂”多多。 为了证明他的看法有根据,这个客人除了引用《舟夜》那首七律以外,另外又抄出汪精卫的一首词,传观座中。 这首词是汪精卫从重庆到河内不久所作;词牌叫作《忆旧游》,咏的是”落叶”: 叹护林心事,付与东流矣,一往凄清,犹作流连意;奈惊飚不管,催化青萍。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经;有出水根寒,拿空枝老,同诉飘零。 天心正摇落,算菊芳兰秀,不是春荣。槭槭萧萧里,要沧桑变了,秋始无声。伴得落红东去,流水有余馨;只极目烟芜,寒蛩夜月,愁秣陵。 大家仔细一看,果不其然,一开头”护林心事”使用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典故;此外”东流”、”惊飚”、”青萍”无一不是咏落花,与”落叶”何干? 言先生又指出:“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经”落叶随波逐流,本应入于汪洋大海;居然复归原处,但时序已由春入秋,于是”有出水根寒、拿空枝老”虚写落叶,接一句”同诉飘零”则落花竟与落叶在秋水中合流了。这种词境,从古至今所无,只存在于汪精卫心目中;奇极新极,而千钧笔力,转折无痕,就词论词,当然值得喝一声彩。 下半阕仍旧是落花与落叶合咏;细细看去,是落花招邀落叶同游。词中最微妙之处,在画一条春与秋的界限;菊与兰并无落叶,则落叶必是”春荣”的花木,与落花同根一树,本是夙昔俦侣。至于”菊芳兰秀”暗指孤芳自赏,亦言崖岸自高;更是”落花”提醒”落叶”:今昔异时,荣枯判然。 “天心摇落”之秋,非我辈当今之时,合该沦落。这是警告,但也不妨说是挑拨。 以下”槭槭萧萧里,要沧桑变了,秋始无声”之句写的秋声,可从两方面来看,就大处言:前方将士的厮杀呐喊,后方难民的穷极吁天,在在皆是秋声。除非”沧桑变了,秋始无声”;若问沧桑如何变法?则是另外创造一个春天。 就小处言,由秋入冬,沧桑人变;落叶作薪,供炊取暖,自然就没有”槭槭萧萧”的秋声了。 这沧桑之变,便是汪精卫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就小处言,是沧桑变我;就大处言,不妨我变沧桑,何舍何取,不待智者后知。不过汪精卫心里是这么想,但刚到河内时,前途茫茫,还不敢作何豪语;只好以”落花”自拟,这样劝告”落叶”:此时此地,你只有被牺牲的分儿!不如趁早辞枝,随我东下;至少还可以沾染我的一点香气。 “东下到何处?自然是南京。结语动这以离黍之思,恰是无可奈何之语。”言先生问道,”各位看我这首笺词如何?” 在满座无声中,有个甫来自重庆的汪系人物,夷然若失地说:“原来汪先生把我们比作落叶,这也未免太匪夷所思了。” “我觉得汪先生自拟为落红,才真是匪夷所思。”另有个人说:“轻薄桃花逐水流,何自轻自贱如此?” “此亦不得不然!既然把蒋先生比作傲霜枝、王者香,就不能不自拟为桃李。只是似得落红东去,只有遗臭,何有余馨?”陈公博大为摇头:“汪先生一生自视太高自信太过,真正害了他!” “足下既然看汪先生如此之深刻,何以每一次汪先生有所行动,总有你参加?”有个陈公博的好朋友,而不算汪系的客人,这样率真地问。 “唉!”陈公博痛苦地说:“莫知其然而然!” 他喝了口酒,眉宇间显得困惑万分;座客知道他正在回忆往事,都不愿打扰他,静悄悄地衔杯等待他作下一步的陈述。 “扩大会议失败以后,我到欧洲去住了半年;二十年广州有非常会议的召集,我就没有过问。到了9月里,我有一个打算,想试试进行党的团结。坐船回来,经过锡兰界伦堡,听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我记得当夜在船上做了一首诗:海上凄清百感生,频年扰攘未休兵;独留肝胆对明月,老去方知厌党争。这可以想见我当时的心。” “团结亦不容易。众议纷纭、从何做起。” “从自己做起。”陈公博接口说道:“从二十年年底回南京以后,我对实际政治从来不批评;对于党也从不表示意见。老实说,我不是没有批评、没有意见;只觉得多一种意见,就多一种纠纷。再说,我要想想我的意见,是不是绝对好的;就是好、也要看能不能行得通?不是绝对的好,不必说;好而行不通也不必说。我只有一心愿:党万万不可分裂;蒋先生跟汪先生千万要合作到底!唉,到底又分裂了。” “这一次的责任——。”有人含蓄地没有再说下去。 陈公博此时亦不愿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