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8章红粉金戈 (第4/6页)
到卡德路的机关聚会。 到得楼上一看,除了陈宝骅,都是陌生人,她便不开口;陈宝骅也不招呼,低声向那班陌生人说了几句,将他们送走,才坐在郑蘋如旁边,苦笑着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我不懂,怎么会让他逃掉的呢?” “唉,意料不到的事!找到人把枪送来,已经晚了。”陈宝骅说:“我亦不懂,他何以会突然发觉?” “谁知道呢?”郑蘋如恨恨地说:“我实在不大甘心。” “蘋如,”陈宝华不胜歉疚,”这件事当然是我策划不周。你的责任完全尽到了;虽没有成功,仍旧是你的功劳最大。” “劳而无功!”郑蘋如很率直地说:“我要的是成功。我现在就回家,他可能会打电话来。” “你预备怎么跟他说?” “我装做完全不知道。他不会疑心到我身上的。” “怎么不会,一定会。” “我不相信。”郑蘋如说:“不管怎么样,我总不能不回家;他疑心也只好让他疑心了。” “那末,”陈宝骅说:“你这几天要小心,没有事少出门。” “我知道,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到得第3天,郑蘋如沉不住气了,打了个号码极少人知道的电话,在76号找到了丁默更。 “你没有什么吧?我是吓昏了。”郑蘋如说:“当时两条腿发软;嘴里想喊,就是喊不出来。” “害你受一场虚惊。”丁默更声音中有着歉意,”你怎么不打电话给我?” “我想你会先打来的。” “我也是这么想。”丁默更说:“要不要一起吃饭?” “我请你,替你压惊。你挑地方吧。” “还是露伊娜那里好了。比较清静一点。” “好!几点钟?” “7点到7点半。” 挂断电话,郑蘋如考虑了好一会,觉得从任何迹象去看,丁默更都不像已疑心到她;如果爽约,反倒显得心虚。不入虎xue,焉得虎子;如果能制造第二次机会,成功的果实,来之不易,会觉得格外甜美。 于是,她着意修饰了一番;先到霞飞路一家法国洋行,买了半打丁默更穿惯的一种牌子的丝袜;然后坐三轮车到露伊娜去赴约。 露伊娜是个白俄,40出头,50不到,而风韵犹存,据说是帝俄时代的郡主。上海人管流狼的白俄叫”罗宋瘪三”此辈尽管用毛笔笔套当烟嘴,捡马路上的烟蒂过瘾,但问起来都有辉煌的家世;因此,上海的暴发户都喜欢用罗宋保镖,潘三省用了8个,据说其中包括3名男爵、一名子爵,甚至还有一名亲王;当然,那是他们的父亲或者祖父。 这些流狼的白俄,男的当保镖、司机,卖毛毯、肥皂;女的当”咸水妹”、吧女。从事高尚职业的,当然也有;最为上海人所熟知的是,开馆子卖”罗宋大菜”露伊娜就主持着一家家庭式的餐室,一共一大间、一小间;大间亦只摆得4张桌子、小间则只有一张。丁默更跟郑蘋如是这个小间中的常客。 餐室虽小,却是上海第一流的馆子;与主要只靠一道”罗宋汤”全麦面包无限制供应的所谓”罗宋大菜”有霄壤之别。露伊娜的主厨,也是合伙人卡柯夫,自道他的祖父是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御厨;李鸿章访俄时,吃过他的菜,赞赏不绝。这话自然无可究诘;不过卡柯夫的手艺,确实不凡,郑蘋如最欣赏他做的鱼,不论如何调制都好吃。 “郑小姐,”坐在帐台中的卡柯夫笑脸迎人,用很地道的东北口音说:“丁先生叫人打电话来订了座儿了。今天很巧,有黑海的鱼子酱。还有鳟鱼;郑小姐爱怎么吃?” “怎么都好。”郑蘋如说:“你只别忘了,回头把帐单给我。露伊娜呢?” “她去试衣服,也快回来了。你先请坐。我给你调杯酒。” 步入小间,坐定不久,卡柯夫送来一杯鸡尾酒;刚喝得一口,丁默更到了。 “我以为我会比你早到。”他看一看表说:“7点1刻。 平常总是丁默更等郑蘋如;这天恰好相反,她有解释: “今天是我做主人,当然要早到,才合道理。” “你瘦了点。”丁默更看着她说。 “两天没有睡好!”郑蘋如一面想,一面说:“想起来就是一身冷汗。亏得没有什么;倘或出了事,总是为了替我买大衣。那,我不是一辈子受良心责备?” “你的心太软了!” 谈到这里,门上剥啄两下,随即出现了露伊娜,寒暄了几句,开始点菜;郑蘋如为了表示她做主人的待客之诚,为丁默更点了最贵的菜。同时表示,应该开一瓶香槟来庆祝他的逢凶化吉。 “也好。”丁默更说:“不过我不希望你喝太多的酒。” “不会。”郑蘋如忽然觉得他的话中有语病,”我并没有说我要喝太多的酒;你的话是哪里来的呢?” “为了庆祝,不是应该痛饮吗?” “啊,不错。喔,”郑蘋如取过手提包,”我替你买了半打袜子。” “多谢,多谢!”丁默更问:“你的皮大衣呢?挑定了没有?” “没有。当时那种情形,哪里还有心思去挑大衣。不过,定钱倒是给他们了。” “既然付了定钱,不能白牺牲那200美金。回头吃完了,我陪你去办了这件事,也了我一桩心事。” “今天不要去了。提到那个地方,我的心就会跳。” 她的话不假,此刻正是在心跳:恨不得能有机会给陈宝普通个电话,告诉他第二次机会又到了。 “不要紧,突然起意要去的地方,大致是安全的。” “你不要这样说!那天不也是突然起意的吗?” “可是,沪西有人请吃饭;虹口有约会,都是预定的程序。”丁默更说:“我想,他们注意我不止一天了;那天大概是发现了我的汽车,知道我在附近。有个人在橱窗外面,不断往里面张望,左臂挟着报纸。我一看情形不对,果然,我的看法不错。” 郑蘋如这才知道当时是这样子泄漏的机关;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