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2/6页)
人,也必须事先准备运人的工具,大白天扛着两个女人在大街小巷走动,这不是老江湖的作法,会引起大sao动惊动街坊。 大街小巷可能有人见过运人的工具,轿子、手推车,或者挑着的竹箩、油篓… 许彦方就是在大街小巷中,找到了线索,再进一步查出可疑的人撤走的去向。 出城沿小径绕湖滨而走,五六里便是德星湖。 其实,这一段湖面,统称为德星湖。湖形成的湖湾,水草繁茂,竹木丛生,芦苇密密麻麻,本地人称为落星湾。 湖中那座高出水面五六丈,周围百余步,上面遍生竹木的巨石,就是有名的落星石,也称德星石。 南康的附廓星子县,县名的出典就在这座落星石上。 至于这座石是否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落星,从来也没有人花工夫去考查求证真伪,反正石称落星,湖也叫落星湖,自古以来就如此称谓,谁有闲工夫去考证? 这里也是船避风的湖湾,在金陵造反的侯景船队在这里覆没,后来孟太后的船也在这里翻覆而获救。地虽偏僻,却是有名的历史要地。 往南一带湖滨,都是些零零落落的小渔村,渔民普遍地贫困,因此从不引人注意。 近午时分,许彦方出现在湾底的一座小村中。 这是一座仅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渔村,湖滨泊了十余艘渔舟,湾中也停泊有几艘象是客船或货般的中型船只,静悄悄地罕见有人在船上走动。 他虽然穿了村夫装,青灰色的短外衣一看便知是穷汉,但人却出色,褴楼的衣着,掩不住他流露在外的气概,一看便知他不属于附近渔村的人。 最外侧近湖滨的一座小院式房屋,向湖的一面,居然建了一座竹造小楼,大概是预防水涨,所以基架离地四尺左右,颇为雅致脱俗。 屋前另有一座棚,大仅丈余见方,设有竹桌什椅,坐在里面品茗观赏湖景,太美了。房门紧闭,外棚却有一位老渔夫在品茗。 这一带的渔舟,通常傍晚出湖,夜间垂钓下网,天没亮带了渔货在府城与鱼牙子打交道,破晓时分驶回睡觉,午后才起床整理渔具。 因此渔村的上午,平静得象是空村,只有一些家畜家禽活动,偶而也看到妇孺进出,静悄悄象是与世隔绝了。 许彦方抬竹级而上,进入外棚。 “早啊!老伯。”他含笑打招呼:“今年湖水满,鱼肥虾壮,收获不错吧?” 老渔夫抬起布满风霜的脸,用看过太多世俗己不带感情的老眼,平静地扫视他全身。 “坐。”老渔夫指指对面的竹椅示意:“还过得去,想靠打渔发财当然不可能,年轻人,你想发财?” 想发财的意思很明显,老渔夫以手式帮助他了解,指指湖中的一艘双桅客船。 “船上有财吗?”他落坐,取过一只景德镇出品的细磁茶杯自己斟茶。 “你认为有吗?”老渔夫死板板地问。 “猜不着,估计船上有没有财,那是水贼们的专业功夫,小可这方面外行。同样地,船上的人是否打主意到岸上来发财,小可也猜不透,呵呵!老伯应该知道。” “老朽应该知道吗?” “是的,因为约一个时辰之前,也许一个半时辰,有人从这里借渔舟带了货登船。” “晤!有这么一回事,你是…” “小可是一步步求证,跑了不少冤枉路,再三被诱往错误方向,最后总算正确无误找到此地来的,老伯不希望小可就此走回头路吧?” “我是问你的来意。” “讨回所要的人。” “人与你有何亲故?” “反正有就是了。” “讨回的本钱够吗?” “还不知道。” “你知道你要面对的,是些什么人?” “三个月前,小可为了搜集征据,曾经在芜湖逗留过一段时日,曾经见过这艘船。” 他指指那艘客船:“也花了一些工夫,概略地知道一些消息,由于与小可无关,所以小可不再浪费时间,小可不是好管闲事的人。” “你知道的消息是…” “有不少风流猎艳者,结伙同游享尽人间艳福,以花花太保陈忠为首,沿途做下许多丧德败行的勾当。小可知道这些人武功出类拔草,财力雄厚,天不怕地不怕,聚在一起实力足以惊世骇俗。 可是,飞扬山庄与回鹰谷的实力,是十分令人畏惧的,对面璇玑城的声威,更是令人不寒面悚,诸位的实力,是不是嫌单薄了些?招惹这些号令江湖的…” “年轻人,你也未免太高估了这些号令江湖的豪霸了。” 老渔夫抢着说:“你要知道,他们所倚仗的只是人多而已,人多缺点也多,一万头羊,也奈何不了一头猛虎。 你所说的这些豪霸,他们的声威对咱们这种人,没有什么真正的威胁,咱们就敢招惹他们,他们未必能在虎口中拨牙。” “也许你们真有惊世的实力…” “你不信?” “有一点。 “你要试?” “不试怎知。” “哦!你是飞扬山庄的人?” “不是。” “回鹰谷的?” “也不是。” “那你…”“那两位姑娘是我的人。”他语气坚定有力。 “什么!你是…” “我要把她们带回去。”他信心十足地说。 “就这么简单?”老渔夫冒火地问。 “对,就这么简单。” “好个不知死活的年轻人。” “夸奖夸奖,如果我所料不差,沿途我留下了线索,回鹰谷与飞扬山庄的人,约半个时辰后,定可找到此地来。小可不希望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