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1章 (第2/5页)
书房来呀。” 六王爷笑道:“嗯,没事儿就好。唉——对了,你这小丫头今儿来给本王贺寿,怎么连寿礼都没带呀?” 锦云开一愣,心想这王爷怎么这么小气啊,一个小丫头来他也要寿礼,前面叶逸风和杜玉昭每人送了一大份还不算么? 锦瑟忙抬手拍拍额头说道:“带了呀,不过给忘在雍华堂了。” 六王爷忙叫来小丫头:“去雍华堂那锦瑟姑娘带来的寿礼给我取来。” 叶逸风和锦云开悄悄地对视了一眼,各自暗叹六王爷的小气。他们两个都知道锦瑟的字很好,可他是皇上的亲兄弟,如此不加掩饰的样子怎么说都跟他的身份不怎么相符。 唯有玉花穗从小在宫里呆过一段日子,知道这位六王爷对女子闺阁字帖喜爱的狂热程度,对他这番举动也只是笑笑而已。 不多时几个丫头抬着食盒进来,六王爷看了看,又叫几个年轻力壮的小厮抬了一张花梨木雕花的大圆桌进来,放在屋子中间,命人把酒菜摆放整齐。 众人刚入座,去雍华堂拿东西的小丫头也回来了。六王爷忙伸手说道:“快给我拿过来,叫我看看。” 那丫头忙把一个小盒子交给六王爷,六王爷打开看时,却见是一本用锦帛折叠起来的小字帖,于是拿出来慢慢的展开看时,不由得面带惊讶之色。 原来锦瑟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功夫,工工整整的书写了一篇东晋时卫夫人的《笔阵图》。 六王爷只看了开头便面露惊讶之色,待看到中间时,脸上的表情已经不能用狂喜来形容。只见他目光专注的从每一个字上慢慢的看下去,薄唇紧紧地抿着,眉头微皱,下巴上稀落的胡须都在轻轻地颤抖。 “好!好啊…”终于忍不住赞叹一声,他又激动地攥起拳头来在那张花梨木的雕花桌案上重重的锤了一拳,仰头大笑道:“好!这是我今年寿辰收到的最珍贵的寿礼,最珍贵的寿礼啊…”叶逸风则不解的看向锦瑟,用目光询问:你到底给这位王爷写了什么啊,让他如此激动? 锦瑟只抿嘴一笑,心想他不激动才怪呢。 就算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宋元明清,但东晋的事情确是存在的。卫夫人的簪花小楷六王爷自然是识得的,而自己临摹卫夫人的笔阵图已经不下上万遍了,如今这一篇《笔阵图》说是出神入化也不为过,他能不激动么? 锦云开比叶逸风淡定些,看六王爷终于恋恋不舍的把那幅字折叠起来之后,方轻声笑道:“锦瑟丫头的拙笔,让六王爷见笑了。” 六王爷连忙摆手,感慨道:“这怎么能是拙笔呢?放眼我们大虞朝,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写这样的字了。锦瑟丫头,你可真是知道本王的心啊!若不是皇上的御书房中有这《笔阵图》的真迹…唉!说不定我明儿一早就把这一份进献给皇上放到皇上的御书房里去了。” 众人都笑起来,玉花穗好奇的问道:“有这么神奇么?进献给皇上?难道说锦瑟临摹的《笔阵图》可以以假乱真了?” 六王爷点点头说道:“若不是这素帛纸是东晋时期没有的东西,我几乎都以为这就是《笔阵图》真迹。当然,这上面的印章也有差别,但单纯的就字而言,锦瑟可以说是卫夫人在世了。” 锦瑟忙道:“王爷过奖了。其实锦瑟也是从小喜欢写字而已,练得多了,也就能临其行通其神了。俗话不是说,熟能生巧么。” 六王爷不以为然的摇摇头,又换了一副悲戚的神色来,叹道:“可惜皇姐没这个福气,死得太早了。若是她还在世,能看见你写的字,还不知要高兴成什么样儿呢。” 锦瑟见六王爷面露悲伤之色,忙劝道:“今儿是王爷的寿辰,王爷可不许伤心。王爷伤心,就是锦瑟的这幅字的不是了。以后锦瑟可不敢再写字送您了。” 六王爷忙道:“哎哟——这可不行,本王恨不得把你留在身边天天看你写字呢。又怕这样叶家大公子不乐意,也太拘谨了你。你还是个孩子呢,王府里人多事杂,我又经常的不在家,所以才没接你进来住。不过你这丫头要时不时的送我点字才成,不然呢…嗯,不然我就把你捉到府中来住咯!” 锦瑟心想我宁可多写些字送你也不能来你家住,就你那王妃和郡主还不得把我给整死啊。 玉花穗也暗暗地笑,叶逸风不想再继续说这件事情,因回头看了一眼已经摆放整齐的饭菜,便给锦瑟使眼色,锦瑟忙道:“哎呀,这是什么菜这么香啊?勾得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六王爷忙道:“快,咱们那边坐,边吃边说。” 玉花穗要过来扶锦瑟下榻走过去,却被叶逸风拦住,也不顾六王爷和锦云开在旁边,他长臂一伸把她抱起来往那边走过去。 锦瑟的小脸腾的一下子红了,悄悄地瞪了他一眼,又偷偷的去瞥六王爷和锦云开。 六王爷像是没看见似的,只是拿着手里的字帖翻来覆去的看,锦云开则只是笑了笑,便随着六王爷起身到外边偏厅里去。玉花穗紧紧地跟上,回头笑了笑,做了个鬼脸,把叶逸风和锦瑟落在后面。 叶逸风忽然间后悔了,他不该抱着她出去的,应该叫人弄几个菜进来两个人就在原处慢慢的吃东西岂不是更好? 不过转念一想,果然那样,自己肯定要被叫出去的,留下来陪锦瑟吃东西的肯定是玉花穗那丫头。 于是轻叹一口气,心想以后还是不要带这丫头出门了,家里多好,想怎样就怎样,没这么多乱七八糟的顾虑。你看看现在,想安安静静的吃点东西都不成。 却说清韵阁里,此时却少了之前的那份热闹,多了几分闲散。 昭阳公主回去后只略坐了坐,吃了半碗寿面便回宫去了。几位王妃见昭阳公主一走,也都觉得有些乏了,各自找了理由告辞回去,跟来的郡主姑娘们也只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