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ldquo;红顶商人r (第1/4页)
第十章 “红顶商人&r 万事具备之后,戴向军再次去看望柯正勇。目的并不是想征求意见或建议,也不是想争取支持,而仅仅只是一种礼节。一种朋友之间的礼节,一种旧部下对老上级的礼节。戴向军不希望等到他已经下海自己创办寻呼台了才告诉柯正勇。如果那样,戴向军认为是不尊重柯正勇的。当然,他了解柯正勇,知道柯正勇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思想并不保守,关于自己想下海的事情,只要他一说,柯正勇肯定会支持,甚至会说出“其实你早该如此”这样话,所以,这次他去看望柯正勇,多少有点报喜的心情。但是,那天柯正勇的反应并没有戴向军想象的那样积极。 戴向军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柯正勇沉默了半天,才非常缓慢地说:“下海自己创业当然好,但最好还是保留公职。” 也真是柯正勇,如果换上其他人,比如说陈四宝,戴向军肯定当场就回敬一句:废话!谁不想保留公职?倒是有可能呀!甘蔗没有两头甜,又想下海创业自己当老板,又想保留国家干部的身份,天下是我家开的呀? 但是,现在说这个话的不是陈四宝,而是柯正勇,所以,这话在戴向军听起来又不完全是废话。为什么?因为柯正勇是领导,而且是级别蛮高的领导。戴向军发现,同样一句话,在小老百姓嘴巴里说出来肯定是废话,但如果从一个大领导嘴巴里面说出来就不一定是废话,说不定还是金话。所以,戴向军在听了柯正勇的话之后,不但没有回敬他是废话,而且立刻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等待老首长继续往下说。 戴向军的态度无疑起到了鼓励作用,于是,柯正勇果然就继续往下说了。 柯正勇说不知道戴向军注意到没有,现在国家的政策已经有很大变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政治运动的做法,一时间还调整不过来,所以,中央一提出搞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家还是习惯性地把它当成一场新的政治运动,一起响应,矫枉过正,各行各业一窝风地兴起了办公司的狼潮,像残疾人联合会这样的团体都成立公司,而且是全国性的大公司,叫康华公司,于是,部队也不甘落后,比如南都军区就成立了专门的企业局,甚至你们公安系统,不是也成立了金盾集团吗?所以,柯正勇认为,戴向军就是想下海自己创业,也完全可以在系统内部做,这样,既可以为自己保留公职,也可以有一个靠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戴向军当即就理解了什么叫醍醐灌顶了,他发觉自己这段时间做生意把人做傻了,竟然连这样的大形势都没有注意到,而柯秘书长不仅注意到了,并且立刻就能把这种对大形势的把握应用到自己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中来。佩服,实在佩服!于是,戴向军立刻就想象了一下如果自己挂靠在金盾公司名下的情景。当然,如果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保留公职了,而且,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看他顺眼了,但是,他所受到的约束也一定不少,从大局上看,不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这与他下海创业的初衷不一致呀。自己想下海创业,就是要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就想从此之后不再受制于人,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那还下海干什么? 戴向军心里斟酌了一下,先是说了不少诸如胜读十年书这样的恭维话,然后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柯正勇听了频频点头,认为戴向军的考虑也有道理,他在公安系统原本就没有任何根基,现在和领导与同事之间也产生了隔阂,如果自己创立的公司还挂靠在原单位下面,干好了,收益是金盾公司的,不是他个人的,干坏了,更是出力不讨好,如果这样,还下海做什么?所以,他同意戴向军的观点,不能为了保持自己的干部身份而留在原单位内部创业。但是,柯正勇又不愿意让自己高明的建议没有着落,于是,思考了一下,又提出另外一个设想。 柯正勇说,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华安集团当老总,而华安集团的背景并不比金盾弱,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更有优势一些,要不然我帮你推荐一下?你自己去北京找华安集团的老依谈谈? 这样的建议戴向军当然求之不得,当即表现出极大的热诚,并且把这种热诚放大,使之具备了传染性,立刻传染给了柯正勇,柯正勇在这种热诚的作用下,立刻动用上次戴向军孝敬给他的极品文房四宝,在宣纸上握湖笔蘸歙砚上的徽墨给依长征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上说兄上次所说在南都建立工作站事宜,甚好,吾一直挂在心上,恰小戴同志欲创立传呼台,建议挂靠贵公司名下,兼工作站之职能等等。 戴向军一天也没有耽误,第二天就带着这封信上了北京。之所以这么急,并不是为了迎合老首长的积极性,而确实非常有必要,因为在当时,通信领域还是邮电系统的一统天下,并不是任何个人想办就能办的。戴向军虽然有丁有刚罩着,但如果能挂靠在一个有背景的大集团名下,肯定更加方便一些,也会让戴向军对丁有刚的依赖少一些。他觉得,如果自己的事业完全依赖别人,那么他就不会有真正的独立性,假如一定要依靠别人的话,那么宁可把这种依靠分散到几个人身上,这样,相对于他们中的某一个人来说,戴向军对整个局势的掌握还是更主动一些的。 由于柯正勇事先已经在电话里面与依长征沟通过,所以戴向军到北京之后顺利地见到了依总。 不用说,戴向军带了不少贵重礼物。但他没有说是他自己买的,而说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