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下海 (第5/6页)
丁有刚认真地对戴向军说:"这样的话你今天在这里说了也就算了,下次你千万不要再说了。不仅不要在我们战友面前说,我劝你不要在任何地方说。如果你在单位同事面前说,轻者他们感觉你不贴心,重者认为你虚伪。你这半年在外面做什么我们谁不知道?你赚了多少钱谁也不敢说,但你肯定能买得起车。是不是!" "是。"戴向军说,想都没想就说出来了。因为丁有刚的话突然解开了他心中的一个谜,他突然明白主任和同事们为什么对他冷淡了,敢情大家全部都知道他这段时间在外面做什么了。想也是,直接就是给汽车发牌照的,自己在外面倒卖汽车批文的事情怎么能瞒得住主任他们呢?再说,主任能背着他给医生塞红包,难道就不会背着他问病情?难道不知道他其实只住了一个礼拜的医院吗?难道不知道他其实什么病也没有查出来吗?难道不会想到他是演戏吗?不错,南都人是不喜欢管闲事,但南都人也是人,只要是人,都不喜欢别人欺骗自己,都不喜欢别人把他当傻子。凭心而论,戴向军想,我这样做不是等于把主任他们当成傻子了嘛。难怪大家冷淡我。戴向军想,活该!所以,当丁有刚问他是不是能买得起车的时候,他想都没想,脱口就说出了"是"。 丁有刚见他说了"是",脸上立刻就松弛了一些,就想着找一些缓和的话把气氛缓和过来。可是,还没有等他再开口,戴向军立刻一举手,对着丁有刚,也对着大家,说:"什么也不用讲了,我买,我明天就买车。能买得起我干吗不买?没偷没抢我装什么装?来来来,各位要是还把我当战友,还当我是咱们'黄埔二期'的联络员,就接受我这一杯。" 说着,戴向军就站了起来,双手托起酒杯,向各位示意。 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大家只好纷纷站起来,和他碰杯,一醉方休。 那天戴向军喝多了。说实话,自打到南都之后,他还是第一次喝那么多酒。作为那天喝多酒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越到后来越声称自己并没有喝好,找这个干,又找那个干,丁有刚劝他少喝,他还嘴硬,说他高兴,见到这么多战友高兴,能在战友面前说真话更高兴,说陈四宝走了,他老乡走了,走到哪里都不知道了,今后他只有在这帮战友面前才能喝痛快,才能说痛快了。 丁有刚见他实在不能再喝了,就给大家使眼色,然后大家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渐渐先走了,最后,就只剩下戴向军和丁有刚两个人。丁有刚自己掏钱结账,并开车把戴向军送回去了。 第二天戴向军醒来,非常过意不去,立刻给丁有刚打了电话,约他吃饭,并把昨天的钱给他。 两个人碰面后,戴向军有些尴尬,没话找话,把自己最近无缘无故发烧住院的事情说了,并说这件事情一直让他疑惑。 丁有刚一听,说这怎么是"无缘无故"呢?还上过战场呢,这个你都不知道? 戴向军看着他,摇头,他真不知道,不知道这与上战场有什么关系。 "轻伤不下火线你知道吗?"丁有刚问。 戴向军点头,表示知道,非常知道,这话当初他们经常说,并且一到战场上还真这么做。 "你认为这只是口号吗?"丁有刚又问。 戴向军茫然,不知道是该点头还是该摇头。 "这不仅仅是口号,"丁有刚说,"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丁有刚告诉戴向军,在战场上,由于人的精神高度紧张,身体的各种机能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包括人的免疫系统都超常发挥,所以,一打起仗了,连感冒都没有了,就是受点小伤,一是根本就感觉不到疼痛,二是伤口比平常更快地自动止血和愈合,所以才能"轻伤不下火线"。 说实话,戴向军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套理论,但是,今天听丁有刚一说,觉得还真有一点道理。 "前段时间你赚钱赚疯了,高度紧张,跟打仗一样,可能连感冒都没有吧?"丁有刚问。 戴向军想了一下,点点头,好像确实没有感冒。 "还是啊,"丁有刚说,"所以,一旦生意结束,你立刻放松下来了,是不是?" 戴向军再次点点头,表示是的。 丁有刚说:"你放松了,身上的免疫系统也放松了。它们也需要休息呀。它们一休息,你就特别脆弱,任何病毒都能侵入你的肌体,还不发烧?" 戴向军这次彻底服气了,反复点头。这样点了一阵子之后,停了,问丁有刚:"医生怎么没有这么说呢?" "医生怎么知道你前一段做生意做疯了呢?"丁有刚反问。 戴向军不说话了。 丁有刚又问他生意做的怎么样。戴向军简单说了一下。说生意虽然不错,但不能再做了。丁有刚说他听说了,并问戴向军下一步该怎么办?戴向军说还能怎么办,继续上班呗。丁有刚摇头。说既然已经踏上这一步了,干吗要走回头路呢?戴向军说不走回头路又怎么办?如果生意还能做,他当然继续做,哪怕是病假不好请了,辞职也无所谓,但现在生意不能做了,不回单位上班还能干什么?丁有刚还是摇头,说你干吗在一个树上吊死呢?汽车生意不好做了,还能做别的生意呀。戴向军说行呀,你介绍一个生意呀,反正我在单位既不开心,也不在乎每月那点工资,如果真有好生意,我愿意做呀。 丁有刚看着戴向军,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说了。说:"如果你想做通讯生意,或许我还能帮得上你。" "通讯生意?"戴向军问。 丁有刚没有出声,却在点头。 "具体哪方面?"戴向军又问。 "比如传呼机。"丁有刚说。 "传呼机?"戴向军问。 丁有刚再次点头,并且点头的速度比刚才快。 丁有刚既然给戴向军做传呼机生意的建议,也就意味着有责任为戴向军做传呼机生意提供帮助。幸好,丁有刚在邮电系统的处长位置已经扶正,有一些权力,可以帮他。 戴向军忽然发现,万事都有规律,他现在与丁有刚的关系就好像当初陈四宝和他的关系,但位置调了个儿,他自己现在相当于陈四宝了,而丁有刚相当于当初的他。所不同的是,陈四宝是在做汽车生意之后才认识他戴向军的,而戴向军则是在丁有刚的建议下才做传呼机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丁有刚对戴向军的作用比当初戴向军对陈四宝的作用更大。这么说吧,如果没有丁有刚,戴向军根本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