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鼻病第二 (第1/2页)
鼻病第二
(论一首,方五十五首,灸法六首) 治鼻塞,脑冷,清涕出方。 通草 辛夷(各半两) 细辛 甘遂(一作甘草) 桂心 川芎 附子(各一两) 上七味末之,蜜丸,绵裹纳鼻中,密封塞,勿令气泄,丸如大麻子,稍加微觉小痛,捣姜为丸即愈,用白狗胆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细辛 蜀椒 干姜 川芎 吴茱萸 附子(各十八铢) 桂心(一两) 皂荚屑(半两) 猪膏(一升) 上九味 咀,以绵裹,苦酒渍一宿,取猪膏煎,以附子色黄为度,去滓,绵裹纳鼻孔中,并摩鼻上。涕出不止,灸鼻两孔与柱齐七壮。 治鼻塞窒香膏方。 白芷 川芎 通草(各十八铢) 当归 细辛 莽草(《短剧》并《翼》作薰草) 辛夷(各三十铢) 上七味 咀,以苦酒渍一宿,以不中水猪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黄膏成,去滓,绵沾如枣核大,纳鼻中,日三(《短剧》加桂心十八铢)。 治鼻不利香膏方。 当归 薰草(《古今录验》用木香) 通草 细辛 蕤仁(各十八铢) 川芎 白芷(各半两) 羊髓(四两猪脂亦得) 上八味 咀,以微火合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纳鼻中,日二。先患热后鼻中生赤烂疮者,以黄芩、栀子代当归、细辛。 治鼻窒,气息不通方。 小蓟一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又方 瓜蒂末少许吹鼻中,亦可绵裹塞鼻中。 又方 槐叶(五升) 葱白(切一升) 豉(一合)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出不止方。 取当道车辗过蒺藜一把,捣,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过,再度大嚏,必出一两个息rou,似赤蛹,(一方有黄连等分同煎。 治鼻 方。 通草 细辛 附子上三味各等分末之,以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 又方 甘遂 通草 细辛 附子(等分上四味末之,以白雄犬胆和为丸,如枣核大,绵裹纳鼻中。辛热涕出,四五升瘥。亦治息rou。 又方 炙皂荚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 又方 干姜末蜜和,塞鼻中,吹亦佳。 又方 铁锁磨石,取末,以猪脂和,绵裹纳之,经日,rou出瘥。 又方 以马新屎汁,仰头含满口,灌鼻中。 又方 伏面临床前,以新汲冷水淋玉枕上,后以瓜蒂末,绵裹塞之。 治 鼻有息rou,不闻香臭方。 瓜丁 细辛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绵裹如豆大许,塞鼻中,须臾即通。 通草散方 治鼻中息rou不通利。 通草(半两) 矾石(一两) 真珠(一两) 上三味末之,捻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着绵头,纳鼻中,日三易之。一方有桂心、细辛各一两,同前捣末和,使之。 治鼽鼻、鼻中息rou不得息方。 矾石(六铢) 藜芦(六铢) 瓜蒂(二七枚) 附子(十一铢) 上四味各捣筛,合和,以小竹管吹药如小豆许于鼻孔中,以绵絮塞鼻中,日再,以愈为度(《古今录验》葶苈半两)。 治鼻中息rou方。 炙 皮末,绵裹塞之三日。 又方 细筛釜底墨,水服之三五日。 治鼻中息rou不闻香臭方。 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绵裹着鼻中,数日息rou随药消落。 又方 末瓜丁如小豆许,吹入鼻中必消,如此三数度。 又方 细辛 釜底墨上二味末之,水和,服方寸匕。 又方 绵裹瓜蒂末塞鼻中。 治鼻中息rou梁起,羊肺散方。 羊肺(一具干之) 白术(四两) 苁蓉 通草 干姜 川芎(各二两) 上六味末之,食后以米饮服五分匕,加至方寸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