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4页)
──圆的、扁的、皱的、焦的,像坨糖饴、像团棉絮…小娃字面上的含糊,指点不了迷津,反倒更将他推进困惑的五里雾中。 “红枣”到底是啥鬼?!越来越高深莫测了… 罢了,亲自走一趟,满肚子的迷团不就明白了? 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蒲牢伸手揉乱小娃短发,咧嘴道谢,起身往他所指方向去。 七街左拐,拐出了巿集,第二个转角,跨上贯穿城镇的大河弯桥,桥下川水汹涌,几乎要溅上桥面。 直直走,走出城镇喧扰,再直直走,不见岔径,只有一条石砖路,往一个方向延伸。 路径蜿蜒,上了山腰,不陡峭,两旁绿茵碧树,虫鸣声唧唧。 沇川的奔腾声逐渐遥远,不再清晰可闻。 明明离城镇不近不远,却宁谧得…彷似两方世界。 一丝丝阳光,由叶隙中碎碎落下,小径铺了一层薄亮。 屋舍就在不远处,由竹与茅草搭建。 数株结实累累的繁木,将它包围。 他在绿荫间,看见她。 一个,身穿嫩芽轻绿的年轻女子。 满园绿叶,片片青翠。 青丛中,成串的果子椭圆小巧,有绿有茶红,好比珠帘垂饰悬挂梢头,一串串、一条条,浑然天成。 赶不及结果的花,生于新梢,黄中带青,小小迭绽。 清风徐徐拂面,她一头长发微动,日芒洒落,在嫩绿衣裳间镶上薄薄碎灿,金煌。 她手持竹篓,听见身后脚步声,停下采撷果实的动作,侧转身子,小脸轻扬,额际带汗,一点一点,纷纷晶莹,映着亮光,见他到来,眸里闪过讶异。 她这儿鲜少有生面孔来访,况且还是他这种…不似寻常百姓的陌生人。 寻常百姓,书生惯以束冠戴帽,长襦素袍;贩夫喜好幅巾裹头,衣着便于搬重驮物,就连潇洒不羁的武林大侠,也难脱劲装束履。 他既不像书生,也非贩夫走卒,勉强像是…练武练到走火入魔的大侠。 不合时宜的发,彷似怒极冲天,它不是黑到发亮的颜色,在日光照射下,隐约带有些些红泽。 红裳绣金龙,衣料柔滑,瞧得出质料极好,更胜丝绸,襟口处却大大敞开,线条刚硬的锁骨,以及胸口的麦色肌理全**出来。 颈上,只有一条牙炼,点缀。 某种生物…被打断牙后,遗留下来的纪念品。 蛮戾的纪念。 真是符合他的五官长相。 眉不慈,目不善,脸庞微仰,眼神敛瞇,彷佛高傲俯睨着人,那般无礼。 他一脸“大爷来临,何不下跪”的姿态,最是诡异。 “红枣?” 不知该称“公子”或是“大侠”的男人,盯着她,双眸直勾勾,将她从头看到脚,全然不懂避嫌,开口就问。 出乎意料的沉稳嗓音,很是好听。 “红枣”二字,咀嚼在他嘴里,不疾,不徐,不轻,不重,带点随兴、带点探问,唇角勾起来的弧线,弯弯的,像月。 “是…”本能颔首应声,源自于她的闺名恰巧正叫红枣。 以为他在喊她,但她不识得他,未曾谋面,不该如此亲昵,想必他口中“红枣”,应该并非指她。 双手在围裙上匆匆抹拭草汁,抹出裙布一片狼藉,她迎上前来。 “公子呃…大侠呃…您,要买红枣是吗?”决定跳过称呼。“怎么卖?”原来花钱就能买到呀?他还以为要厮杀一轮,才能得手。 “新鲜的一斤二两,晒干的一斤二两二文,熏烤的一斤二两五文。”她浅笑回答。 少说了两种。 笑起来甜甜的,抱起来软软的。 好酒沉瓮底,越故意不提,才是好货。 “笑起来甜甜的呢?多少钱能买?还有,抱起来软软的…一并开个价。”要买,当然是买甜的,熬起汤来滋味更好吧? 瞧他多孝顺,尽傍老爹挑最好的。 她一怔,这番话入了耳,变成下流调戏。 树梢结的枣,新鲜现采;篓子里的枣,晒干后,色泽艳红;熏坑烘制的枣,乌亮有光,rou质细致──这些枣,没有半颗会笑,更遑论笑起来甜甜的… 此刻,站在他眼前,会笑的“红枣”,只有她。 原来,他来意不良。 醉翁之意,不在酒。 买红枣是假,戏“红枣”才是真。 薄透的粉颊,因为嗔怒,微微发红,杏眸内,文火中烧,瞠瞪着高壮男人。 “说呀,多少钱都没关系,我要最甜、最软的那种。”大爷什么没有,钱最多,要多少变多少。 沇川这小城镇,民风纯朴,没有地头蛇横行、没有纨袴子弟逞凶,像他这般明目张胆,双眼定定看她,一点都不客气,嘴里还挂满铜臭,无耻得…教她难以置信。 她恼火,板起脸,笑容全失。 “出去。” “呀?”他一脸狐疑。 “你出去!”她随手捉过竹帚,捍卫在胸前,把他赶出竹篱。 翻脸如翻书,前一刻,盈盈带笑的女人,下一刻,张牙舞爪。 偏偏牙不尖、爪不利、芙容不见凶狠,一点恫吓人的恐怖气势都没有。 “干嘛赶我?”蒲牢状况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