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悬肝胆_第三章台上风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台上风云 (第5/5页)



    那位黄衣总管咳了一声道:“是的,关于台规方面,谅公子也有所耳闻,就是兵刃不拘,如果使用暗器,则必须…”

    令狐平摇头截口道:“在下不是指这个!”

    那位黄衣总管为之一愣,道:“公子意思是说…”

    令狐平一字一字接着道:“在下意思是说,今天这一关令狐某人要是侥幸闯过了,赏格是什么?”

    那位黄衣总管几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今天这座擂台,共分几关?过了哪一关?

    赏格是什么?慢说是江湖中人,就是刻下广场上这批观众,也无不一清二楚。这岂非明知故问?

    不过,他觉得即使是对方有意刁难,这似乎不是什么无法出口的问题,所以这时不假思索地抱拳回答道:“敝庄主因年事已高,名下产业,乏人照管,而…”

    令狐平侧目打断话头道:“大总管能否长话短说?”

    那位黄衣总管看来涵养颇佳,当下果然依言改口道:“如能通过老夫这一关,敝庄主愿即妻以孙女,托付名下全部产业,天神共鉴,决不食言!”

    令狐平注目道:“条件无可更改?”

    那位黄衣总管显然未能体会出这句的真正含义,这时毫不犹豫地将头一点,以肯定的语气回答道:“是的!”

    令狐平轻轻一叹,苦笑着耸耸肩胛,道:“那就只好留待高明了!”

    说着,伸手便想去解开腰际那根黄色丝带。

    那位黄衣总管呆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同时于心底迅速思忖:是老夫说错了吗?

    老夫没有说错什么啊!那么,这小子…,不,不管原因为何,也不能让这小子轻易离开这座擂台!

    想着,向前跨出一步,强笑着抱拳道:“公子可否见告突然放弃叩关之原因?”

    令狐平抬起头来,正容说道:“在下因与潼关风云剑叟舒老前辈之令媛,舒美凤姑娘已缔誓盟,入赘贵府一事,势难如命,要是贵府所订之条件,尚有更改余地,在下不自量力,颇愿一试,否则,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在下只好合鱼而就熊掌了!”

    下面广场上,惋叹四起。

    “可惜一场好戏…”

    同一时候,在东南角落上,那位易钗而弁的舒美凤,在听了这番话之后,一张俊秀的脸蛋儿,由红转白,由白转青,气得什么似的,口中不住切齿低骂道:“不要脸的死人。乱嚼舌根…”

    身边那名化装成书僮的小婢口吃吃道:“婢子倒希望他心口如一,有一天真会弄假成真,像这样的姑爷,打灯笼也我不着,难得他今天亲口…”

    舒美凤转过脸去叱道:“你丫头是不是不想活了?”

    那女婢脖子一缩,连忙吐舌住口。

    这时台上,那位黄衣总管听说这狼荡公子已有女友,而那位女友又是无巧不巧的,是他们真正老主人之爱女,不由得大感意外。他心想早知如此,还摆这座擂台干什么呢?

    他这时无暇多想其他,只好顺着对方的语气问道:“那么,依公子的意思,公子打算怎样修改过关之后的条件?”

    令狐平道:“很简单,聘令狐某人为贵庄之锦衣总管!”

    那名黄衣总管微怔道:“锦衣总管?”

    令狐平头一点,道:“是的,锦衣总管。总管中之总管!”

    那名黄衣总管沉吟了一下,抬头道:“请公子稍待片刻如何?”

    令狐平手一托道:“请便!”

    那名黄衣总管快步走进后台,只是一眨眼工夫,便自后台走出;出来时手上已经多了一只乌黑发光的铁尺。

    令狐平朝那铁尺飞快地溜了一眼,扬脸问道:“怎么样?”

    那名黄衣总管抱尺一拱道:“敬如台命。敢请公子亮兵刃!”

    令狐平含笑点头,接着不慌不忙地将那根黄色丝带重新系回腰际,然后衣角一撩,白衣底抽出那口降龙剑。

    “总管请!”

    “公子请!”

    整片广场上,鸦雀无声。

    台上,令狐平不再客气,口道一声:“有僭了!”

    长剑一挽,走中宫,逼洪门,步履从容,剑稳如山,纹风不动的剑尖,直向黄衣总管当胸平平递去!

    东南角落上的舒美凤愕然失声道:“这是一招什么剑法?”

    身边那名小婢闻言不禁一呆道:“什么?这是一招剑法,连小姐都不知道它的出处?”

    舒美凤玉手微微一摆道:“丫头别打岔…”

    台上那名黄在总管看到令狐平如此出手,神情不期而然为之一变,同时身不由自主地向一边滑行开去!

    令狐平突然于台心站定!”

    手中宝剑,端持如故。

    只是缓缓于原地转动身躯,以便保持剑尖原先所指去之部位!

    那名黄衣总管,额际逐渐露出汗意。

    他这时与令狐平之间的距离,不下丈五之遥,但他却好像不愿让令狐平的剑尖指在他胸口似的,令狐平每一转身,他便飞快地移步避开。

    于是,两人就这样一个站在擂台中央,一个绕着台边滑行,恍若轴辐相连般地不断转动着。

    广场上人人目瞪口呆,心跳如雷。

    他们之中虽然十之八九对武功一窍不通,但对台上刻下之紧张形势,则同样地都能一目了然。

    他们全都知道,这一场不比以往任何一场,生与死,胜或败,将决定于一刹那间;那将是惊心动魄的一刹那,令人不忍猝睹的一刹那,使人不敢正视却又不愿错过的一刹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