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心鹊桥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3页)

 新的书包、新的铅笔、新的簿本…小女孩终于能去上学了!

    搂着新颖的书包,小女孩兴奋的连续几夜都睡不好,每每想起附近的孩子穿着制服、背着书包去上学那副神气模样,真教她羡慕不已!

    但,兴奋过后,小女孩可开始发愁了。

    她没有名字,怎么办呢?小女孩一面走着一面烦恼着。这天,因哑婆婆身子微恙,小女孩依约定前往卖菜的张大叔家拿剩菜。

    烂了的青菜虽不具卖相,但挑挑洗洗总还能煮来吃,张大叔见她们可怜,常叫哑婆婆上他那儿去捡菜。

    一袋的青菜其实不算沉重,但提在小女孩那只干干瘦瘦的手中,似乎显得格外吃力。走上了枫林桥,小女孩已气喘吁吁了。

    反正过了桥,离家就不远了。小女孩在桥上放下麻袋,坐着休息。

    然而脑子却不肯休息。小女孩一心挂念着自己没名字的事。

    她连话都说不好,更甭提帮自己取名字了!小

    女孩曲着膝、支着下巴,一脸沮丧的发呆。

    懒懒散散的视线正好落在桥头。“枫…枫林桥…”她用生涩而平板的发音喃喃低语。

    “这是你的名字?”小女孩问不会说话的桥。

    连桥都有名字,为什么她没有…鼻一酸,小女孩哭了。

    轰隆隆的引擎声由模糊逐渐清晰,像是朝桥面而来…小女孩下意识抬头,原本迷蒙的泪眼中多了一丝惊奇的光采。

    好…气派的一部汽车啊!

    像这样的大房车对附近的孩子们而言,它简直就像是不该存在的一样东西,因为它对他们而言,距离太遥远了,远的不可思议。

    车子在小女孩面前停下,车门打开,走下来一名面带同情的中年妇人。

    “你…你就是吸婆婆的那个孩子吧?”

    小女孩并未马上回答,怔怔的脸蛋像吓呆了。

    “哑婆婆呢?怎么今天只有你一人?”

    “婆婆…婆婆累了…睡…睡…”她比个睡觉的姿势。

    她猜到哑婆婆应该是病了。“唉,可怜…原来婆婆病倒了。”她掏出一点钱。“乖,自己去买点东西吃,记得也给婆婆买一份呀!”

    她以为小女孩坐在桥边行乞,而小女孩拿着钱,不知该如何回应。

    “乖,可怜,饿的都哭了。别哭,快去吃点东西吧!”

    “哭…哭…没有名字…”小女孩用力摇头,希望这位看起来很好心的大婶能帮帮她。

    “没有名字,想…想不出来,哭…哭…”

    好心的大婶闻言一愣。“什么?你说你哭是因为想不出名字?”

    气派的大房车这时走下了一名少年。

    “是…是啊…”小女孩猛点头。

    “对耶,你这一说我才发现,你好像连个名字也没有。”好心的大婶一面自言自语、一面东张西望。

    “大家都叫你哑婆婆那孩子,叫惯了,倒也没人帮你起个名。唉!我也没念过什么书,就尽量了。

    当她一看见桥头野生的花朵,眼睛倏地一亮。

    “就用花的名字好了,检现成的用用。玫瑰花好不好?这玫瑰花可漂亮了,你就叫玫瑰吧…”

    “她这副德性配得上玫瑰花吗?”嘲笑的声音突然由后头传来。“一点也不配。”

    “唉呀,少爷…”好心的大婶回过头。“她很可怜的,你就别取笑她了。”

    小女孩睁大圆圆的泪眼,望着这个名叫“少爷”的大男孩。

    他有一对很威风的浓眉、灿烂明亮的黑眸,带着戏渡的薄唇不怀好意的微微扬起。

    他似乎很骄做的样子,他似乎…

    小女孩说不出来,只觉得他长的很好看,她从没见过像他这么好看的男生。

    “我不过是实话实说,哪里笑她了?”大男孩嘲弄依然。“照我说,她更适合这堆杂草。”

    他指着小女孩身边的杂草,微微倾身,凑近她。“你配不上美丽的鲜花,倒是挺衬杂草的,你以后就叫小草,知道了吗?”

    “少爷,别捉弄人…”

    大男孩仰头哈哈大笑,转身走向车子。“彩嫂,快上车吧,别理她了。”

    小女孩从头到尾只是怔怔地望着他。她不懂他为何忽然笑得这么开心。

    既然他笑得开心,那“小草”一定是个好名字。

    “我家少爷就是这个样儿…”好心的大婶一脸抱歉。“别管什么名字不名字了。你乖,拿了钱快去买点东西给婆婆吃的。”

    气派的大房车已经驶远,小女孩仍伸长了脖子。

    ~~~~~~~~

    八年后

    东方才渐露白,天然小镇已展开一天的忙碌。

    青翠的稻苗迎风摇曳,放眼望去,绵延百里的土地全是关家的产业。

    此处的每一亩田,象做着关家帐册上密密麻麻的财富,但这对终年辛勤忙碌于呼陌之中的农人们而言“财富”只像是个冷僻难解的名词,他们不懂,也不想去懂。他们只知道今日播下的小种子来日将成为大希望,一家子的温饱全靠它了。

    贫苦却强韧的生命力,不时在这座小镇上演…

    “不!不要!”

    尖锐凄楚的哀号声,震逃诏地,听的人心都揪成一团,而忙于农事的村民并未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