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6页)
第六章 第二天清晨。 汪子民一大早就醒了,昨晚大哭了一场,舒解了不少她紧绷的心情,她依稀记得自己不过才睡了三个钟头便从梦中醒了过来。醒来时,室内一片黑暗,她睁着眼,了无睡意地等待黎明的到来,迎接清晨的第一道曙光。 她在黑暗中想了许多、许多,和骆展朋从认识到现在也不过才两个多月,而这其中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地将他们俩牵引在一起。也许她早有感觉,只是自己不愿意去承认。直到那天,他向她求婚,甚至强吻她,她才惊觉到自己早已经被他吸引。 从第一天相遇,两人就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每回的相处就像暗潮汹涌般,你来我往地冷嘲热讽着对方,而这一切其实都只是她为自己强加的一层保护色!而如今,他竟能穿透她自小就在自己四周砌成的无形的墙。如今,这面心墙被他轻易地推倒了,教她慌张失措,一时失去主张,这才使她变得慌乱茫然,无所依从。 汪子民轻叹一声,拉高被子,把自己紧紧地覆盖包围,她觉得来自心底一阵的冷。从懂事以来,她就不相信世上有真爱,不管是亲情的爱,或者是感情的爱,那都是骗人的;她自己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唯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她从不去搅和爱情水,她有自知之明,对于爱情,她是提不起,也放不下;讽刺的是,她却在不自觉中摇动了它,平静的心湖已溅起水花,她再逃避也来不及了,而这一切都要怪命运的捉弄,让她遇见了骆展朋——她命定中的克星! 汪子民掀开棉被,一跃而起,她走到窗口眺望蓝蓝的天空。今天是晴朗的好天气,她露出自信的笑容,她相信她一定能让自己的生命走回原来的轨道。只要不愈陷愈深,一切都可以重来。 *** 宋莹儿从睡梦中醒来,感到肚子好饿,饿得咕咕叫。 她坐起来,拿起化妆台上的闹钟一看,哇!快十点了,难怪她肚子饿。 她踢掉被子跳了起来,急着往浴室冲去。都怪昨晚哭得太累了,所以今天才会爬不起来。 梳洗完毕后,她换好了衣服,把棉被折叠好之后,随即走出卧室。 一到客厅,宋莹儿立即闻到一股香味,令她感觉肚子更是饿得受不了。 汪子民笑吟吟地招呼她。“大小姐,你终于起床了,肚子一定饿了吧?来,吃饭吧!”她双手在围裙上抹了两下。 汪子民把早餐端到客厅来吃。 宋莹儿见汪子民一脸笑意,和咋晚简直判若两人,不觉莞尔。“哇,好丰盛!” 她迫不及待地吃起早餐,汪子民也笑着用餐,两人绝口不提昨晚的事,不想破坏这许久不见的快乐气氛。 “子民,你很有气魄哟,居然连年终奖金都不要了!” “反正钱再赚就有,只要肯努力,让自己好好休一个长假再出发,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哩!” 宋莹儿咬着筷子,乌溜溜的眼睛转动着,脑筋也飞快地运转,她想到一件利己也利汪子民的好事。 汪子民见她可爱的表情,笑意不觉浮上唇角。“又在动什么歪脑筋了?” 宋莹儿放下碗筷,倾身向前,一脸的得意。“我想到一个好点子,而且,和你有切身关系。” “喔!和我有关?”汪子民双手环抱,斜睨着她。“我洗耳恭听!”眉眼之间净是笑意。 “你过年后可以到我家上班。” 汪子民放开手,讶异地瞪着她。“你家?拜托!你家在彰化,我去那边能做什么呢?” 宋莹儿连忙摆摆手。“不是啦,我们总公司在台北啦,我们‘翊翔企业’在全省都有分支机构,我听爸爸说,我们是从建筑业开始发展的,如今,我们企业的触角已延伸至各个行业。”她解释着。 汪子民太意外了“翊翔企业”在商界可是赫赫有名,更以薪水优渥而闻名,不知有多少人梦想进入这家企业上班呢! 她早先曾听说这家公司是家族企业,而由第二任继承者将它发扬光大,到目前已是台湾省前十名的大企业。莹儿和“翊翔企业”又是什么关系呢?她只听说宋兆聿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 宋莹儿摇摇她的手臂。“嘿,想什么?” 汪子民摇摇头。“没什么!莹儿,我被你搞糊涂了。我只听说宋兆聿有三个儿子,而且都已年届不惑,你才二十四岁,这…”她见宋莹儿笑得合不拢嘴。 “我告诉你,我mama是我爸爸的第二任太太,就是人家说的黄昏之恋。我家在彰化是名门望族,可见当时这段恋情所遭遇的阻力有多大;而哥哥们更是竭力反对,只因他们不愿mama占据他们死去的母亲在父亲心目中的位置。”笑容逝去,她轻叹了一声。“我mama为这段爱情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汪子民可想而知她母亲所受的煎熬,她叹了口气。“莹儿,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家庭吗?” 宋莹儿颔首,娓娓诉说,从她的出生以及大哥接掌事业,到她宣布要独立自主的事,一五一十全部说出来。 汪子民震惊于宋莹儿的家庭背景,她一直只知道宋莹儿是生长在富裕的家庭,却不知她是宋兆聿的独生女,集宠爱于一身的娇娇女。 “那你为什么还要在外面租房子呢?在台北,你家的产业也不少!” 宋莹儿噘起小嘴。“我就是想自己独立,所以才在外面租房子住的。三位哥哥比父母亲管我管得还严格,我抗议了好久,他们才愿意让我独立生活。我才没那么傻,又去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 汪子民笑骂她:“我看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她站起来收拾碗筷。“你的建议,我会考虑看看。” 宋莹儿接过碗盘。“我来处理善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