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2/3页)
到头来,秋日匆匆,人生亦匆匆,这一切不过如朵烟花而已。 年少时,他浪费了太多的时光去满足个人的虚荣,等他真正觉醒时,却是在刻骨铭心的战场上,和战后寂寥地思念韦重次的雪夜里。他无一日遗忘当年韦重次替他断后时那双肯定他的眼眸,以及赵奔、狄万岁他们信任他的模样,还有在这回举兵前,当他手握着梦想,手中那份握有无穷力量的感觉。 虽如烟花,但到底,他也曾灿烂过。 虽如烟花… 杨国内乱半定后二月,太子玄玉自长安返回九江,准备亲自接太子妃冬卿与袁天印一道返回长安,原避战火离开洛阳、九江的百姓,亦纷纷返回故里。 首次以太子之姿回九江的玄玉,奉圣谕对力守九江有功的燕子楼与旗下大军行赏,再与众集在九江的洛阳、九江官员们会晤,以商议在战后该如何重建此二地,又该如何复苏国内民生。等玄玉终于能返抵家门,已是数日之后。 冬卿并未对玄玉调走余丹波不援九江一事多置一词,事实上,在玄玉开口向她解释前,冬卿先领着他来到乐狼位于九江城住所的灵堂内,双双对乐狼上完香后,先行与玄玉讨论,到时该不该带着乐狼的遗物一块回长安。 为了她的知心,玄玉除了只能将她拥紧之外,什么也说个出口, 数日之后,当袁天印终于打发掉那些部急着想向朝廷讨笔款子,个个部伸手向玄玉要钱的官员后,终于能见上玄玉一面的他,在进入玄玉书斋里时,他见到的,不是一个如释重负的玄玉,而是-个眼底写满不安的玄玉? 早等着与他谈上一谈的玄玉,开口的第一句话,即是藏在心底的恐惧。 “请不要离开。” 袁天印沉默地看着玄玉,他想,玄玉为了今日与他见面,已在心底准备了很久,也做了过多的猜测。 玄玉恳求地看着他“师傅,别在这时离我而去。” 长安与九江接连告捷后,他始终都紧绷的心房,依旧没一刻能够放松,他一日夜夜所担心的,就是袁天印恐将会在此之后不告而别。身前身后,在他身边的人们一个个都已离开,无论是生或死,他怕,已助他打下众皇子的袁天印,即会是下一人。 现下杨国内战方毕,一如当年灭南之战后万事起头难,他的身边若是少了处处部帮着他、总是为他指点明路的袁天印,他没有自信能够一个人孤独的撑下去。 袁天印微微一笑“殿下大业未成,为师怎能对殿下放心?” “日后呢?”十指紧紧交握的玄玉,屏息以待地问。 袁大印顿了顿,如常地走至他身旁坐下,在他手上拍了拍。 “这就要看殿下怎么做了。”其实他走与不走,全在玄玉的一念之间。 当年拜师时,师傅所说的要求究竟是什?”玄玉干脆趁此机会,把已积藏在心中多年的疑问问出。 袁天印再次重复“袁某不要金银财宝,亦不要高官厚爵,袁某只要殿下答应一事。” “何事?” “做个明君,”他的要求,看似简单,也很难。 不在意料中的答案令玄玉在片刻问答不上话,他还以为,袁天印会在大业已成之日,功成身退要求归隐,一如史上那些深知主上皆是能共苦而不能共荣的臣子们,都选择在被君主反噬之前保己弃业。 袁天印扬眉笑问:“殿下以为,某袁所求将会是全身而退?” “对…”他讷讷地颌首。 “袁某并非贪生怕死之人。”袁天印正色地澄清“殿下若是明君,袁某自当竭力侍奉主上,鞠躬尽瘁。” “若否呢?”玄玉没疏漏他话里的假设性。 袁天印毫不犹豫“袁某唯有一死以谢天下。” 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铿锵有力地撞击在玄玉的心版上。 “当年袁某弃玉权而择殿下之时,可是下了所有的决心与赌注。” 袁天印款款将这些年来的心情道出“来日,殿下登基后,天下若兴,袁某不敢居功,天下若凋,是袁某置民于水火,袁某有愧于黎民百姓,就算是死,恐也难弥袁某双手之过。” 在今夜之前,玄玉从不知,袁天印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来到他身边的,袁天印在他身上赌上了一个期待,然而在期待的背后,有的,是更多责任,虽然袁天印看来总是将事事掌握在手中,洞烛机先、代他机关算尽,实际上,袁天印与他一般,在这条路上皆走得惊心如履薄冰,因为他肩负的是个人胜败,而袁天印所肩负的,是整座天下人的期待。 摇曳的烛光将袁天印的面孔映得发亮,玄玉静看着这个自他年少时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