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太后之三 (第3/4页)
了,谢第太太九十高龄,文休法师北岭先生皆百岁多的人了。 谢皇后少时便与文休法师相识,文休法师天下神卦的名头,就是打谢皇后这儿来的,先时文休法师奉命卜国运,都要谢皇后在一旁协助。文休法师一去,谢皇后知晓后道“法师一代高僧。”写了道挽联命内侍刘景送了去。 至于江北岭,谢皇后与穆梵道“江北岭此人,太\祖皇帝时便想要征他为官,他辞命不受,远走北岭之地,后于北岭成就一代文名。至太\宗皇帝时,江北岭来帝都,掌筑书楼一事,后先帝奉太宗皇帝之命在南效建闻道堂,留江北岭于帝都。今他故去,皇帝去祭一祭他吧。” 穆梵去了。 接着没几天,蜀中那边儿传来薛帝师过身的消息。 谢皇后淡淡道“这是太宗皇帝于九泉之下想念薛帝师了,太宗皇帝有遗命要薛帝师陪葬太宗陵的,把薛帝师的棺椁运来,允他随葬,让他们君臣好九泉下相聚,再叙君臣之情。” 其实还有人说,前头太宗皇帝过世那一年,也是好多重臣随太宗皇帝而去,今先帝过逝,亦有诸高僧名儒随行,这是以免先帝路上孤独呢。 说这话的人呢,是有些迷信。但听这话的,就有人瞎寻思,心说,先帝带走高僧名儒倒罢了,那谢老太太算是怎么回事,太丈母娘?或者是先帝原是想带谢皇后一道走,结果,鬼差勾错了人! 反正不论什么无稽之谈吧,先帝发丧的日子到了。 因先帝陵寝尚未建好,便先停灵皇庙,待先帝陵建好再送进陵中安息。 昭明帝发丧之后,穆梵先与内阁商议给家里人升职一事,先是嫡母谢皇后升为谢太后,太子妃苏氏升为皇后,余下侧妃曹氏侧妃戚氏皆是有子侧妃,穆梵与嫡母商量过二人之事,谢皇后道“你的妃嫔,你与太子妃做主吧。” 穆梵与太子妃商量后,曹氏生有长子,便为淑妃,戚氏生次子,为贤妃。 余者,太宗的太妃们也要升为太皇太妃,先帝的妃嫔升为太妃太嫔。这是宫里的人,宫外的,端宁公主升为长公主,长公主升为大长公主,文康大长公主升无可升,穆梵对于这位姑祖辈的长辈也颇为礼遇,赏赐极厚。 第三就是对外戚的赏赐,胡家已经自承恩公的爵位上跌落下来,不必再考虑。谢家已是一等承恩公府,今谢家集体守孝,爵位上无可封赏,穆梵便赏了古玩器物土地庄田之类。然后,就是对苏皇后娘家赐爵了,苏皇后已与丈夫说了“先时先帝登基,母后娘家也只是封二等承恩公罢了,我娘家断不敢与母后娘家相比的。” 穆梵见妻子有意退让,便想着封岳家为三等承恩公爵,与谢太后说时,谢太后道“皇后有此谦卑之心,是好的。只是,苏家不同别家。苏文忠公为朝廷cao劳一世,劳苦功高,念苏文忠公的功劳,太宗皇后临终前赐下你与皇后的亲事。苏家,世代忠臣之家。我当时是因胡家为一等承恩公府第,故此,请先帝以二等承恩公爵封我母族。今我娘家已是一等承恩公爵,皇后娘家比照我先时即可。” 穆梵想想,也应了。 苏皇后知晓后,直说厚赐太过,谢皇后与她道“苏家家世门风,可为天下书香之家的表率。你自进宫来,贤良淑德,做得很好。这二等承恩公爵,苏家当得起。” 苏皇后很是谦虚了几句,心下亦是欢喜的。 谢太后能为她娘家说话,可见,谢太后对于她,还是很满意的。 其实,苏皇后在入宫前入宫后的,都听人嚼舌头说过谢太后以往在王府时曾将娘家侄女养在身边的,那娘家侄女,与陛下年岁相仿,彼时陛下便养在谢太后膝下了。许多人都说,谢太后是打算以娘家侄女来配陛下的。可,后来太宗皇帝临终前,指了她为陛下之妻。 苏皇后进宫前不是不忐忑,好在,当时也流传着谢太后对儿媳极好的传闻。待她进宫后,谢太后除了规矩大些,待她很不错。但,苏皇后每想到那流言,仍是极担忧的。如今谢太后肯为苏家说话,可见,谢太后是真将她看在眼里了。 苏皇后这些想头儿,谢太后是不知道,不过,就算知道,估计谢太后也就是听一听罢了。的确是苏皇后做得不错,起码,规矩上没差,礼法上知晓轻重。倘苏皇后是曹淑妃那等为凌霄送羹汤的,估计谢太后都懒得理她。 新君穆梵的条理也很清楚,给自家人、宗室、外戚们都升职赏赐后,接着就是新帝大赦天下,给天下百姓的三十三条恩典,也一一颁布下去。接下来的事,如谢太后所料,藩王们上本想接太皇太妃回藩地就国。 对于此事,穆梵没说好也没说不好,而是如先时与谢太后定计那般,将藩王所请压了下来。 这事儿没个回信儿,藩王们便心下不安了。 先是藩王妃们进宫给谢太后请安,探一探谢太后的口风,谢太后道“这些年,与太皇皇贵太妃们,我们处得极好。看嫂子们这么急着要接太皇皇贵太妃们回去,难道,宫里不好么?” 也不知谢太后是不是在说笑,反正,自先帝故去,她们来宫里,就没见过谢太后赏个笑脸。谢太后这么幅淡淡的口吻,也不知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