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第4/4页)
扑通一声,她双膝一屈,跪倒在她娘的墓前。 “娘…娘…”隐忍了一天的泪,再也无法遏止的滚滚而下。 “娘,您告诉兰儿,兰儿该怎么办?没有了他,我甚至连活下去的力量也没有了!”她跪倒在她娘的墓前,痛彻心扉的哭喊道。 以往捱惯苦日子所磨出来的坚强,在此时却丝毫帮不上她一点忙。 她的心好疼、好空,宛如被刨了一个大洞,再多的自我安慰与坚强丝毫填补不了那股揪人心肠的酸疼。 顶着一身仅剩的尊严与傲气,她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崔王府,却发现失去了崔苑,她仅剩一具空壳。 她悲痛的哭泣声,一声声回荡在空寂、辽阔的野地间,却更添绝望与哀戚。 隐忍多时的泪无法自抑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奔流着,仿佛要将这长久以来的悲伤一次宣泄个够。 眼见西下的夕阳带来了板黑的夜幕,深沉的黑夜在阵阵袭人的夜风吹袭下,也缓缓褪去,换上了耀眼、炫目的银亮。 然而她的泪却怎么也止不住,她看不见白日、黑夜。眼中惟有失去一切的心碎与悲伤。不知哭了多久,也不知跪多久,她体力不支的昏然晕厥。 一片窒人的黑暗遽然笼罩了她。 ** “可怜哪!也不知在这墓前哭了几天几夜,就算是铁打的身子怕也早就撑不住了。” “是啊!瞧瞧她,浑身冻得青紫,脸色也苍白的吓人,不知还有没有得救。” 午后的长安的西城郊,一群妇人围着一个昏迷在地的姑娘,七嘴八舌的纷然议论着,引起了正打这经过的小三子注意。 小三子眼看前方几人围在一块,不知发生了啥事,干脆也好奇的跟着凑上前去看热闹。 好不容易终于拨开重重人群,定眼一看可不得了,竟然是几天前离开崔王府的孙沁兰。 “兰姑娘!” 他大惊失色的连忙推开人群,冲上前去。 “兰姑娘,你醒醒啊!”他白着脸慌张的摇着地上昏迷不醒的孙沁兰,边抬头惶急的问道:“谁来告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姑娘是在这墓前给发现的,据人说已经见她在这跪了好几个日夜了哪!” “看样子已经几天滴水、滴米未进,怕是只剩一口气了。” “哎,真是个可怜的姑娘…” 一时之间,围观的路人纷纷争先恐后的报告起来。 “好了,好了!诸位大婶,我知道了!” 他心烦的出口阻止那群聒噪不停的妇人,头大得不知如何是好。 兰姑娘在几天前已决意离开崔王府,若再将她带回府中,不知妥是不妥。 只是眼前看她脸色苍白、气若游丝还昏迷不醒,得赶紧找大夫医治才行。 看样子,眼前只能先带回府中再做打算了! “兰姑娘,失礼了!” 主意既定,他低声说了句抱歉,随即俯身欲将她抱起。孰料,原本昏迷不醒的孙沁兰竟然悠悠的张开了眼眸。 “小、小三…”沁兰虚弱得连最后一个字都久久挤不出口。 “兰姑娘!你、我、我不是有意冒犯,而是…” 惊见她醒来,小三子登时仓皇得手足无措,只得赶紧松开手退立一旁。 “我…”她抬起手,极力想开口。 “兰姑娘,你快别说话!你身子太虚弱了,我马上就带你回王府疗养。” “不、不要!小三,求你别带…我回去…” 小三子的话还没说完,沁兰已激动的拼命甩着头,紧抓着他的手出奇的用力。尤其是惊惶中带着痛苦的神情,看来格外令人不忍。 “好!兰姑娘,你别激动,我不带你回去便是,你千万别开口,留点气力吧!。” “求你…带我离开这…”话还没说完,她人已然再度陷入昏迷。 看着眼前这进退维谷的景况,为今之计,也只有先带她回家再做打算了! ** 小三子的娘一见到去而复返的儿子,竟然带回来一名相貌清丽可人的女子,忍不住惊为天人。 昏睡了几天几夜,沁兰发起了骇人的高烧,神智也显得相当不平稳。 有时深夜不但会莫名的哭泣,甚至还持续发出听不懂的呓语,显然是受到了什么重大的打击。 小三子的娘不眠不休的照顾了几个日夜,大夫来来去去的不知几趟,抓回来的葯帖也几乎摆满了整个桌子。 虽然大夫诊脉之后都说是染上了风寒,只要好好的疗养、服几帖葯很快就会痊愈了。 然而她的病却始终没有一点起色,成天昏昏沉沉。 小三子的娘眼看着她削瘦的身子,几乎只剩下一口气了,终日担心得不知如何是好。 “姑娘,我虽与你素不相识,但听小三说你刚离开崔少爷,或许你伤心难过不愿醒来,但命终究是自己的,何苦为了一段不值的感情苦了自个儿?!” 坐在床畔,小三子的娘万分怜惜的轻抚着她苍白的脸蛋,喃喃叹息道。 然而床上的孱弱人儿恍若未闻,依然沉睡不醒。 唉!可怜红颜薄命哪! 小三子的娘悠悠的叹了口气,只能无能为力的端起一口未动的汤葯走出房。 门边被掀开的布帘在一阵晃动后缓缓的静止,直到微暗的房内再度恢复原有的宁静。 然而原本在床上昏睡的沁兰,眼角竟缓缓流下两道晶莹的泪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