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星_第三卷夏至第十八章千钧一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夏至第十八章千钧一发 (第2/3页)

有什么事就直说吧。”林清远心中有数。他这个meimei身居要职,是个一等一的大忙人。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绝不会专门抽空到欧洲来看他这个哥哥,肯定有事,而且是大事,如果不是特别重要,打个电话就解决了。

    “哥,我来找你借钱来了。”林清雅开门见山。

    “借钱,你要那么多钱干吗?”林清远不用问,就知道这不是一笔小数字。

    “救火。”林清雅说得很简洁。

    “你知道你哥哥有多少钱吗?”林清远反问。

    林清雅当然知道。她这个哥哥,上亿美元的身家绝对是有地。因为林清雅本人也是持有股份的,有知情权。可是,这个人有点不思进取,其实,现在对钱已经不感兴趣了。他来到奥地利,与其说是做生意,不如说是修身养性。如果是为了赚钱。他绝对不会到奥地利来开一家乐器行,而会利用他的资源。在国内的房地产这样一些暴利行业上呼风唤雨,他有那个实力,也有那个能力。可他没有,他只是平平静静地过着他那份优雅的、闲适的生活。经商就是这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不想办法投资赚钱,那么。资产就很容易缩水。林清远现在,已经没有在中国经营恒通科技时那么风光了。不过,林清雅在乎的不是这个,她地回答让林清远感觉,这个meimei的确是不好对付。林清雅说地是:“我关心的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以你的能力,在一天之内,用尽一切办法。究竟能筹到多少钱。”

    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林清远依然没有失去了他的那份从容与镇定:“小雅,你跟我要的只怕是个天文数字吧,告诉我你想干什么,想竞选中国的第一任女国家主席?国内地民主化进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哥,你知道南非的炎黄集团吗?”林清雅反问了一句。

    “你还真给问着了。原本这是世界华人一百强企业里我最不了解的一个,一个五年前突然冒出来的大财团,而且,和我知道的任何一帮华人势力都不沾边,大家对这个集团也都很好奇,我们都觉得他很神秘。不过,现在不同了。”林清远笑着说。

    “现在怎么就不同了呢?”林清雅不解。

    “我的好meimei,你究竟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啊,在全球华人商圈,炎黄集团的事。是今天被炒得最热的一件事。日本地,南非的。美国的,还有欧洲的一些媒体,包括网站,电视台,全部都在炒炎黄集团的那点破事,炎黄集团的秘密,现在已经不是秘密了,不就是靠枪杆在非洲打出了一个财富王国嘛,你说我能不知道?”林清远像是在说一件最平常不过地事:“难道你想救炎黄集团?”

    “是的。”林清雅直截了当。

    “meimei,咱们先不说救不救的事,我先把我的观点告诉你,然后再决定。”林清远从来都是那么从容淡定:“炎黄集团是一个典型的爆发户,说实话,这也是中国特色。在欧洲,很少有这样的暴发户,随便找一个小企业,可能都会有上百年的历史。深厚的历史积淀,让这些企业具备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很多企业能在一战、二战,乃至无数次的经济危机中生存下来,本身就具有强大地韧性。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有非常科学地企业管理模式,非常完善的企业文化和非常合理地股权制衡机制。员工对企业非常忠诚,有的,甚至是一家几代人都服务于一个企业,一些拥有优秀技术的员工,在他们的孩子出生以后,就让他学习自己精湛的手艺,欧洲人和中国人在这一点上区别很大,中国人对行业很挑剔,都要上名牌大学,想升官发财,欧洲人却无所谓,他们并不以做工人为耻,他们引以为耻的是在他所从事的那个行当里做得不够优秀。以我在奥地利收购的这个乐器厂为例,它的品牌并不响亮,但是,大多数名牌产品,在我们看来,都属于大路货,都称不上高档。真正来我这个厂购买钢琴的,都是奥地利和乃至全球最有名的钢琴家。而这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就是它拥有一批工艺精湛的技师,并且代代相传。”

    “你说的这种情况咱们国内也有啊。比如北京的同仁堂,也就是《大宅门》里说的那个白家老号,和你说的这种情况不是非常相似?即便是老店撑不下去了,东家还是把药店的一批老人养起来,以求东山再起。”林清雅有点反驳他哥哥的意思。

    “不同的。”林清远不以为意:“中国人受孔孟之道影响太深,有着中华名族传统美德的人讲究忠诚,但他们忠诚的是人,是他们的主人,尊卑观念很强,当然,我不是说这样不好,存在的。就有它地合理性。但欧洲人不同,他们的忠诚,是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信念。比如我,我收购了一家欧洲企业,和他们原来的股东,是一种很单纯的经济关系。甚至是一种合作关系,企业的兼并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