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人渣_第九章回乡偶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回乡偶记 (第2/3页)

一千多块钱,但总不能全花了吧!去牛市长家总还得买点见面礼吧!春节时给牛市长买的那些虎鞭什么的补药,黑狗和萝卜当初说是“代为保管”此刻怕是早已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转移到他们那两个娇滴滴的小堂客身上了。去住宾馆吧,太贵了,动辄两三百,多划不来啊,更何况我又没身份证,让不让我住还是个问题呢;随便找一家小旅店吧,据说这火车站附近黑店特多,尤其喜欢敲诈外地人,还是不行。怎么办呢?总不能在这候车室待上一晚上吧。

    我又想到了ROSE。不行,我绝不能找她。她如果知道我现在的狼狈一定会把我奚落得一塌糊涂,然后非常高兴地赞叹她当初轻易抛弃我的英明。我绝不能让她得意,哪怕是露宿街头!

    我在脑海中探寻着一个又一个可能的名字,灵光一闪中,终于想起了菠菜——我儿时的玩伴。菠菜的学名叫做蔡波,我却一直习惯叫他菠菜。为了叫他菠菜,我们没少打架,但是菠菜的雅称能一直坚挺到今天,就是莫大的胜利。

    菠菜和我是邻居,比我小三天。他就是不服气小我这三天,所以有事没事就找我打架。我们平均每年打三百六十架以上,还有五天没有打架,是因为我春节去了外婆家。我和菠菜打架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无论这架打得有多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一觉醒来,两个人又如没事人一般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俩只要有一天没打架,就会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就会千方百计哪怕从床上爬起来也要跑到阳台上对着对方的窗子吼上几声。

    菠菜读的是大专,先我一年毕业,毕业后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虽然还没有达到接私单的水平,据说混得还凑合。菠菜的老爸老妈常常在人前人后吹嘘自己的儿子在广州一个月能挣到五千八百一十五块五毛,精确到了个位数,叫人想不相信都不行。其实这都是菠菜老爸老妈自欺欺人的鬼话,他们只有菠菜这么一个儿子,盼望早日抱孙子,所以把菠菜的月薪放大了好几倍,为的是制造舆论骗一门好亲事来继承香火。

    菠菜非常反感老爸老妈的这种做法,可是他又不能在人民群众面前当众揭露父母的无耻谰言,只好把苦水倒进我耳朵里。我虽然知道一个普通大学设计专业刚毕业的大专生在广州这样一个灯红酒绿的都市也不好混,除去吃喝拉撒就所剩无几了,但至少比现在的我要强,估计对付一个晚上应该还是问题不大。

    我从随身携带的破烂不堪的电话本里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菠菜的电话。菠菜的电话以前对我来说是长途,我一直没有心思去问津,所以他的电话究竟在电话本的哪个位置我竟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其实也不能怪我舍不得昂贵的长途电话费,我一向认为朋友相交的最高境界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王神童不是说过“天涯若比邻”嘛,大老爷们的,有那么多话要说吗,何必像小女生般矫情!这个电话本是四年前我不小心考上什么大学时菠菜送我的,今天终于报应到他头上来了,真还有些意思。

    我吸取了上次在那个电话超市黑店被宰的教训,用25块钱买了一张面值31块的电话卡,远远的找到一个应该没有被不法分子监控的电话机。等待了十多分钟,心焦火燥了,终于捱到了接触听筒的机会。

    菠菜的电话居然已经停机,这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这小子怎么混的,居然连电话费都交不起,我去了又有什么意思,还是自个儿解决的好。转念一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再找找看吧。我记得哪位前辈好像曾经说过“只要有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用十二万分的努力去争取”真是经典。菠菜春节回家时曾经说过他上班的公司就在广州火车站不远处的一条什么路,公司很有名,随便就能打听得到。我想,虽然菠菜混得不怎么样,也许是因为他水平不行,说不定经过菠菜的引荐,我能在他公司谋一个饭碗什么的,也就暂时可以不回去了。这样子两手空空的回去多没面子啊。心情非常矛盾。站在天平的两端,左右为难,千回百转,想想还是去碰碰运气吧。

    菠菜的性情和我不同,我喜欢张扬,而他一直崇尚低调。菠菜一直很谦虚,也不喜欢说谎,所以他的公司真的轻易就被我找到了。

    楼下的保安居然知道有菠菜这个人,不过我没有身份证,他不能放我进去。离菠菜下班的时间还有两个半小时,我决定四处转悠,过两小时再回来晋见菠菜这位亲人。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中国士人所谓的“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人生四大乐事的乐趣。我没有亲身体验过久旱不雨,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洞房花烛过,却是生动地知道如果此时此刻和菠菜见上一面混一盒饭然后再在一香喷喷暖烘烘的狗窝打发完一晚上,比起当初不小心考上什么大学众星捧月前呼后拥那光景来,不知道还要幸福几千几万倍了。

    我心情颇好四处转悠,觉得广州的街景也还迷人,一不小心就走到大街上的一条小巷子前,好像很是热闹。

    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在招聘,居然对学历没有任何要求。他们招聘的是文员和储备干部,应届毕业生优先。一般人培训半月以后就可以包吃包住拿八百块的月薪,高中毕业一千二。这简直是许多找不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的再生父母。虽然薪水少了点,省着点用应该还能凑合着过日子。这文员和储备干部说起来多动听啊,多光荣啊,好像一公务员似的。以我这水平,混在一大堆高中生里面,那还不是鹤立鸡群高下立判?与他们这些人扎堆,我可真是一太阳啊,一尼采啊!多么幸福的人啊!要享受多少瞻仰我的目光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又叫做什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

    我突然想起了从哪里看到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已经不再记忆犹新,简直可以说语焉不详忘乎所以。大约是一博士还是工程师什么的,反正学历特高,可能还有那么一点叫能力的东西什么的,只是为人比较自负。剧情大概是经朋友介绍去一大公司做事,经理见他是熟人介绍的,就没有问他的学历,给他安排了一个小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