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0藏宝 (第3/3页)
这幅画,不看不知道,这一看,吓了好大一跳。这幅画最上面自右至左端端正正写了几个大字家财分布图。不过这几个字都是繁体的,但这对于零后的江寒来说并不难认。 他见林诗妃正欣赏这画里的景致,便抬起右手,指给她看那五个字。 林诗妃也认识繁体字,就算不能认识全部,上下文联系着,也能读通顺,看过后蹙起秀眉,道“家财分布图?这是什么意思?” 江寒同样疑惑的看向孙搏,希望他能给一个完美的解释。 孙搏对他一笑,道“你们先把这画上的内容全部看完,等看完了我再说。” 江寒与林诗妃二人见他卖关子,也不好再问,只得低下头来,继续观瞧这幅古怪的图画。 这幅画分作两张,左边一张是一座四合院的地基图,图上,院子东西南北包括北房正房、东西配房、南面的倒座房、四外院墙在内,全无遗漏,不过画上并没有注明街道与区位,而只是一座单调的四合院的图示。让江寒与林诗妃感兴趣的是,图上在东西北三间房不同的位置上,都用浓墨点出了一个陶罐的模型,其中北房是靠西,西房靠西北角,东房靠西南角,一共三个陶罐。 江寒与林诗妃谁都不知道这陶罐代表什么意思,彼此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睛里的疑惑之色。 二人又看向右边那张图。这张图就有几分奇怪了,画的居然是一片简单的山水,但见群山峻岭之间的凹地上,坐落着一片类似寺庙的庄严建筑群,在这片建筑群东北角的位置露出几层塔檐来,只是受几棵大树枝叶的遮掩,看不清全貌。如果笔迹到这里截然而止的话,那江寒与林诗妃肯定把这座建筑群当成重点来看,但是,笔迹未停,笔走龙蛇一般向右带去,在右上角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片山脉,而在山脉正中的山腰之上,画着一个粗简的山门形状,看上去像是个山洞的模样,其上写着三个字雷音洞,边上绘了一个陶罐标志。山脉最右端写着三个字石经山,山脚下还用几笔淡墨勾出了一条河水。至此,这画才算收笔,没有在其它地方展开细节。 江寒把目光转到这座建筑群最靠南的类似大门的一个门楼上,上面写着三个字云居寺! “云居寺!”江寒跟林诗妃同时叫了出来。 两人对望一眼,江寒先说道“我好像听说过云居寺,是京郊的一座寺庙对不对?”林诗妃则道“云居寺是什么地方?” 孙搏笑呵呵的看着二人,只是不答。 林诗妃忽然指着画卷右下角叫道“这有段文字。” 江寒凝目望去,可不是,就在右手画轴的下端,用正楷写着一段繁体的文字,只是字体偏小,笔迹也比较轻,未经浓墨,而自己又一心关注两张画,所以居然没有看到。 他把这一部分托起来抬高,凑眼过去,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了出来甲申三月廿七日始,闯贼掠拷明宫,四处抄家,稍拒则戮之,瞒则以刑加,京城人皆惶惶。余家财千万,恐为贼获,故分解窖藏于屋下…然恐贼挖掘,则前功尽弃,恰其时余弟出家于京西南房山县云居寺,任主持方丈,遂将余下之金银珠宝乘乱偷运出京,至云居寺东一里外石经山,由余弟亲藏至雷音洞内。此则家财分藏详情。余恐闯贼闻风而至,大加拷掠,不得则怒而杀人,为防万一,特作此画,留书于上,藏于罐中,望余朱家子孙切记切记。 这段话半文不白,倒是也好理解,说的是甲申年间,也就是“闯王”李自成攻进京城那一年,自三月二十七日开始,李自成的军队开始在明皇宫内大肆搜刮金银财宝,同时开始拷掠王公大臣与京官豪富,掠取财富,遇到反抗的就直接干掉,隐瞒不交的就用刑。京城的老百姓们都吓得不行,而这幅画的主人家里很有钱,生怕家产被李自成的手下掠走,所以就把家里的金银财宝分了几份,偷偷埋到屋子地下,但又怕全被闯贼们挖出来,那样的话,前面所做的一切就白做了,没有任何意义。正好,这幅画主人的弟弟在京城西南房山县的云居寺里当主持方丈,在云居寺附近有很大的威信,很罩得住。所以这位家主就派弟弟把剩下的估计是大部分金银珠宝偷偷运送出京,来到云居寺附近东一里外的石经山上,由这位弟弟方丈亲手把这些家财藏到了雷音洞里。而这些就是这家子全部家财的所有分布情况。藏宝之后,家主唯恐闯贼找上门来索抢金银估计这家人家大业大,当年在京城很有名,万一一个搞不好,闯贼很可能怒而杀人,家主担心自己或者家人会出事,而藏宝地点恐怕会失传,所以特意作了这幅画,并在这段话末尾交代让能发现这幅藏宝图的子孙后代们好好记着,好方便在没有钱花的时候随时把宝藏取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