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第2/2页)
女人太厉害,有点受不了。但是他一向有这个雅量,不与她争论,现在也不如顺水推舟。 他说:“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 筱月桂也走下去几步,她站在他的对面,看到他的表情,温柔地说:“洪门老兄弟之间的事,我去谈可能还好一些。你亲自出面,可能会一来一去说得大家恼火,谈不好,崩了,就没有余地了。” 第二天傍晚,霞光照着上次张慧来的那条弄堂。汽车停下,筱月桂一个人下来,顺着弄堂找到了那个石库门房子。她知道敲门的暗号,3-1-2,三遍,然后就静静等着。 有人在门洞口察看,看到筱月桂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保镖或随从跟着。脚步声急促离去,像是去报告,不一会儿脚步声响起,门开了。筱月桂进去,看到庭院里,一直到门厅里有不少人,都提刀握枪在手,剑拔弩张,满脸铁青。 筱月桂走到厅堂门前,向大家打揖,不恭不卑地朗声说:“我一个女流之辈,本上不得厅堂,现在就在这里给各位大爷问好了。都是老相识嘛,当年一个锅里吃饭的。不过最近几年向各位大爷请教的机会少了些,这是我筱月桂的不是,现在给各位大爷行礼,还望各位多包涵。” 师爷和三爷坐在厅堂里面,三爷额头贴着纱布。筱月桂说:“误伤了兄弟们,我筱月桂在这里道歉。” 三爷说:“阿其安排埋伏,指挥打人,还动了刀子,竟敢朝我动手。洪门兄弟之情何在?” 筱月桂说:“昨夜的事情我知道,真伤了一个人,不是洪门之人,是挑唆兄弟相争的小人。其余均是误会,我筱月桂再次认罪。不干阿其的事,是我安排人给女儿做保镖,他们做出来的事。我负全部责任。” 师爷咳嗽一声,清清喉咙,才说:“谅阿其也不敢!” 筱月桂说:“当然,阿其对各位长辈师兄非常敬重,他让我来代说一句,愿意让出复兴岛鱼市请老三出面主持,一点小礼物,不成敬意,略表兄弟之情而已。” 三爷瞪起眼珠“什么?让我卖鱼?” 师爷赶快阻止他“好说,好说。” “整个东海渔业,全上海三百多万人吃鱼,”筱月桂说“复兴岛鱼市每天进账…” 师爷推了三爷一把,接口说:“不谈钱,弟兄之间谈什么钱。还是筱小姐仗义,顾全洪门大局。今后洪门弟兄还是应当多多互相提携。”他一摆手,有人给筱月桂端上一把椅子。 “我们还是不要坏了洪门的规矩,男坐女站。”筱月桂说“我只是请兄长们原谅小女,今后保证她的安全。” “嗨——”三爷叫起来了“这个sao妖精整日招摇过市,她的安全,谁也无法保证。” 其他大小头目也附和道:“这可不敢保证。” 筱月桂笑笑说:“其实,洪门想保证某个人在上海的安全,还是能做到的,这点你我大家都知道。我女儿在国内时间不会太长,她要出国留学,要出嫁,说是保证安全,不过是几个月至多半年内的事。” 三爷就是不服“莫说几个月,就是几天也无法保证。我们不会动她一根毫毛,别的人要打她的主意,怎么办?”他话中带话地说“天知道,这个上海滩,想打她主意的人,恐怕还真不少!” 筱月桂好像早就准备着听到这样不好对付的话。她头一低,从拎包里拿出一件东西,走近师爷和三爷的桌子“有件东西请二位过目:这是荔荔去年生日,十八岁成年礼时拍的照片。” 师爷接了过来:好像在一个教堂里,那是一位仪态万方的女子与常荔荔的合影,常荔荔打扮成童话里的公主那样。这女子手赠她一件礼物,背后站着的是身着西式衣裙的筱月桂。还有一个牧师手执《圣经》。 师爷和老三看着照片发愣,抬起头看筱月桂,她说:“这位贵人是宋美龄小姐。” “这跟常荔荔有什么关系?”三爷不解地说。 师爷身子往后仰,想起来“宋家老父宋耀如,早年是洪门中人,与常爷称兄道弟。” 筱月桂说:“师爷对洪门的事本本账一清二楚!” 师爷不笨,他知道北伐总司令蒋中正,正要娶这位宋家三小姐,订婚消息刚透露出来。他忽地站起来,向筱月桂作揖,说:“原来宋家都念常爷骨rou之旧。这是洪门之福啊!今后我们全体兄弟当听候筱月桂老板差遣。”他招呼全体打手“兄弟们,全部过来,给筱老板道歉行大礼!” 哗地一下,满院子里的人齐整整全部朝筱月桂一起欠身作揖。三爷对筱月桂举手抱拳说:“我是粗人,说话无礼,筱老板高抬贵手!” 筱月桂双手摊开“各位兄长,免礼,免礼!我们大家都是常爷门下出来的人,说实话,天知道,宋家将来又如何,有一句话倒是可以说准:如果洪门自己不能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弄出内讧让人耻笑,上海滩洪门就自家败了。不要忘了,上海青帮与我们有世仇,现在他们在法租界,势力就比我们大得多!我一个女流讲不出道理,兄长们看得肯定比我清楚,对吗?” 众人点头称是,个个上来对筱月桂说好话,本来是一场鸿门宴,就此烟消云散,一派详和。筱月桂忽然觉得有一种失落:这些洪门“白相人”现在未免太容易治服。洪门已少英雄之气,甚至少恶棍之性。而余其扬这个新山主,在黑道世界中,性情也实在太温和了一些。假定时代真是需要余其扬这样的生意人做江湖领袖,那么世道必须太平。万一时势就是要心狠手辣的恶棍,上海洪门恐怕就要淡出江湖。 她的感觉是对的。一两个月之后,上海青帮在四一二清党中大显身手。 筱月桂看到我扛到她面前的上百本黄金荣、杜月笙甚至张啸林的各式传记,舌头在嘴里打结:“这几个青帮小瘪三!只不过做坏事胆子大而已,我一直都瞧不上眼,历史何必给那么多面子?” 她刚要发问,自己好笑起来:“我是戏子,我怎么忘了——上台的,不是大忠大义,就是大jianian大恶。” 她敏悟尖利,思路很快,省了我许多解释。“那种是供小市民酒后闲谈的书。”我说“我想写的,才是真正的上海会门。” “你不用安慰我。”筱月桂朗声一笑“我没有下贱到那种地步,算是侥幸,被历史饶过。不过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原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