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心武_关于《班主任》的回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关于《班主任》的回忆 (第3/6页)

大展拓了以笔驰骋的空间。

    《班主任》发表至今已有29年。我本不愿重提这粒“陈芝麻”但最近我从年轻一代那里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班主任》的写法,以及一度的轰动,是畸形的文学景观;另一种说,像那样的作品,在适当的社会发展阶段,还一定会卷土重来,是文学史上惯常的一元、时不时会一闪的正常景观。我不能确定他们谁说得更有道理,也许,唯有未来文学发展的轨迹本身,才能确认或否定种种不同的预测。?

    关于《红楼梦》的问答

    [按]这是中央电视台录制的一个访谈节目,已于2006年7月10日分别在中央电视台1频道和10频道播出四次。现将节目中我对主持人及现场观众提问的回答摘录如下:

    主持人:您最早读《红楼梦》是在多大岁数?

    刘心武:我想应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发现父亲睡觉的床的枕头特别高,我就掀开枕头,发现里面就有这个,还不是线装的,但是印刷年代非常古老。书里面还有绣像,那我就觉得挺有意思,他怎么看这个,我看看行不行啊?我的父母觉得我小,是不提倡我看的,但是真发现我从枕头底下薅出来看吧,他们也没有谴责我。所以我最早看应该就是在上小学,大概那个时候应该是12岁这个段上。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最早看《红楼梦》的时候,您爱挑着什么看?

    刘心武:爱看打架的那段,也就是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因为我在学校里面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就是肢体语言比较少的人,我读这个的时候就觉得书里面的人替我发xiele。还有那个醉金刚倪二那段我喜欢看,这些都是配角,别人会觉得很奇怪,但是因为我当时住在隆福寺附近,什么东廊下、西廊下,《红楼梦》里面有这个地名,有这个西廊下的地名,所以特感兴趣。

    主持人:后来到多大的时候,您觉得开始能懂一点《红楼梦》这本书的味道了?

    刘心武:我觉得那还是在青年时期了,应该说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那个时候看《红楼梦》就很安全了,因为毛主席对《红楼梦》发表了他的一些意见,后来评红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而且《红楼梦》又重印了,所以那个时候读《红楼梦》。读《红楼梦》我有自己的心得,就是人生的那种沧桑感。过去读,比如说里面有一个角色叫林红玉,小红,她说“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个不散的筵席”原来哪能被这种话打动啊?其实那个时候自己还很年轻,不是很老,可是觉得好像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人与人之间,人情,就开始琢磨这些东西,我觉得那个时候就开始读出味儿了。

    主持人:那您到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真的是懂得《红楼梦》了?可以出来说说《红楼梦》了?

    刘心武:坦率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敢说我就已经读通《红楼梦》了,敢出来说了。我再强调一下,是《百家讲坛》一而再、再而三地非把我拉到这儿来讲,我一再跟他们说我不讲,因为我没有自信。录的时候我很认真,我这个人是这样,要不我就不答应,答应以后我就挺认真。比如说今天这个节目,我既然答应了,我就在这儿老老实实,你问我什么我能说我就都说。效果怎么样,我既没有预期,也没有预料到,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行。有人说你想出名,其实说句难听的话,我早就出过名了,我不需要再出名了。(掌声)所以应该说是这么一个状态,到现在我觉得自己仍然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不敢说把《红楼梦》就读懂读通了。我觉得越这样倒越好,因为我如果都觉得自己完全都读懂读通了,完全正确了,在这儿讲《红楼梦》,我就是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了,那就不是现在这个状态了。我就不会再去读了,因为我就会觉得还读它干吗?我还要读,还是仍然充满了新鲜感,我觉得自己可能还会有新的收获。

    主持人:《红楼梦》这本小说中,您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呀?

    刘心武:这个在我录的节目里面我已经说了,我说我最喜欢妙玉,这使很多人大吃一惊。王蒙,我的一个同行,也是我的一个朋友,跟我通电话,他就曾经说,你怎么会选妙玉啊,妙玉最讨人嫌了,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妙玉。

    主持人:清高、孤僻。

    刘心武:是啊,很多人就这么理解,特别是被后四十回高鹗的续书给糟蹋了,连起来形成那样一个形象,其实我就觉得妙玉她是很不容易的。每个人喜欢什么都有自己的个人原因,因为我的性格就是比较孤僻,不合群,我为自己的个性问题在人生当中遭受到好多挫折。其实说到底的话,外包装可能是觉得政治性或者是社会性的,其实就是性格悲剧!其实我觉得自己没有恶意,也挺好的,但是人家就觉得你,德行,是吧?所以现在我就觉得从妙玉这面镜子里能看到自己。我喜欢她并不等于说我就觉得她是一个正面形象或者是一个应该去学习的楷模,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觉得曹雪芹对这个生命的解释,让我觉得最能接受。她的全部的优点、缺点、弱点,就像那个邢岫烟批评她“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尼不尼”这是很尖刻的批评。但是妙玉身上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因此我对自己也有一份自尊,一份自信,一份自爱。

    主持人:我想问的就是,妙玉身上的什么东西让您如此喜欢和敬重?

    刘心武:因为从书里描写她具体的出身、后来的生存状态来说的话,她保持一种个人尊严是很困难的,可是她保持下来了。比如说她已经到京城了,师父圆寂了,师父又不让她回南方,贾府要请她,她要求你下帖子,你可以说她拿架子,你不下帖子,你这个权贵之门以势压人,我不去。再比如说她接待贾母,贾母第一句就说“我不吃六安茶”她是老祖宗嘛,她说话就可以爱怎么说怎么说,最慈祥的话和最专制的话,她想说她就说,妙玉就敢软顶她。而且妙玉早就防着她这点,这是妙玉聪明之处,我觉得很厉害。另外像林黛玉,谁敢说林黛玉俗呢?你说林黛玉小心眼、体弱多病,你敢说林黛玉俗?她还俗?但妙玉就不客气,点一句“你是个大俗人”不是一般的俗。这就是直来直去的语言,在社会交往中敢使用这样的一种语言直抒心臆很不容易。所以我觉得妙玉的为人处事,她有一个前提,她在维护自尊和自爱的前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