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人传_第三章傲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傲骨 (第7/7页)

满面肃穆之色。

    朱昶离座朝下方正面站定,随手扯落面具。

    '空空子'沉缓地开言道:'老夫杨威,无门无派,所擅武技,一半出于巧获之秘笈,一半出于自悟自通,你当为老夫第一代弟子,论事实,你将研习"玉匣金经",亦可允为初代创门人…'朱昶双膝一屈,跪了下去,恭谨地道:'弟子朱昶,参见师父!''空空子'意外地道:'什么,你叫朱昶?''是的,弟子便是那"悟灵""天玄"两位前辈口中的白衣书生!''白衣书生便是你?'

    '是的,弟子实是"剑圣朱鸣嵩"的遗孤!''空空子'呆了半晌,纵声狂笑道:'缘法!缘法!这是缘法!孩子,为师益发信任自己的眼光了,为师与令尊是神交,哦!你方才说遗孤,莫非…'朱昶双目尽赤,惨然道:'容弟子慢慢禀陈!''好!'

    朱昶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道:'请师父训诲!''空空子'略一思索,道:'你是名门之后,一切自不用说得,不过为师的仍有几个字相勉。诚、正、仁、勇,四个字,盼你持守。''谨遵师训!'

    '你的左腿不便,为师的照自创的"空空身法",脱胎出一式步法,传授于你,算是一技之师,为了不使你所学庞杂不专,其余武技,暂不传授,你可专心一志,参修"玉匣金经",至于此经究竟载些什么,为师的也未过目,你好自为之!'说着,自怀中取出一个晶莹小巧的玉匣,递与朱昶。

    朱昶伸出发颤的双手,接了过来。

    这是大理国的国宝,也是武林巨憨大擘觊觎之物,而今在自己手中,想起来似梦境一般,他焉得不激动万分。

    '起来!'

    朱昶再拜而起,肃立一旁。

    '坐下吧?'

    '弟子不敢!'

    '别拘那些俗套,为师的虽身为国师,但心如野鹤,最厌困人的世俗礼法。''弟子放肆了!'

    说着,挪椅在下首坐了。

    '现在谈谈你的身世!'

    提到身世,朱昶的心似在滴血,但面对师尊,他有陈明身世的必要,于是他把一切遭遇,自游江南起,迄被残止,一一说了出来,只略去了那些儿女私事不提。

    '空空子'也为之泫然,沉重十分的道:'孩子,暂时抛开一切,专心参修武技,凶顽自有授首之日。''是!'

    '来,为师先传你步法,这步法就名之为"空空步法"吧,这步法的特点是以右足为主,左足为辅,专一为你研创的。''谢师父栽培。'

    '空空子'手比,足划,口讲,只两遍,朱昶便已心领神会,演练一遍,居然中规中矩,所差只是火候而已。

    这一夜,师徒俩在洞中打坐渡过,第二天近午时分,采办的食物用具,业已送到,打发了来人,朱昶举炊、'空空子'却去排那'金锁阵'。

    午餐之后,'空空子'讲解了出入阵之法,然后再谆谆嘱咐了朱昶几句,飘然出洞而去。

    朱昶定下心来,且不打开那'玉匣金经',先勤练'空空步法',这步法玄幻至极,内含奇门术数之理,与一般步法,大不相同。

    心无旁骛,进境自然神速,十天下来,业已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第十一天,他在微妙的心情下,准备开启玉匣。

    玉匣制作十分精巧,玉质也是上乘,一看便知是由整块璞玉雕琢而成的,匣外用封条封固,封修上盖有大理国的玉玺,完整无痕,显然封固后从未打开过。

    朱昶按下激动的情绪,先对玉匣拜了一拜,然后才以严肃的态度揭去封条。

    玉匣无锁,轻易的便打开,一本古色斑斓的绢册呈现眼帘,书签上四个古篆字:'玉匣金经'。

    翻开扉页,是两行隶书:'此经系战国时奇士公羊明所著,元丰八年出土。'后面一行小字:'烟波叟欧阳无气谨志。'照此看来,这'玉匣金经'乃是一部上古奇书,而且数易其主。

    翻开第二页,注记的与'空空子'所说相同,是练此经必须具备的条件。

    再后面,是目录:

    上篇──内功心法。

    中篇──掌指身法。

    下篇──剑术。

    附迟──金刚神功入门。

    朱昶翻开上篇,只见所载口诀艰深玄奥,看来非大智大慧痛下苦功不能参悟。因他是'剑圣'之后,对'剑道'有特殊偏好,一下翻到下篇,一看,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总共十二句口诀,只得一招,别无注解,招式的名称是'天地交泰',要参悟这一招,可能更难。

    从这一天起,他开始钻研。

    废寝忘食苦思冥索,不知时日之既逝。

    上篇,化了他百日之功,当然,如果他没有深厚的内元,非三年以上莫办。

    中篇,又是百日,其中身法一项,限于左腿残废,只悟了口诀,无法施展。

    这中间,'空空子'来过三次,只略略问了进境,便离开了,外面的事,半句也不向朱昶提起,怕分了他的心。

    现在,朱昶开始参研下篇那独一无二的一式剑法'天地交泰'。

    口诀一共十二句,十天过去了,他连头一句都未能参悟,苦思冥想的结果,心神越来越不宁静。

    最后,他悟及一味苦想不是办法,佛家有面壁静悟之法,何不一试?

    于是,他摒除一切杂念,面壁趺坐,照新习的心法,由实入虚,无我无物。

    一天!

    两天!

    …

    第三十五天,心镜突现光明,由虚返实,悟彻了头四句口诀,这一来,算是开了端,从无边的混沌中,寻到了一线光明。

    他照此法,继续参悟。

    这一段时间,'空空子'是否来过他不知道,因他一坐最少就是两天,有时三四天,连饥渴都忘记了。

    在一个心有所专的人而言,时间似已停滞在某一点上,根本不觉其消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