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_第六章登临宝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登临宝座 (第7/9页)

王子说:“知道为什么孔雀尾毛是玛吉阿米的标志吗?因为在印度民间的传说里,孔雀公主是天上人间最美丽的女人,是天地精华的显现。佛教借此发挥,说所有的度母神在通过观世音化现为佛门女神之前,都是孔雀的转世,都有过从孔雀公主到凡间女子的经历。孔雀是美丽圣洁的灵物,由它转世的女人,身上都有蓝色的孔雀尾毛的胎记。”

    梅萨说:“玛吉阿米,孔雀尾毛做标志的玛吉阿米。”

    香波王子说:“仓央嘉措也有动物标志,那就是鹦哥,在藏族的传说里,鹦哥是爱情的象征。”

    梅萨望着香波王子胸前的鹦哥头金钥匙说:“你不会是在说你自己吧?可惜你的鹦哥头是锻造出来的,如果是长出来的,就长在你身上,那你就是仓央嘉措的转世了。”

    “这可是天神的锻造,我的祖先的宝贝,跟我的命一样重要。”

    “那也无法避免重复,天神一锻造一大堆,一人发一个,你的祖先侥幸得到了一个。而我相信,能代表仓央嘉措的‘鹦哥’,绝对是天底下唯一的鹦哥。”

    智美慢腾腾地说:“能不能说正经的,你们总是跑题。”

    香波王子说:“这就是爱情的魅力,是爱情让掘藏跑题了。”

    梅萨说:“一般来说,伏藏的目的是为了圣教不会消失、教言不会掺杂、加持不会衰弱、传承不会断裂。可‘七度母之门’的伏藏却恰恰相反,不断显现的‘授记’——仓央嘉措情歌让我们触摸到的是一个宗教叛逆者的灵魂,他用世俗的爱情否定了神圣的戒律,让圣教感到了惶恐。惶恐也许是这位教主带给圣教的唯一礼物,而圣教带给他的却是压抑、苦闷和愤怒。”

    香波王子说:“只能说暂时是这样,我不相信仓央嘉措会压抑到底,苦闷到底,愤怒到底。这就是我们的不同,你们相信愤怒是极端而持久的,而我只相信爱情。仓央嘉措把情歌唱响了西藏,用情歌轻而易举地主宰了人们的精神。为什么?因为西藏就像需要宗教一样需要爱情,爱情与宗教不仅不抵触,而且是互为表里的胶结体,是天下第一的水rujiao融。”

    智美说:“这只是你的愿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涤罪的世界,宗教的存在首先不是为了追求爱情,而是为了洗清罪孽。”

    香波王子激动地说:“如果没有罪孽呢,宗教洗涤什么?仓央嘉措没有,我也没有,我相信你们两个也没有。”

    智美说:“所以这个世界不需要宗教。”

    梅萨看到香波王子睁圆了眼睛要反驳,赶紧说:“不说这些了,集中精力往下掘藏吧。”她把“光透文字”拿起来看看。大概是随着转经筒长久旋转的缘故,边角有些残损,纸面上密密麻麻一层皱纹,但阳光下古老的伏藏语言还是清晰可辨的,伏藏语言旁边是她的翻译。她说“了解了‘授记’给我们的历史,我们现在要面对现实,下面的‘指南’是什么意思?”说着念起来:

    脐带之红,成道之翠,文殊狮子吼。聚莲之塔,弥勒之寺,衮奔贤巴林。

    圣门之内,万玛之踪,伊卓拉姆吉。

    香波王子说:“我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梅萨着急地说:“别卖关子了,我们没高见,就想听你的。”

    香波王子点着一根烟,抽了一口。

    梅萨拿出纸巾揩着眼睛说:“别抽了好不好?你又抽又喝,浑身都是脏毒,一点也不清净,按规矩,不清净的人是不能接近伏藏的。”

    香波王子说:“不清净的还有心灵,我的心灵更肮脏,胡思乱想。我知道我不配掘藏,可为什么偏偏摊上了我呢?”

    梅萨说:“机会到了,你必须改变自己。”

    香波王子说:“很难。不说我了,说‘指南’吧。‘脐带之红’,显然指的是宗喀巴和他的诞生地。‘宗喀’是藏语古地名,指甘南积石山主峰宗喀杰日以西、青海湖以东、湟水以南的地方。当初,元帝忽必烈感念大国师西纳喇嘛对朝廷有功,要赏赐封地,请他在喇嘛教流行区域的甘青西藏挑选。西纳喇嘛花四年时间到处走动,最后选中了宗喀,禀告皇帝说,这是个出圣人的宝地,文殊大皇帝封也罢,不封也罢,我都要在此安住。西纳喇嘛安住的地方,八谷八川形如莲花排列,名叫宗喀莲花山。九十年以后的公元1357年10月10日黎明,第二佛陀宗喀巴就降生在宗喀莲花山的怀抱里。母亲香萨阿曲剪断脐带后鲜血滴下,透过地毡渗入地下,不久,这地方便长出了一颗神奇的菩提树,翠绿的枝叶伞盖而起,很快撑破了小小的帐房。后来宗喀巴在西藏创立格鲁派,宗喀莲花山便成了格鲁派的祖宗之山。”

    梅萨问:“那么‘成道之翠,文殊狮子吼’呢?”

    香波王子说:“‘成道’指的是树,就是旃檀树,学名叫暴马丁香,佛名叫菩提树,印度人称为阿沛多罗树。当年释迦牟尼出家为僧,苦修六年后来到菩提树下,跏趺而坐,对天发誓:‘成道就在此处,如果不成,我不离禅座。’后来果然得道,菩提树也就成了成道树、思维树。由宗喀巴母亲的脐带之血养育的这棵菩提树,根深叶茂,十万叶片芳香熏人,每片叶子上的纹脉清晰地显现一尊狮子吼佛像。佛像呈墨绿或浅绿,树皮上还显示出文殊菩萨的五字心咒。狮子吼佛是释迦牟尼的第七幻身,托文殊菩萨转生于宗喀莲花山,那就是宗喀巴。”

    梅萨说:“‘聚莲之塔,弥勒之寺,衮奔贤巴林’又是什么?”

    香波王子说:“就是青海塔尔寺。当时正在西藏学法的宗喀巴托人带信,请求母亲保护菩提树。宗喀巴的母亲会同当地施主和信民,用一尊狮子吼佛像做胎藏,把菩提树干用黄绸包裹,在四周镶砌石板,建成了一座聚莲塔。聚莲塔是宗喀莲花山最早的佛教建筑。

    “后来,大禅师仁钦宗哲坚赞根据佛菩萨的梦授,建起一座明代汉式宫殿,殿中用药泥塑造了一尊弥勒佛镀金坐像,佛像体高身伟,内部装有如来舍利子、舍利母、阿底峡大师的圣骨灵灰、释迦室利大师的法衣法物、宗喀巴大师的头发袈裟、宗喀巴父亲显现文殊菩萨像的额骨、来自印度和尼泊尔的释迦牟尼小铜像等。这是宗喀莲花山最早的佛寺,称为弥勒寺。

    “宗喀莲花山的山怀里,先有一塔,后有一寺,汉族的信民们为显得亲切,称‘塔’为‘塔儿’,跟‘寺’合起来,就成了‘塔儿寺’或‘塔尔寺’。而藏语沿用至今的称呼是‘衮奔贤巴林’,‘衮’是‘佛身像’,‘奔’是‘十万’,‘衮奔’就是‘十万佛身像’,‘贤巴林’是弥勒寺,合起来就是‘十万佛身弥勒洲’。”

    梅萨说:“‘圣门之内,万玛之踪’呢,什么意思?”

    香波王子说:“后来聚莲塔几经重建,又用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