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变天 (第5/5页)
么进到这里来了?难道是那武氏她…您可是三朝元老,便是皇上也不敢动您,她不该呀她…” 长孙无忌无可无不可地笑笑,摆摆手“别那么吃惊,是我自己负荆请罪了要来的!” 上官仪闻言不由得更是吃惊“您自己负荆请罪…这是为什么?” 顿了顿他不由得自言自语道:“看来,您是为了长孙大爷了,难怪,难怪,父子连心 长孙无忌闻言先是默然无语,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瞧着上官仪,上官仪也不由得与他对视,但是四目相接,他便感觉前些日子这位老公爷还一副双目无神地垂垂老态,但是眼下他这眼睛却是炯炯发亮,仿佛有着刺人心魄的力量。 当下他不由下意识得扭开了头去。 长孙无忌微微一叹“上官大人,我负荆请罪之后特意来见你这一趟,是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 上官仪闻言不由苦笑“老大人这话可是说错了,下官妻儿老小皆在长安,老母已年近六旬,双目皆瞑,长子却才只有十三岁,还是童子一个,女儿已经十五,也该出嫁了,全家人都指望着下官一人!眼下下官自知必死,还想托老公爷您照拂一二呢,怎么您倒拜托起我来!” 长孙无忌闻言,在黑暗中不由得轻轻一笑,上半身凑过去道:“怎么着,上官大人您,怕死了?” “怕死?笑话,我上官仪幼读诗书…”说到这里,他不由得停下,过了一会儿,他不由得苦笑一下,无力地垂下头来“不瞒老公爷您,现如今我、我…我还真是有点害怕!” 长孙无忌闻言放声大笑。 他笑得声音极大,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痛快地笑过似的,在他的笑声中,自付必死的上官仪也忍不住陪着他笑了起来。 待两人的笑声都停下,长孙无忌不由慢慢地以手撑地站起身来,道:“既然怕死,那就好好活着,将来辅佐太子殿下登基,为我大唐开万世之太平!” 上官仪闻言不由得愣住。 长孙无忌伸手拍了拍衣裳“还有…长孙冲虽然是无谋庶子一个,但毕竟是我的亲生儿子,老夫我也不舍得呀,等将来太子登基之后。希望你能看在今天这一笑的份儿上,帮他平了反吧!” 顿了顿。在上官仪吃惊的目光中,老爷子慢慢地道:“再有…等我老头子死后,小孩子们都不懂事,我们长孙家可就要拜托你多多照拂啦!” 说完了,这位老公爷不由得冲着坐在地上的上官仪拱拱手,然后,他便转身要往外走。这时。上官仪回过神来不由一下子从地上爬起来开口叫他,却仍是一副不敢置信地口气“老公爷,您说的这…”长孙无忌停下脚步,却并没有转身“长安城你是呆不下去了,老头子我保了你去扬州,人都说扬一益二,江南之赋税都要通过那里转运长安,可以说。那里控制着我大唐半数以上的赋税…你好自为之吧!” 上官仪目瞪口呆。 长孙无忌慢悠悠地打开牢门走出去,临出门之前却又好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事情似的回过身来,看着上官仪道:“有一个人。你要小心!” 上官仪闻言急忙点头“谁?难道是许敬宗?再不…英国公大人?” 长孙无忌摇摇头“这两个人,一个太滑一个太老,都不是你地对手啦,你要小心的那个人。叫萧挺!” 顿了顿,他又道:“年纪轻轻的便能谋而后动,刚毅果决,他,才是你此后十年的最大对手啊!”上官仪闻言不由得愣住,这个当儿长孙无忌已经慢慢地走远了。 他不由得抢出牢门,站在门口看着英雄一生的,作为大唐第一臣的赵国公长孙无忌步履蹒跚地慢慢走远,喃喃自语道:“萧挺?那个小人?” 在他想来。先是以阿谀太平公主起身。终日与平康坊之歌妓相伴,继而又以佞幸之心上《百家姓》书。这萧挺,自然是一个十足地小人! 只是,他的声音很小,近乎是一个人在那里嘟嘟囔囔的,所以,已经走远了的长孙无忌无法听到,自然也就无法告诉他,这几年来,能被自己的干女儿云儿关注的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萧挺! 大唐永徽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驸马都尉长孙冲于长安城内举兵造反,事败被擒,其他同党也无一逃脱,全部落网。 当日,英国公李携圣旨代天子宣抚长安九门,九门遂平,长安大靖。 而赵国公长孙无忌则亲自赤身束荆,请罪于大明宫前。 至此,在短短地半天时间里,这一场动乱以令人意想不到地速度扑面而来,却又以同样令人错愕不已的速度被迅速平定。 甚至很少有局外人能联想到,这次动乱地起因竟是突厥王子地被刺! 至于那凶手是谁,背后是受了谁的指示,除了三二有心人之外,更是不会有人去关注了。 三日后,皇上诏曰长孙冲罪大恶极,实属十恶不赦,虽然念其父亲之功而免去腰斩之刑,却赐下白绫三丈。 当日,英国公府嫡长子、长乐公主驸马都尉、秘书监长孙冲自弑于大理寺监牢。诏准长孙家收尸敛葬,但不准举丧。 而原太子少保兼中书令上官仪,则被左迁为扬州刺史,诏令三日内赴任。 同日,褚遂良因违旨上折罪,兼逾期不出京,被免去同州刺史一职,以白身解职,当日从大理寺监牢里出来之后,便被差役押解回乡。 至此,永徽旧臣凋零大半,更兼宫中屡屡传出皇上病危的消息,因此,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想,难道这天,要变了不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