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中垒堡之战二 (第2/3页)
如果他够幸运,那就是摔死;不够幸运,摔下来又不能动弹,唯有被火活活把他们烧死或者烧个半死,那真是生不如死! 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一个勇敢的阿三兵,身上火焰如同毒蛇的舌信吐个不停,他大叫着:“大神万岁!”一跳三丈高,落上城头上。 匆忙之间,贵霜人竟没有杀到他,他就在城头跌跌撞撞,引起贵霜人好大的惊慌! 城头处如火如,城下也是水深火热。 用于撞击城门的冲车进至城门处,开始有节奏地撞击着铜蕊包着的大门,也沉重地撞在城门的另一边,正严阵以待的贵霜人的心头上! 这批人共有几百人,如果大门告破,他们将要用他们的血rou之躯去抵抗帝国军的疯狂入侵。 今天是他们的幸运日,不必直面惨淡的人生。 大量的火油自城头顺着早已做好的孔道淋下,然后被点燃。 冲车的周围顿时成为烈焰世界! 更多的火油继续淋下,更是火上浇油。 士兵们惊叫着逃开,逃不掉的则葬身火海中,他们全身着火,身体扭曲成奇形怪状,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战场上任何声音也盖不过他们的惨叫声! 督战的霸两眼瞪大。嘴角哆嗦,身不由己向前走了三步! 我们打下了大量土地,归顺地各族想过上好日子,当然得付出代价,眼下攻城的基本上都是阿三,充当炮灰,消耗贵霜人的力量。 霸原本在帝国本土北方筑铁路,后来将领导责任转交给专业的铁道兵。他和他的副将们匆忙下南洋,虽然和阿三们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甚至臧霸都能说上几句印地语。 看着自己的士兵英勇地战死,此时此刻地臧霸,嘴里无比苦涩。心急如焚! 城头的争夺越趋激烈,贵霜人奋力顶住井栏的阿三兵,还把弓箭和油瓶不停地投射过去,一些井栏居然被射成刺猥! 井栏内的阿三兵则不顾一切地想冲上墙头,他们手执rou搏专用的大刀、斧头和圆锤,奋勇冲杀,端的是视死如归。 一方守土有责,另一方本来是软稀泥,岂料如今宗教信仰狂热,因为是他们地大神降下神谕“唯有参与战争。才是神的忠实信徒,顶得上无数遍的祈祷”大神的意旨必须得到执行,那些见过皇帝的信徒(他们都是高级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回来后全都成为了狂热的帝国主义者,他们率先领队冲锋,有如帝国华族军官! 城下帝国军的弓箭和小火炮拼命掩护,每一道井栏下都有几名华族军官在指挥,把弓箭和炮弹往井栏前面城墙的一段范围内狂扔,杀伤贵霜人,井栏内的阿三神兵则相应配合,发动了一次次地冲击。 如此的攻击。贵霜人地火油也不怎么灵光了,大量的阿三神兵从城下顺着梯子上到井栏地跳板处。冲上城墙,双方在墙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铮、铮、铿、铿…啊!…嗖…嗖!”兵器的撞击声、投射武器的呼啸声、人们的喧哗和或高或低的呻吟惨叫声…烟尘在城池的上空盘旋,滚滚而起,带走了一个接一个人的性命…中垒堡,许多士兵战死,在倒下地那一刻,眼也要再看中垒堡最后一眼! 在许多井栏前方的城墙上,鲜血淤积到你一落脚,能听到“哗”地一声! 两军不断地投入兵力争夺,城墙下的尸体很快就积成堆,一些没死的士兵在痛苦地呻吟着。 城头死的人是如此之多,来不及清理,以致于两名敌对的士兵奋勇冲到高过城垛的尸堆上交战,打不到几下,收不住脚,双双从城头上的rou堆上滑掉下城去! 战争机器一开动,谁都不能后退了,臧霸和徐晃的第一和第二军团作为攻城的主力,轮番上阵,持续对中垒堡施加压力。 无论是白天或者晚上,投石车和火炮向着中垒堡发射了数以万计的弹丸, 军部要求以最快速度攻下中垒堡,据情报分析,中垒堡武器弹储备充沛,放开打,能够打许久,粮食是小麦磨成的面粉、咖、豆子和茶叶起码够吃一年半,食水也不成问题,所以围困是没有用的,唯有以坚攻坚,速速打下中垒堡,我们是志在必得! 高强度的攻击不过三天,我们军队的死伤已达三万人之多!(不是全部阵亡,轻伤也算进去) 超过九成的死伤者是阿三神兵,我们的忠实战友,他们打得非常顽强,几乎是前仆后继,面对死亡没有丝毫的迟疑,无愧于他们肩章上的青龙军徽,也正式融入帝国军队中。 说来神奇,阿三兵以前和帝国军对阵,软得如同柿子,一捏就烂;如今阿三兵光荣地加为到帝国军队的序列中,一点也不熊,兵不熊,官不熊,其战斗力产生了质的飞跃,精锐的贵霜守军死伤过万人! 打大仗,一般到了晚上就不打了,帝国军打着白旗,得到贵霜人的允许,到城下收尸。每一具烈士的的忠骸都得到妥善的处理,在收取他们的颈间军标后,帮办的(原贵霜)河口城的人小心地洗干净他们,穿上好衣服。 阿三兵信婆罗门教,死后火化,帝国军焚烧最好的木头和香料送他们上路,这些木头和香料是随船而来,早就备好的,在阿三民间只有最高级的婆罗门才能用得上! 阵亡者的葬礼办得十分隆重,由高级的婆罗门念经,军中的高级华族军官尽数参加,一齐举手行军礼致敬。 战死的阿三兵的家庭,全都得到帝国的丰厚抚恤,帝国一视同仁! 如今的帝国很有钱,抚恤的发放正向着阵亡者得到的抚恤金超过他在职所有年份的总和方面发展,重度残废者的抚恤待遇等同阵亡者,甚至更多!许多阿三兵的家庭在这样的政策下受益非浅。 当皇帝的兵,被要求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军令如山倒,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得上!但皇帝必会给予他的兵尽可能好的待遇(一打仗,军人工资超过同级官府公务员收入的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